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暉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主會場科學家照片墻。攝影/陳汶鑫
130余場科學家獨立演講;70余場主題峰會、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盛況空前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匯聚了全球科學界的巔峰人物。這場“全球大腦”的智慧碰撞,再一次生動詮釋了“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的鮮明主題。
人類的共同命運是和平與發展,這一切依賴于人類具有高度的文明與科技,科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類共同命運??萍紵o國界,人類共追求。
以科技革命維度審視人類命運共同體,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推進,科技同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深入協同發展,對人類文明演進和全球治理體系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歷數本次論壇涉及的腦科學、機電工材、細胞生物、納米材料、智能材料、生物分子、精準醫療、農業與糧食、量子物質、綠色化學、生物物理、分子機器、公共衛生與經濟和再生醫學等多個領域,這些圍繞或將改變人類命運的話題開展的深度對話,無不與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展現出人類未來走向的拼圖。無論是艱深的基礎學科,還是奇幻的前沿應用,都在鋪就人類走向未來的路基。
比如說,在塑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生物科技從未扮演如此重要和關鍵的角色。這種共識源于生物科技積極回應了人類生存發展的重大挑戰。當前,糧食不足、資源短缺、能源緊張、環境污染、氣候異常、人口膨脹、疾病流行等諸多全球性難題,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嚴峻挑戰。
生物科技之所以備受重視和關注,與近年來遺傳修飾作物、基因編輯和基因驅動技術、仿生腦系統技術、合成生物學等領域蓬勃發展,并在產業領域轉化應用,不同程度解決了人類所面臨的上述諸多難題密切相關。今年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把生物科技推上了世人矚目的舞臺。
一旦生物科技革命從根本上提高了人類生存和認知能力,改變了生存和生活基本狀態,隨之也必將改變人類社會對自身認知觀念、安全觀念、發展觀念、戰爭與和平觀念、思維價值觀念。
比如說,人工智能AI正在變得越來越強大,當數據巨頭比我們更了解自己,當“在線”成為一種生存方式,當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進一步發展融合,人類該如何運用它們?人類現有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全面取代嗎?人類是否會因為人工智能而面臨某種威脅和危險?科學家對此的前沿研究,無疑將為這些問題的解答找到方向。
再比如說,本次論壇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與2012年諾貝爾獎得主塞爾日·阿羅什(SergeHaroche)以及2001年諾貝爾獎得主沃爾夫岡·克特勒(WolfgangKetterle)等在量子科技上的探討,也描繪了人類將來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測量等領域實現革命性轉變的前景。
21世紀科技創新決定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性,要讓科技成為開啟人類美好未來的密碼,就需要以全球視野站在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的高度,廣泛開展科技創新的國際合作,謀求合作共贏。合作和開放是科技發展不可阻擋的潮流,才是科技事業發展的正道。
眾所周知,疾病威脅、氣候變暖、環境污染等全球性問題,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哪個國家都不可能置身度外,每一個人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如果說新冠疫情有正面意義,那就是證明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只要地球村有一個地方存在疫情,其他人就沒有安全可言。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米歇爾·馬約爾(MichelMayor)對今年因為疫情無法來到現場參加會議有些遺憾,但是他表示:“通過云上會議的方式,我們還是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啟示和思考。在目前的形勢下,全球更加需要各國科學家的通力合作?!?blockquote>
連續舉辦全球頂尖科學家論壇,也正是中國高度重視科技前沿領域發展,致力于推動全球科技創新協作的證明,傳遞出中國以科技創新破解全球性問題的決心和誠意。
事實上,近年來全球重大科研成果都離不開廣泛的國際合作。
今年4月,人類第一張黑洞照片問世,強勢占據全球各大媒體頭條。這張照片給出了黑洞存在的最直接證據,驗證了廣義相對論,有助于探索宇宙形成之謎,被學界譽為“非凡的科研成果”,天文學上的“重要里程碑”。
而在這一重大成果的背后,是全球超過200名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2017年4月,從美國夏威夷到智利、從伊比利亞半島到南極的多個射電望遠鏡在同一時刻對準同一黑洞拍照,又由多國科研人員經過近兩年的數據處理及理論分析后“沖洗”出來。
習近平指出:“科學技術是人類的偉大創造性活動,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把握時代脈搏。
眾智所為無不成。在科技創新的賽場上,曾經落后的中國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從跟跑、并跑到實現多個領域的領跑。尋求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每一個國家都應當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但這并不意味著豎起森嚴壁壘,不容許別人觸碰。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在自身不斷發展的同時,努力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其他更多國家和人民。
今年全球共同抗疫是對人類共同命運意識的一次集體喚醒。中國科學家將病毒基因組排序迅速與世界各國分享、不同國家科技工作者共同加緊研制藥物和疫苗,成為全球科技界合作抗疫的生動實踐。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中國貢獻。
連續舉辦全球頂尖科學家論壇,也正是中國高度重視科技前沿領域發展,致力于推動全球科技創新協作的證明,傳遞出中國以科技創新破解全球性問題的決心和誠意。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加強國際科技交流,依托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等平臺,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為了人類共同命運,中國愿承擔更大的科技發展使命,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