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本周,在歐美二次疫情擴大、美國總統大選斗得難分難解之際,全球主要市場紛紛開啟上漲模式。
歐美股市上漲更多是對新一輪寬松的期待,而A股上漲則是對中國經濟繼續回暖以及對進一步改革的信心。因為在宏觀基本面和市場資金“配合”牛市氛圍以外,A股市場制度建設也走進里程碑式的新格局,即“十四五”規劃所建議的,“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
到本周五,有進一步的消息顯示,新的退市制度改革方案即將出爐,這意味著與注冊制批量上市相匹配的劣質公司批量退市的機制即將成形。
實際上,A股市場生態正在發生可見的持續向好變化,嗅覺敏銳的資金早已覺察了中國資本市場的變化,并通過市場的積極配置主導著市場風格的轉變:即一邊是大市值的行業龍頭迭創新高,另一邊則是無數小盤股市值不斷創新低。
而外資成了市場風格變化的主導之一。往前回看三年,包括QFII在內的外資在持續加倉中國權益資產的優質標的。
本周《紅周刊》封面文章采訪的服務于全球前三大指數基金供應商之一、管理6.2萬億美元資產的先鋒領航的首席投資官格雷格·戴維斯表示,“我們不會從短期視角去看市場,不會過于關注每天發生的情況,或者試圖預測股市未來6-12個月內會如何表現?!薄拔覀兌鴷蚤L期視角,去思考未來五到十年會發生什么?!?/p>
以十年為限,戴維斯認為,新興市場會帶來比美股更好的回報,同時“我們認為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且“價值股確實有機會超越成長股”。
2020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