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井雪

牛市中公募基金的業績分化也愈發明顯:截至11月5日收盤,暫時排名權益類榜首的廣發高端制造的凈值增長率達到122.56%。但在權益類排行榜的末端,東方周期優選的排名暫時墊底,今年以來的凈值增長率只有-11.28%。
而周期優選表現欠佳只是東方基金旗下權益產品遭遇尷尬的一個縮影。根據最新披露的基金三季報,東方基金的最新整體規模達到了474.05億元,較二季度還增加了105.73億元;但是主動權益類產品卻似乎對規模貢獻有限,其較二季度末僅增長約25.54億元,其中爆款產品更是蹤跡難尋。
資料顯示,作為一家老牌的公募,東方基金成立迄今已經超過16年。歸根結底,人才的匱乏或許是這家老牌公募權益產品難放光彩的主因。在公司旗下15位基金經理中,迄今任職回報率能夠實現翻番的也僅有蔣茜和許文波兩人。此外,《紅周刊》記者還注意到,基金經理許文波、楊貴賓、車日楠等人同時管理權益和固收兩類產品,從一個側面顯現出公司人才的捉襟見肘。
年終近在咫尺,在農銀和廣發激烈角逐年度狀元的同時,東方周期優選和匯安資產輪動的業績卻一直在排行榜末端徘徊。
截至11月5日收盤,今年以來東方周期優選的凈值增長率只有-1.71%,暫時排在主動權益類產品業績排行榜的末端。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格上理財首席策略師張婷表示:“產品業績不佳主要因擇時發生較大失誤、持倉板塊表現較弱和基金遭遇巨額贖回等因素所致。”
從基金的股票倉位看,該基金一季度末的股票倉位僅59%,二季度末倉位驟降至7%,三季度末倉位升至92%。再從凈值走勢來看,7月10日之前,產品的凈值波動較小。但從7月10日之后,該基金的凈值開啟了大跌模式,或許彼時成為基金股票倉位的分水嶺,基金的倉位開始一路走高。但這一階段恰好二級市場遭遇調整,基金的凈值亦回撤明顯,這也是該基金迄今年內業績不好的主要原因。
其次,該基金各季度末的持倉板塊也存在明顯問題。分季度來看,金融、地產也是該基金一季度主要的重倉方向,彼時這兩大板塊表現欠佳;第二季度,該基金主要實行了科創板打新策略,在前十大重倉股中,記者發現有9只都是科創板新上市的股票,但是打新收益的不穩定性同樣也沒能有效提振基金組合的業績。
在嘗試了一季效果欠佳后,第三季度,該基金似乎又放棄了打新策略,基金經理薛子徵在季報中表示:“本基金加大了順周期低估值板塊如金融、地產、航空等板塊的配置比例。”根據三季報,東方周期優選彼時將重倉股全部押注到金融、地產和航空板塊,例如保利地產、寧波銀行和中信證券是它的前十大重倉股,雖然出現了反彈,但是沒能形成較強的上漲趨勢,對基金凈值利好有限。
此外,從基金規模變化來看,三季度產品遭遇了巨額贖回。由于今年該基金業績長期排名靠后,產品三季度的規模縮水了大約9成,勢必對基金經理的投資行為造成強烈干擾。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該基金的規模僅剩大約100.48萬元。
《紅周刊》記者也注意到,三季報中該基金也對此進行了規模預警說明:受基金份額持有人贖回等影響,存在基金資產凈值連續二十個工作日低于五千萬的情況。此外,三季度該基金實現的利潤為-65.48萬元。
而東方周期優選還并非個例,由張玉坤管理的東方支柱產業的情況也類似:其在一季度重倉金融、地產后,二季度采取了打新策略,三季度又轉向了順周期領域,同樣遭遇了巨額贖回,季度末的規模也只有0.17億元。
東方周期精選僅僅是一個縮影,《紅周刊》記者發現,公司旗下規模迷你的產品不在少數。根據Wind數據統計,公司旗下48只產品中,有13只產品三季度末的規模都不足2億元,其中,主動權益類基金的數量就占了12只。而公司旗下規模不足5000萬的基金則有8只,全都隸屬于主動權益類之列,占權益類產品總量超過1/4。
《紅周刊》記者統計發現,這些基金大都成立在2016年至2019年間,彼時基金發行不算火熱,在成立之初規模都不算大,例如東方區域發展的募集金額僅2.51億元。而且,在運行過程中,它們的業績表現也不突出,其中東方區域發展和東方支柱產業在成立以來的凈值增長率停留在負數。
值得注意的是,成立于2018年3月、由楊凱管理的東方人工智能主題基金成立以來的業績回報已經達到了45.03%,但其在今年三季度末的規模也只有0.36億元。而“生不逢時”大概是該基金規模走向迷你的最好注解,該基金恰好成立于2018年熊市開始后,隨后受到市場系統性風險影響,產品的業績也是一落千丈,全年的業績也僅為-17.25%;受其影響,原本募集規模只有2.75億元的人工智能主題遭到大幅贖回,2018年末的規模只有1.5億元。
但是進入2019年后,該基金的業績開始走強,在2019年和2020年以來分別實現了39.3%和25.82%的凈值增長率,但是同期均未能躋身排行榜的前列,因此產品的規模也一直沒有起色。
除了東方人工智能外,《紅周刊》記者還發現,在東方旗下業績表現好的主動權益類產品中,規模增長不明顯屬于普遍現象:例如蔣茜管理的東方創新科技混合,截至11月5日收盤,該基金今年以來已經實現了88.37%的收益率,是公司所有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年內表現最出色的1只。但截至三季度末,其規模卻只有6.5億元,較二季度末僅增加4.31億元;無獨有偶,基金經理王然管理的東方策略增長年內也實現了52.76%的凈值成長率,當季產品的規模還縮水了290萬元。
對此,《紅周刊》記者了解到,當前投資者更加關注基金經理長期業績情況以及所管產品的持續增長能力。從任職時間看,蔣茜的任職時間只有3年多,缺乏更長期限的業績考驗。而王然的任職時間雖然已經5年有余,但是她在任職期間所管產品的最佳回報僅為70.37%而已。
從新發基金的角度,《紅周刊》記者發現,在權益新品發行方面,東方基金的表現也并不積極,今年以來,公司僅僅新成立了東方中國紅利1只新品,募集規模也只有2.76億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今年新成立的偏債型產品的數量已經有6只,而且它們的募集規模最高已經達到34.23億元。從公司長期發展路徑上看,這也是其素來重債輕股傳統的一種體現。
此外,東方基金缺乏號召力可能與基金經理的知名度欠缺有關。其中,東方中國紅利由許文波一人擔任基金經理,同時他還是公司的權益投資總監。天天基金網顯示,他還同時擔任公司的總經理助理、量化投資部總經理和固定收益研究部總經理、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根據Wind數據統計,他在管的基金數量多達6只,規模合計58.26億元,其中包括權益類和債券型產品。雖然身兼數職,但是從業績表現來看,其并不算突出,尤其是在管的權益類產品更是乏善可陳。他在2019年以來管理的東方龍是表現最出色的產品,但是同期在1805只同類基金中也只排在了第549位。
而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公司權益類團隊人才缺乏的現狀。從資歷來看,許文波是公司目前資歷最深的基金經理,已經有接近8年的基金管理經驗,而公司其他9位權益類基金經理的平均任職年限還不足兩年。
與基金經理普遍資歷不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旗下卻不乏老牌基金,其中成立時間最早的東方龍運行時間已經將近16年;而東方精選成立以來也有14年的時間;此外,東方策略成長、穩健回報和核心動力的成立時間也有10年之久。而最早管理它們的基金經理也是星光熠熠,其中東方龍的第一任基金經理是公募大佬陳光明,這也是他在公募界的第1只作品,而東方精選的基金經理曾由明星基金經理付勇擔任,他的任職回報也高達212.85%。
此外,龐颯、于鑫、呼振翼等基金經理也在公募圈頗具名氣。但是截至2014年,公司此前的明星基金經理已經悉數離職。在經歷明星斷檔后,不論是東方龍還是東方優選,業績和規模都出現了下滑的情況,前者三季度末的規模為4億元,后者的規模為15.01億元,當前這兩只基金全都押注在許文波一人身上。

(文中個股僅做舉例,不做買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