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靜

“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庇^畫家鄧子敬先生八尺直幅國畫作品《山魂與?!废盗?,頓時想到了梁代禪師傅翕的這四句詩偈。有一種“物”它在混沌未開時已存在。如大海,如峰巒,如天空,如流云,它們廣大無邊,沒有形相,無處不在,氣象萬千,不會因時間變化而改變本性……
出生在海南島的鄧子敬先生,一生都在熱帶、亞熱帶工作生活,他的筆墨呈典型的“南派山水”之熱帶性,是一種非常自然的取向。何為“南派山水”?熟悉中國畫史論之人皆知,相對“北派山水”而言,善以斧劈皴、雨點皴、亂柴皴等筆法去描繪北國的崇山峻嶺,堅硬巖壁。山體直述魂,植被少附焉,風格豪放雄渾、豪邁干氣、有氣吞萬里之勢。米芾謂南派山水畫師董源之作:“峰巒出沒,云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鄧子敬作為一個離歷史上的南派山水更南方的當代嶺南畫家,出于對自然景物的忠誠,對自我表達的忠誠,他必須要畫出“我”所見的山水,而不是一味承襲古人或他者。
以一己之圖示,表達與原有文化之間的“異化”,這已經是一種立場,意味著“個人化”的表現,這其實并不容易,它考量的是一個畫家在技藝之外的見識和膽識。某種角度上說,這是鄧子敬《山魂與?!废盗惺恰澳吓缮剿眲撟鞯囊饬x。
嶺南及海南的峰巒,常年被艷艷的陽光所照耀,山間植被值四季而豐盛,歷歲月而常茂,繁花似錦,綿延溫潤,少有紅妝換翠葉的樹種,不會似北方有枯葉凋零明顯的季節,它們與峰巒緊密相依,從遠處看分不清是樹塑造了山之形,還是山養成了樹之魂。在近處細看,則忍不住要贊嘆大自然的豐沛:如何在方寸之間竟然包容那么多種的植被相生相伴!鄧子敬用一枝細膩深情之筆,再現了植被與山峰海岸的“死與生與,天地并與”。而他筆下的大海,流云、清泉是動態的,襯著山的靜穆。與北派山水四季盛頹轉換的不同,他表達了南國不冬、四季常春、美麗優雅的南派山水,其畫面的奔騰流淌如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充滿激情,抒情又華麗。
頂光質感、空間延伸感以及畫家內在所蘊含的藝術精神,讓鄧子敬的這十余幅直幅作品,展現出莊子所說的“弘大而辟,深閎而肆”,在頌揚萬物昌盛、生生不息的嶺南熱帶美好家園之際,作者表達著對美與仁統一的生命追尋。誠如托爾斯泰所指出的“藝術必須喚起各人之人格及對于各生物生命的敬畏、熱愛之念?!?/p>
具有藝術素養的現代人,欣賞筆墨韻致僅是基礎,我們真正要思考的是如何跟著作者的心境,在有限中看出無限性,由藝術的人生觀去追尋藝術的宇宙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