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心圖圖

每天早上,只要天氣好,人們總是能在濟南大明湖公園看到一個中年人,一圈一圈地繞湖慢跑。只見他穿著短袖T恤、藍色牛仔褲,還有一雙洗得發白的運動鞋,邊跑邊不時地與路人打招呼。每天10公里,幾年如一日,為的就是保證身體內的血液質量,并能隨時為有需要的人獻血。他,就是“熊貓俠”張宗剛。
之所以被人稱為“熊貓俠”,是因為張宗剛體內的血為Rh陰性A型血,非常稀有,也就是人們俗稱的“熊貓血”。52歲的張宗剛已經是一位“高齡”獻血者。從2007年算起,他連續無償獻血13年,多達40多次,獻血總量16000毫升。
一個夏天的深夜,風雨交加,雨滴打得窗子“啪啪”直響。已經入睡的張宗剛,接到醫院婦產科打來的緊急電話。電話里,大夫急促地解釋,醫院正在搶救一名RH陰性產婦,因為產后大出血,產婦已經昏厥,渾身僵硬,情況非常危急,即使用了大量的血小板也止不住血。再這樣下去,產婦會有生命之憂。張宗剛二話沒說,立即起床,冒著狂風暴雨驅車幾十里路,趕到了醫院。經過緊急檢測,產婦的血型與張宗剛的完全匹配。看著400毫升鮮紅的血液注入產婦的血管,醫護人員松了一口氣,產婦的生命體征逐漸趨于正常。這時的張宗剛也欣慰地笑了,盡管回到家已經是下半夜。那名產婦康復以后,得知是張宗剛用自己的“熊貓血”救了自己一命時,便和家人一起,準備了豐厚的禮品和現金到張宗剛家登門致謝。寒暄過后,張宗剛婉拒了禮品和現金,并真誠地說:“我是無償獻血志愿者,為你獻血是我應該做的。”聽著這句話,產婦一家無不為之動容。
有一次,安徽一家醫院聯系張宗剛。原來,醫院馬上要給一位古稀老人做心臟搭橋手術,急需志愿者捐獻“熊貓血”,保證老人術后生命安全。當時,張宗剛正在上班。他馬上向領導說明情況,請假后便登上了南下的高鐵。趕到安徽那家醫院,張宗剛立即跑到手術室,還沒坐穩,他就毫不猶豫地伸出胳膊,堅定地對醫生說:“老人需要多少,你們抽吧。”不到5分鐘,醫護人員采集了400毫升血。手術室里,醫生正緊張地進行著手術,所幸的是老人在被注入張宗剛的“熊貓血”以后,心跳恢復正常,手術非常順利。主治大夫摘下口罩,握住張宗剛的手,感動地說:“這臺手術成功,您是大功臣!”旁邊老人的兒子“撲通”跪下了,眼含熱淚,泣不成聲:“您,您就是我全家的救命恩人!”張宗剛連忙拉起他,說:“別這么說,我只是想救人!”在場的人都鼓起掌來,為張宗剛豎起大拇指。
張宗剛是稀有血型庫成員,總是能隨叫隨到,現在已經40余次無償獻血救人,每次都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因為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他榮獲了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在他的帶動下,他身邊現在已有20多位親友、同事先后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他還選在世界獻血者日,專程陪著兒子張俊男去捐獻血小板,并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詩人說:“大海的深邃,是因聚集了大大小小的溪流;生命的汪洋,在于匯集深深淺淺的緣分。”愛心,因為奉獻而真實;胸懷,因為付出而寬廣。就在伸出胳膊的一個個瞬間,“熊貓俠”張宗剛用鮮紅的血液,抒寫著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好故事!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