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峰

作為主宰20世紀中國畫壇的三大畫派之一的嶺南畫派,以其融會東西、著重寫生的特點,不落陳套,自創一格。其下諸多大師不拘畫種、國畫造詣高深。鄧子敬老師就是其中一位。他重寫生,重象征,重變革,作品汲取不同畫種與技法,充分凸顯出嶺南畫派的審美取向和包容。
鄧子敬老師主張創作必須具備變法意識,在“師法造化”和“中得心源”之間尋覓未來。其繪畫風格既傳承嶺南派革新精神,又結合其版畫學習經歷,從寫實到寫意,從具象到意象,筆墨奔放灑脫,靈動而賦有生氣,在保持傳統筆墨的內涵的同時,將中國山水畫的寫意特性顯露無遺,極具時代審美氣息,在當代山水畫壇中獨樹一幟。此外,西方繪畫的寫實手法的加入,使其作品中空間關系得以完美的呈現,營造出一種巧妙融合又耳目一新的效果。
中國傳統畫作中,展現名山大川之作不勝枚舉,獨獨缺少描繪浩瀚大海之作,這也是嶺南畫派百年之空白,用墨寫海更是無古法可循。多年來形成的的創作敏感和感情投射使嶺之南、天之涯的海成為鄧子敬的精神家園和尋覓的未來。他決心挑戰用墨畫海這一創作空白。從版畫到國畫的獨特技藝,造就其筆墨嚴謹,兼工帶寫的藝術風格,他通過象征技巧展現大海風貌,將海韻、海潮、海哭、海嘯展現的淋漓盡致。通過留白表現滿紙飛濺的浪花,以西法的光線手法展現山體明暗,以“點皴聚沙”的技法凸現山體和沙灘。他筆下的海,雄渾大氣、遠山、近礁在時空的動感韻律中呈現出勃勃生機,全景式的表現形式和手法讓畫作表現震撼無比。多年來,他堅持用匠心作畫,在不斷地探索中發掘大海的表現技法。他的作品構圖雄奇、險中求穩,大膽偏離中軸線,將重心移至邊角尋求新的平衡。他善用歷史的上鏡頭將上下千年聚焦于尺幅之中,將無限的空間和永恒時空嵌入咫尺水墨中。鄧子敬深諳中國畫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取向,而長卷因其特殊的規律和理念在表現自然世界方面永不可被替代,大海因其廣博浩瀚更適于用長卷得以體現。因此,子敬老師將創作觸角伸向長卷,作品也擺脫了成規、與羈絆,以更加宏遠的視角帶給觀者更極致震撼的體驗。
大海周而復始,生生不息。海畫背后的鄧子敬老師他以質樸純真的性情和嚴謹細膩的畫風,隨機生發,于大明境象的山海雍合之后,盡顯有容乃大這一千古不易的中國智慧,令其畫作在中外畫壇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