黎蘋 蔡曉陳
摘 ?要:農業科技人才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前提,要想進一步解決“三農”問題,發展現代農業,就必須要加強對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文章在四川現代農業發展背景下,首先分析農業科技人才供給結構及問題現狀,并運用兩種預測方法組合分析,預測四川省農業科技人才需求數量,得出四川農業科技人才需求數量將持續增加,且與第一產業產值等影響因素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本文在兼顧供給和需求兩端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從人才源頭、農業科技行業、農業發展戰線三個方面提出對策建議,以期提高四川農業科技人才供給質量,改善發展現狀,滿足四川省農業科技人才需求。
關鍵詞:現代農業;農業科技;人才;需求預測
2018年為農業質量年,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促進供給側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四川省地處我國西南腹地,是人口大省和農業大省。近年來,四川省農業農村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現代農業發展不斷加快且取得顯著成果。四川省不斷加大現代農業發展的投資和扶持力度。連續兩年投入3.44億元用于支持現代農業示范市縣、重點縣建設,鼓勵產業融合,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2017年全年大力實施現代農業項目,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資金扶持力度較去年同比增長73.6%,培育新型職業技術農民4萬人,引導一大批上規模、有檔次、能帶動的項目向現代園區集聚發展,預計2018年四川省將再建200個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不斷完善發展現代農業(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建設的意見,川辦發〔2017〕80號》)。
農業科技人才是現階段四川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政府支持力度逐漸加大以及社會經濟的生態轉型,現代農業生產迎來了較好的歷史機遇期,但也對農業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培養人才,用好人才,推動現代農業的健康發展,是新時期我省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在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農業供給側改革、鄉村振興等大背景下,從滿足需求數量的視角出發,在數據收集及分析的基礎上,對四川農業科技人才需求數量進行預測,并從供給端入手,提出加強農業科技人才培養保障供給、用好農業科技人才的建議,為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提供決策參考,對于促進行業發展、穩定和提高三農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四川省農業科技人才供給現狀
農業科技人才是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職業培訓,掌握農業行業的某一專業知識和技能,專門從事農業科研、教育、推廣服務等專業性工作的人員。目前,我國農業科技人才人員數已達到60 多萬,隨著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和農業產業的現代化轉型,農業科技人才還會持續增加。2017年,四川省農業科技人才數量已達4萬余人,且人才職稱、學歷、年齡、專業等分布范圍較廣。人才總量較多但質量不優,專業分布廣泛但不平均,部分行業和專業人才嚴重缺乏。
(1)四川省2017年農業科技人才構成情況
職稱結構。截止2017年12月31日,根據《四川省統計年鑒》中數據顯示,四川省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共有41081人。其中具有初級職稱的人數最多,有20179人,占49.12%。中級職稱占36.34%。副高職稱占10.59%,僅有1.07%的具有正高職稱。這一職稱結構與“高、中、初職人員比例優調到較為科學合理的1∶3∶6的金字塔結構”相差甚遠,高質量職稱人才嚴重不足。
學歷結構。分析四川省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的學歷構成發現,在有職稱的農業科技人才中,專科生占比最大,為49.00%;其次為本科生,占30.03%。即我省擁有職稱的農業科技人才絕大多數具有專科以上學歷(占比79.03%),而本科及以上學歷僅有36.19%,表明我省農業科技人才中絕大多數僅有本科以下學歷,高學歷的人才少。從不同職稱層次的農業科技人才學歷構成比較結果來看,正高職稱的農業科技人才中,本科生占65.23%,研究生占26.82%。表明高級人才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占絕大多數,副高及以下職稱層次人才以本科、專科學歷為主,高學歷人才主要集中在高職稱學歷中。
年齡結構。四川省現有農業科技人才的年齡構成分析表明,35歲以下的人數最多,有9474人,且絕大多數具有初級職稱,這部分人才主要是參加工作時間較短的年輕人。其次是46-50歲,有8287人,且這部分人多數只有中級、初級職稱。在正高級職稱中,多數人在46歲以后才獲得副高、正高職稱,且絕大多數人因為種種原因就只取得中級職稱。
專業結構。分析四川省農業科技人才的專業結構,結果表明:種植業人數最多,且與其他專業領域相比,種植業獲評正高、副高、中級職稱的人數最多,而獲評初級職稱的人次僅低于獸醫專業。根據表3數據顯示,而經營管理類、園藝花卉等其他專業類別的總人數與各專業總人數相比排第三,表明經營管理類、園藝花卉等的農業科技人才正在迅速的增加。這也符合當前現代農業發展中其他生產經營種類的迅猛發展所帶來多樣化新型化管理人才需求的增加。新興的、細分的專業逐漸增多,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2)四川省農業科技人才供給現狀
第一,農業科技人才隊伍規模不斷壯大,但總量不足。
選擇四川省2007-2017年10年間奇數年數據表示農業科技人才數量的變化趨勢。數據顯示(表4),10年間,農業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地得到充實和加強,特別是在2011、2013年間,農業科技人才增加較多。這些科技人才中,較大多數在其后的時間段里職稱得以提升,到2017年,高級職稱人數達到440人,整體農業科技人才數量達到39900人,科技人才隊伍規模不斷壯大。
如表5可見,農業科技人才數量占農村總人口的比率較低,農業科技人才數量與農村人口相比,顯得尤為不足。我國農業科技人才數量與農業人口之比為1:1200,遠低于發達國家的1:100,與巴西的5.88%相比,差距更大,即使和落后的印度的1.96%比也存在較大差距,我們的近鄰韓國的比例也高達1.13%,相比之下中國農業科技人才顯得嚴重不足。2017年,四川省農業人口4085萬人,農業科技人才僅41081人,僅占總農業人口數的0.1006%。可見,四川省農業科技人才總量仍呈現不足態勢。近年來,國家大力鼓勵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科技人才需求數量急劇增加。但由于政府扶持力度、政策傾斜、資金投入以及公共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制度還不健全,導致一部分農業科技人才“跳槽”或者轉換行業另謀出路,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數量持續減少。農業科技人才的匱乏,進一步導致了可持續發展的人才支撐力量的缺乏,削弱了農業科研創新能力,滿足不了農業技術競爭和人才競爭的需要。
第二,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出現結構性短缺,結構不合理。
鑒于時間跨度較大,為了便于分析,本文選取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4年中正高、副高、中級、初級的專業構成進行了統計。結果表明(表6):有職稱的農業科技人才中,種植業的人數最多。同期相比,農業經濟具有職稱的人才相對較少。其他專業類的人才中,園藝、花卉、管理、市場營銷專業的較多。而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對農業科技人才的需求層次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現有農業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所、高校及企業。急需農業科技人才的農業第一線,緊缺專業技術好、實踐經驗豐富的高技能型人才。大量農業科技人才所學知識較陳舊,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中農業科學技術更新的速度。尤其近幾年四川省作為鄉村振興的農業大省,大力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急需一大批懂知識會技術的農機、農經等方面的農業科技人才。而目前這方面人才整個四川省有職稱的不足1200人,相關專業人才的嚴重匱乏導致在應用中出現了許多不能及時解決的問題,給農民造成了一定的損失。除專業外,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年齡、學歷等也呈現不合理的態勢,嚴重影響著四川農業的發展和創新。
第三,農業科技人才數量發展實用性顯著增強。
國務院2016年2月印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鼓勵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強調要打通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通道,促進成果的轉化利用,鼓勵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企業等創新主體及科技人員轉移轉化科技成果。自此之后,四川省也出臺大量政策鼓勵科研人員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四川農業科技人才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科學合理的將自己的成果進行轉化,讓成果落地使用從而促進農業的發展,關鍵在于人才和成果的實用。本文用第一產業增加值的貢獻率來表示成果的實用性,將第一產業增加值的貢獻率定義為科技人才數量每增加1人,對第一產業增加值的貢獻(增加量)是多少。數據表明,職稱人口的第一產業增加值的貢獻率2007年僅610.46萬元/人,2017年上升到1042.53萬元/人,增幅43.02%。因此,農業科技人才的增加、農業科技人才的專業技術層次的提升以及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應用,極大的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二、農業科技人才需求量預測
(1)研究的方法
第一,數據收集與統計分析。
圍繞四川省農業科技人才數量進行數據收集,主要通過四川農業統計年鑒、四川省農業廳專業技術人才年度統計數據、2011-2017年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等資料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了解2010-2017年10年間農業科技人才數量供給及變化趨勢。同時,了解現代農業發展的情況,農業科技人才數量及專業分布,以及歷年農業科技人才相關數據的變化,并據此預測之后三年四川省農業科技人才數量。將影響農業科技人才需求數量的相關因素與之作回歸分析,得出農業科技人才影響因素對其影響因子及影響結果。數據借助Excel 2013進行統計整理,采用SPSS22.0進行分析。
第二,預測方法。
基于對四川省近10年來農業科技人才數量的數據分析,采用趨勢外推預測方法、回歸預測方法,盡可能地提高預測的精度,為未來一段時期我省農業科技人才供需關系的協調提供政策建議。
(2)四川省農業科技人才需求量的預測
第一,趨勢外推模型預測。
將2007年-2017年四川省農業科技人才數據輸入到 SPSS 軟件中,運用多種模型進行曲線擬合,結果表明,線性模型、對數模型、S曲線模型等模型的F值的顯著性水平Sig F比較大,說明這些模型不合適;而指數模型、復合曲線模型和增長曲線模型這三個模型預測結果的判定系數、顯著性以及標準誤差是相同的,三者選其一即可;三者比較而言,指數模型比復合曲線模型和增長曲線模型擬合程度要好,判定系數更接近于1且指數模型具有擬合度高,標準誤差小的優點。故本文選取指數函數模型,以四川省2007年-2017年農業科技人才數量變化趨勢作圖,擬合出指數模型。基于趨勢外推模型分析,用指數函數模型進行2018年-2020年農業科技人才數量預測,預測結果見表8。
由預測結果可知,2018年、2019年、2020年農業科技人才數量將達到41670人、43266人、45895人左右。從2015年后整體趨勢呈現上升趨勢,說明四川省農業科技人才需求量正在加大,同時曲線斜率變大,說明需求的增長值越來越大,農業科技人才需求量和需求增長量都在變大。這與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扶持農村,幫助農民發家致富,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供給側改革對農業科技人才數量的需求逐漸變大趨勢相符合。
第二,回歸模型預測。
參考鄄曉煥(2015)等人的研究成果和相關方法,對農業科技人才需求量方面的研究進行整理和分析,對可能的影響因素進行整理。根據可收集數據資料,找出能夠為數據分析做支撐的可行性數據。綜合專家意見,對影響農業科技人才需求量的各種因素進行充分的討論。選取2007年-2017年11年的第一產業總產值、有效灌溉面積、農業機械總動力、化肥施用量、農村用電量、第一產業從業人員、農村居民收入七個變量來建立回歸方程,預測四川省現在農業發展背景下2018年、2019、2020年的農業科技人才需求量。利用SPSS計量軟件對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得到下面的各變量相關系數表,來了解各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各變量的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9。
如表9所示,農業科技人員數量與各變量間的相關性均較為明顯,同時也可看出,解釋變量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因此需要通過回歸分析進一步對解釋變量進行檢驗和篩選。
通過對解釋變量進行檢驗和篩選,及對數據進行線性回歸,調整R方為0.999,說明方程的線性擬合度還不錯,預測變量中“常量、農村居民收入、化肥施用量、第一產業增加值、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有效灌溉面積”在回歸函數上通過檢驗。因變量農業科技人員數量在回歸函數上通過方差檢驗,較為顯著。
從回歸模型的方程系數的顯著性檢驗結果來看,農業機械總動力、農村用電量沒有通過檢驗被排除在外,第一產業增加值、有效灌溉面積、化肥施用量、第一產業從業人數、農村居民收入通過顯著性檢驗。故根據分析,可以得到回歸方程為
Y=1.048X1-1.615X2+0.263X3+1.307X4+0.004X5。
由表10可知,第一產業增加值、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數量、有效灌溉面積對農業科技人員數量影響較大。故在表8已有預測2018-2020年農業科技人才數量需求值外,還應考慮2018-2020年,第一產業增加值、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數量、有效灌溉面積的變化量。
第一產業增加值的影響系數是1.048,P值為0.018,效果顯著,即計算期內第一產業增加值增加1億元,四川省農業科技人才數增加1.048人,第一產業增加值增加促進了四川省農業科技人才的增加;有效灌溉面積的影響系數是-1.615,P值為0.023,效果顯著,即有效灌溉面積增加1萬公頃,四川省農業科技人才數減少1.615人;化肥施用量的影響系數是0.263,P值為0.042,效果顯著,即化肥施用量增加1萬噸,四川省農業科技人才數增加0.263人;第一產業從業人員的影響系數是1.307,P值為0.013,效果顯著,即第一產業從業人員增加1萬人,四川省農業科技人才數增加1.307人。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系數是0.004,P值為0.094,農村居民收入增加1萬元,四川省農業科技人才數增加0.004人。
綜合兩種預測方法進行分析認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四川現代農業經濟發展對農業科技人才的需求將持續增大,2020年將達到45898人,比2017年增加4817人,增幅11.73%。如果未來3年中,第一產業的增加值增幅達到5%以上,即第一產業增加值的增幅為214.14(億元),根據回歸結果可知,第一產業增加值系數為1.048,即第一產業增加值增加 214.14(億元),農業科技人才增加224(人)。即在原來預測值45898人的基礎上增加224人,對農業科技人才的需求還將更大,達到46122人。同理,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數量、有效灌溉面積對農業科技人才的影響也如此,但整體來說,由于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及2018農業質量年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實施對人才的需求擴大,到2020年,整個四川省對于農業科技人才數量的需求將會持續增加,且增長幅度較大。
三、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1)主要結論
通過對四川農業統計年鑒、四川省農業廳專業技術人才年度統計數據、2011-2017年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等資料的研究,進行統計分析認為:四川現代農業的發展對農業科技人才的需求將持續增加,按照近年3-4%的增幅,預計2020年對農業科技人才的需求將達到45898人,比2017年增加4817人,增幅11.73%。按照科技轉化成果的實用性來說,產業產值的增加必將刺激人才的需求和運用。如果未來3年中,第一產業的增加值增幅達到5%以上,農業科技人才的需求還將更大。
(2)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的建議
近年來,四川現代農業發展穩步前進,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力度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和農業科技研發力度不斷加大,正走上一條適度規模、技術支撐、產業化開發的綠色發展道路。農業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增加,因此,需要堅持“用好現有人才、引進有用人才、培養后備人才、提高全員素質”的原則,一方面,需要從人才源頭上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另一方面,要在農業科技行業內和農業發展戰線上加強農業人才的培養,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第一,在源頭上多鼓勵培養農業科技人才。對涉農的大學,通過政策鼓勵、經費補貼等措施,扶持學校多招收涉農專業學生。同時增加辦學經費,加強專業教具的購置,提高實驗室、試驗場的硬件軟件水平,提高教學培養的綜合能力。對涉農專業的學生,學歷教育中加強對涉農專業報考學生的支持,通過減免學費、提高獎學金、補貼培養在職碩士等措施,努力提高農業科技人才的綜合發展能力,提高行業科技水平。
第二,在行業內開展專業技能培訓挖潛培養新型農業產業化人才。現代農業發展中,直接從事農業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主體,是最具有潛力發展成為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的。因此,借助社會力量、專業技術能力強的專家,對他們進行專業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間接的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經營水平,提高了他們的產業化效益。
第三,在戰線上開展多形式的專業技能培訓來提高農業科技人才的專業技術能力。無論目前在政府體制內的農業科技人才,還是在農業產業化企業工作的農業科技人才,對于在農業科技戰線上做出貢獻的科技人才,都可以通過舉辦培訓班的形式,邀請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知名專家學者對其進行專題培訓,提高農業科技人才的專業能力。也可以將相關人員送到知名大學的相應專業跟班深造,知識更新,提高專業技能,更好地服務四川省現代農業經濟建設。
參考文獻
[1]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 年)[N].農民日報,2011:10-17
[2]楊曙輝,宋天慶,陳懷軍,歐陽作富.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若干熱點問題探析[J].農業科技管理,2010.29(03):90-93
[3]郭宇多,黃新宇.現代農業發展中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問題淺析[J].商業經濟,2014(09):21-22+44
[4]王川.我國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問題探討[J].農業科技管理,2005(02):67-69
作者簡介:黎蘋(1986-),女,四川省內江人,中級會計師,從事財務工作。
通訊作者簡介:蔡曉陳(1975-),男,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經濟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