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慈
摘 要:地域文化對城市濕地公園的景觀規劃設計有著重要意義,塑造有地域文化的城市濕地公園景觀可以體現城市特色和塑造城市形象,豐富濕地景觀類型避免文化趨同。目前城市濕地公園中的地域文化景觀還存在著部分問題,文章從目前存在的問題入手,結合生態性、時代性、整體性原則,選擇地域文化的自然生態、人文歷史兩個內容,從挖掘、選取、表達三個方面探討了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規劃設計在地域文化視角下的設計策略。
關鍵詞:地域文化;城市濕地公園;公園景觀;規劃設計
一、研究背景
2005年國家城建部城建司頒布了《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管理辦法》,將城市濕地公園定義為利用納入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適宜作為公園的天然濕地,通過合理的保護利用,形成集保護、科普、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公園。2018年1月,全國已建成57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對于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規劃與設計的研究從2002年開始,逐年增加。在全球化以及城市景觀趨同現象嚴重的背景下,人們對于各城市的歷史文化所產生的陌生感也在不斷加重,尤其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最為強烈,因此,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規劃與設計的研究中關于城市濕地公園地域文化建設的研究愈發受到人們重視。
二、地域文化視角下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規劃設計中
存在的問題
我國對城市濕地公園的建設探索起步較晚,城市濕地公園中,對于地域文化的表達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地域文化選擇不具備科學性
我國地貌種類、文化資源豐富,每個濕地公園都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文化背景。一方面,在我國眾多的濕地公園建設中,許多地方都趨于雷同,景觀建設缺乏藝術創新與文化沉淀,地域文化特色欠缺,地域識別性模糊。許多濕地公園景觀因對地域文化掌握不夠,盲目模仿,而忽略了該濕地本身特有的形態、色彩、動態美,造成景觀千篇一律的現象。另一方面,許多濕地公園對文化體系的選擇能力較弱,一旦挖掘到沾邊的文化背景就運用到景觀設計中。
(二)文化表達方式較為單一直接
在城市濕地公園的景觀建設中,常存在地域文化表達載體過于單一的問題。如在公園景觀中,濫用原生木質材料進行表達,各種配套設施缺乏設計感和識別性,沒有融入歷史文化元素就建造文化長廊、展現歷史典故或建造雕塑等,導致景觀千篇一律,缺乏創新性和設計細節,使場地失去其特有的魅力,使用者也會因此而審美疲勞。
三、地域文化視角下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規劃設計探索
(一)地域文化視角下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規劃設計原則
1.生態性原則
濕地是指“天然或人工 、永久或暫時的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水區”。我國幅員遼闊,濕地種類多、分布廣,區域差異顯著,生物具有多樣性,不同地域特有的地貌、氣候、植被都是地域文化的體現。城市濕地公園中地域文化的體現應當遵從生態性原則,在保護原有濕地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濕地本身的自然特征,發揮其長處,使濕地展現不同的自然風貌之美,體現其特有的地域風貌。
2.時代性原則
隨著歷史的演進,氣候條件、地形地勢等地理因素融入人類文明,不同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應運而生,地域文化由此誕生。地域文化并非一成不變,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理氣候條件因為人的主觀能動性產生變化,同時社會、歷史與文化也在不斷演變。城市濕地公園的建設要體現地域文化,也應當隨著歷史的演進進行,不僅要繼承傳統文化,還需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從而進行建設,融入新時代的元素。
3.整體性原則
地域文化在濕地公園景觀設計中的體現需要表達全面、結構完整。文化要素和景觀結構是對應的,地域文化體現需要考慮匹配公園的景觀、空間組織,在滿足城市濕地公園景觀功能區劃分的基礎上,有層次、有詳略地進行。
(二)地域文化視角下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規劃設計策略
1.尊重場地地理條件,滿足場地生態需求
地域文化首先反映出地域的自然環境,因此地域文化在城市濕地公園景觀中的體現應當以場地的生態基礎為核心,最大限度地保護濕地生態性,體現地域差異。具體體現為設計應當適應地理環境和氣候,順應場地自然結構,利用植物資源。
(1)適應地理環境和氣候
我國濕地種類多、分布廣,區域地理環境差異明顯。一方面要在城市濕地公園設計中強化地域性景觀,另一方面,某些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會成為設計的限制因素或依據。在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設計中,需要考慮地理與氣候特征以及因此形成的人文風貌,以體現地域文化特色。
(2)順應自然結構
一方面,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設計應當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使建筑與園林小品等與地形相適應,讓建筑對自然景觀的干擾降到最小,同時突顯場所的自然特色。另一方面需要保護和利用原有景觀格局,使景觀格局和肌理成為自然環境結構的延續。
(3)合理利用植物資源
植物是重要的風景園林設計要素,也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濕地公園植物配置應倡導以鄉土植物為主,適當選取一些適應性強、觀賞價值高的外來植物。在搭配上注重植物配置的生態效益,模擬植物生態群落進行布置,注重動植物生長環境的營造。注意周圍環境的協調與統一,強調植物與人文景觀的緊密聯系,營造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的人文與自然結合的景觀空間。
2.挖掘地域文化,體現場所精神
地域文化除了反映地域自然地理環境之外,還體現人文因素的差異,因此體現城市濕地公園景觀中的地域文化需要注重挖掘和傳承地域的優秀文化,合理保護和利用場地的歷史遺跡。
(1)發掘和傳承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地域范圍內的人們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創造出來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既包括不同歷史時期創造出來的流傳至今的文化元素,又包括已消失了的文化元素。因此在地域文化發掘的過程中需要認識到“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要追溯到幾千年以前,很多文化就在此地、此時”,那些“曾被遺忘”和“即將成為歷史”的文化資源同樣需要被關注。
傳承與地域有著密切聯系的特色文化,在經過充分調研后應當有考慮地選擇,包括該文化本身的地域代表性、資源稟賦條件、展示與傳播條件和開發條件,其中開發條件包括資源特色、地域自豪感、文化影響力、美學價值、傳承價值、社會意義、展示性、傳播性和開發內外部條件等。有體系、科學地選擇需要體現的文化,這樣才能加強地域文化記憶,反之,會使地域文化流于表面。
(2)合理保護和利用場地的歷史遺跡
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遺存對于城市濕地公園的地域文化體現最為直接,包括場地內有形的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場地內現存的古樹名木需按照當地《古樹名木和古樹后續資源保護條例》的規定采取保護性措施。當地的傳統民居、宗教寺廟等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物,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進行保護,在景觀設計中體現其地域文化價值。工業廢棄建筑見證了人類工業文明的發展,應進行改造后再利用。
非物質的歷史文化包括宗教信仰、社會風俗、生活方式等,將無形的歷史文化融入景觀設計能喚起人們對地域文化的認同感。
3.豐富文化載體,注重多元表達
(1)多樣的地域文化表達載體
景觀設計包含多種元素,城市濕地公園的景觀規劃設計中地域文化的體現也可以通過多種載體。在地形地貌上,湖泊、河流、沼澤、近海、海岸和人工濕地等不同類型的濕地是彰顯地域文化的基本要素。植物通過表象特征和非表象特征體現地域文化。景觀小品可以通過造型的塑造,質地、色彩、肌理的變化向人們傳達某種感情,體現某種文化。特色鋪裝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其具有很強的符號性,是一種典型的文化景觀載體。建筑作為一種文化類型具有明顯的時空和地域特性,能夠充分展現地域文化特色。在景觀設計中,豐富的地域文化的載體可以使文化的表現更為立體和完整,使文化表現更加豐富,不會流于表面。
(2)多種表達形式
在豐富文化表達載體的基礎上選擇多種藝術表達手法,可以將地域文化詮釋得更為生動和深刻,包括直接表達形式,如常見的石碑石刻、人物雕像,用“象形”的手段將某些具有特殊自然地理環境或具有重要文化意義的場地進行模擬、恢復和元素提煉,再現其中能給人們直觀感受的場景。此外,還有隱喻詮釋、象征處理、抽象凝聚等表現形式。
四、結語
在文化趨同的今天,在地域文化視角下進行景觀規劃設計是城市濕地公園發展的必經之路,地域文化可以創造具有歸屬感的濕地景觀,提升城市濕地公園的文化內涵。本文通過分析地域文化在城市濕地公園中表現的問題,結合設計原則,從生態、人文、表達三個方面提出尊重場地地理條件、順應場地生態結構、挖掘地域文化、體現場所精神、豐富文化載體、注重多元表達的策略,以期給地域文化在城市濕地公園中的體現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譚淼.地域文化在景觀營造中的價值評價及應用[D].四川農業大學,2018.
[2]郭子良,張曼胤,崔麗娟,等.中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建設現狀及其趨勢分析[J].濕地科學與管理,2018(1):42-46.
[3]孫鑫.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濕地公園設計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5.
[4]于程.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3.
[5]朱磊,黃發祥.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中地域特色塑造方法探討[J].華東森林經理,2010(1).
[6]崔心紅,錢又宇.濕地公園[J].中國園林,2004(4).
[7]陳育霞.諾伯格·舒爾茨的“場所和場所精神”理論及其批判[J].長安大學學報(建筑與環境科學版),2003(4).
[8]孫鳳岐.營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城市景觀[J].建筑創作,2003(7):26-27.
作者單位:
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