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鳴
就在申購“全球最大IPO”螞蟻集團而幸運中簽的A股投資者正在憧憬能有多少收獲的時候,多年罕見的“暫緩上市”突然降臨,螞蟻集團原定本周四(11月5日)在滬港兩地同時上市的計劃被喊停。
在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全面注冊制成為大方向的情況下,如此大規模的IPO在發行完成之后被交易所緊急剎車,確實不同尋常。從投資者保護來說,投資者認購資金將返還,這是制度的一大進步。
作為估值上萬億、融資超千億、計劃在滬港兩地同時上市的特大型IPO,螞蟻集團的上市進程可謂全球矚目,在上市前夕被“踩急剎車”很容易給市場帶來許多猜想和聯想。但站在監管層的角度看,在螞蟻集團上市前出現和公司基本面相關的重大事項,暫緩其上市進程等待信息的進一步披露,無疑是對投資者利益的最好保護。
不難想象,在“金融科技”和“超10億用戶”等光環的加持下,螞蟻集團上市之后出現高開是可以想見的,即使是相對理性的港股,近期的暗盤交易也較發行價出現了較大的漲幅,更遑論熱衷炒新的A股。如果螞蟻集團高調上市之后再曝出類似消息,對二級市場的殺傷力將會更大,而且高開之后需要比發行價更多的資金來承接,形成更嚴重的“失血”。因此,在出現重大事項之后及時叫停,對A股的資金面來說是一大利好,至少是提前排除了可能的地雷。
螞蟻集團此次暫緩上市也體現出注冊制下對信披的高要求,即使是知名度較高、盈利狀況良好、發展前景被看好的公司,同樣需要經受信息完整披露的考驗。這也促使市場各方思考,未來遇到“下一只螞蟻”的時候應當如何應對。因此,通過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探索投資者保護、信息披露和上市進度的平衡,必將有利于A股長期建設。
盡管“暫停上市”不等于上市夢碎,但從上交所的公告來看,內文提及“可能導致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的字眼,說明螞蟻集團無法上市的風險不能被完全排除。螞蟻集團和主承銷商發布公告稱,退還AH股投資者的認購款。這種確保投資者資金安全的做法,也算是守住了投資者保護的底線。
特別是此次螞蟻集團IPO不僅涉及A股的散戶投資者,還包括了社保基金、公募基金等境內機構投資者和眾多境外投資者,牽涉面極廣,IPO資金的安全與否不僅關系到所有投資者的資產,更對A股長遠發展和中國公司的融資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此次退回認購資金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為A股將來處理類似的案例提供了可操作的范例。
快速退款看似簡單,實際上也不容易。特別是螞蟻集團上市時候給承銷商支付了大量費用,無論雙方如何分擔,螞蟻集團大概率要承擔其中的部分費用,不可避免形成一定損失。在這種情形下,螞蟻集團選擇快速退款而非占用資金,在提升企業形象方面是有一定正面作用的。
反觀A股歷史上,曾經有公司上市被撤銷但繼續挪用IPO資金的事情,投資者前后耗費兩年多的時間才全身而退,這就是20年前欺詐上市未果的通海高科。此次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快速退款,體現的是A股建設的明顯進步。
從螞蟻集團快速退款的處理動作來看,也說明公司未來重新上市需要做更充分的信息披露,補充更多的材料才能實現,這些花費的時間都不會太短。因此,原來68.8元的發行價勢必要推倒重來,在“重大事項”完全披露之后,讓境內外投資者再根據最新情況,決定是否申購以及出價多少。而對已經中簽的A股投資者來說,在重新定價之后重新搖號的話,是一件比較尷尬的事情。一方面,如果螞蟻集團在信息充分披露之后市場熱度大幅降溫,還按照原來68.8元的發行價可能存在較大的破發風險,及時抽身離去無疑是比較安全的選擇。但另一方面,低至0.12%的中簽率,也讓好不容易中簽的70多萬投資者心有不甘,如同眼睜睜看著已經中獎的彩票飛走。
對這次申購成功的投資者來說,下次螞蟻集團IPO還能再次申購成功,這樣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如果能讓已經中簽的投資者繼續保留原來的申購資格,對保護投資者的積極性將有正面作用。筆者建議,在下周退款之后,保留此次的中簽資格,未來螞蟻集團重新招股之后再讓這些投資者自行決定是否繳款,這樣一來可兼顧公平和效率,也讓中簽的投資者有一次自主選擇是否參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