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菊潤
摘 要:生豬養殖規模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逐步擴展。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不但關系到養殖單位的切實利益,而且影響到社會經濟的良好發展,所以越來越成為全社會人民廣泛關注的話題。只有熟練把握影響生豬養殖效益的具體因素,一線生豬養殖戶才能夠切實靈活地調整喂養管理方法,調整養殖規模,獲得更多的利益。因此,針對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影響因素進行論述,探討推進生豬養殖經濟效益提升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生豬養殖戶提供有益參考,推動我國生豬養殖業長遠、健康、良好發展。
關鍵詞:生豬養殖;經濟效益;措施
中圖分類號:F12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6-0027-03
引言
國家的發展進步、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為我國生豬養殖行業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生豬養殖業的發展越來越成為促進社會生產和經濟建設的有效方式,給社會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直接關系到養殖戶的切實利益,牽涉到千家萬戶的生產生活,還影響到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如何有效增強國際市場中我國生豬養殖業的競爭力,為我國生豬養殖業開辟更光明的發展環境和創造更便利的條件,成為當前有關人員研究的重點。經過分析研究發現,只有做好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科學分析,探討當前我國生豬養殖業的基本狀況,綜合和歸納影響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具體因素,才能夠為養殖戶提供可靠依據。針對性的探討是提升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一、我國生豬養殖業的基本狀況
我國生豬養殖業作為畜牧養殖產業結構的重要組成,越來越朝著規范化、產業化、標準化方向發展。豬肉制品作為中國消費的重要肉食品種關系到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和生產。社會對于豬肉制品需求的日益旺盛,為我國生豬養殖業規模的擴展提供了推動力。就現階段生豬養殖的實際過程來看,能夠較為廣泛地應用到多樣化的生豬養殖技術,在疫病防控技術、疾病問題的有效控制方面有著明顯的進步。降低了生豬患病率,為豬肉制品的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良好的養殖環境以及科學、先進養殖技術的應用,能夠大大提升我國生豬養殖的實際效率和質量,為我國生豬養殖業的長遠、健康、積極發展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生豬養殖業的職業化和規?;軌驗轲B殖戶創造可觀的經濟收入。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能夠投入到生豬養殖產業中,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如今生豬養殖管理的觀念得到更新,生豬養殖業規模的擴展和產業的轉型升級成為發展的重點。養殖戶能夠越來越應用科學的養殖技術和管理方法,在有效降低養殖成本的同時,獲得了更客觀的經濟效益??偠灾?,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發展的態勢良好,發展前景光明,將會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
二、影響我國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具體因素
(一)生豬養殖品種選擇是影響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
生豬品種的選擇直接影響養殖戶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從當前市場豬肉制品的種類來看,土雜豬和瘦肉型良種豬的售價相差較大,選擇售價較高的生豬品種進行養殖,相對而言能夠收獲更高的經濟效益。而需要認識到的是,瘦肉型良種豬雖然售價較高,但這一品種生豬的飼養成本也較高。并不能將不同種類豬肉制品的售價作為養殖生豬的唯一標準,需要統籌、綜合考慮市場需求、自身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為了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通過比較探討分析得出,選擇生長周期短、適應能力強的二元或三元雜交豬,相對而言能夠獲取較好的經濟效益。
(二)料肉比影響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
生豬營養的獲取需要以飼料為基礎。飼料消耗的費用是養殖生豬所要消耗的費用的主要方面。因此可以說飼料是影響生豬養殖的關鍵性因素。養豬戶為了更專業、更有規模、更規范地擴大養殖經營,需要充分認識到飼料對于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影響作用。要加強對飼料喂養全價配合飼料的有效處理,致力于促進生豬養殖料肉比的降低。養豬戶為了更科學地喂養生豬,首先需要對飼料知識進行細致、全面的分析,避免出現選用誤區而造成生豬養殖經濟效益下降。這就要求養豬戶需要有效避開選料誤區,要以料肉比為依據,選擇高質量的飼料,同時將粗蛋白、消化能等作為統籌考量的重要參數指標。要根據生豬生長的不同階段設置不同類型的飼料,按照生豬的不同種類針對性地選擇飼料喂養方式和飼料種類,按照不同的喂養標準進行飼料喂養。這一過程中,要盡可能做到相關飼料、工具的充分合理利用,避免出現浪費現象。
(三)管理技術影響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
生豬養殖管理技術質量水平的高低對養豬戶經濟效益的取得有著深遠的影響。管理技術得當,基層養豬戶能夠更好的獲得收益。管理方法存在欠缺,將會制約生豬養殖產業的發展,降低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只有合理調整養殖技術手段,根據生豬生長的生理特點和各個階段的特征制訂針對性的養殖管理方案,綜合考慮到溫度、空氣濕度、飲食、通風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把控生豬養殖的各個階段,提升生豬養殖管理的有序性和程序性,盡快優化和創新管理方式,營造完善、舒適的生豬養殖環境,才能夠很好降低外界因素對生豬養殖的不良影響,才能夠為疾病預防、控制技術的應用創造充足的空間。生豬抗病體制的建設能夠很大程度上節省養殖成本,進而獲得高收益的養殖回報。
(四)疾病防控和管理能力影響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
疾病預防是影響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直接因素,也關系到生豬養殖生產的盈利狀況。由于當前相關養豬戶并不能認識到疾病防控對于經濟效益的重要性,并不能從源頭上調整,降低疾病發生的概率,從而致使生豬養殖過程中流行病的發生,最終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相比較而言,在某種情況下豬的售價對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影響要小于生豬因疾病死亡產生的影響。有效預防生豬患病是提升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預防疾病工作的有序展開是縮短生豬出欄時間和提升生豬養殖效率、質量,降低人工資源、資金消耗的有效途徑。當前生豬患病的種類較多,一些致死性、傳染性的疾病嚴重威脅著生豬的生命。要堅持以預防為主的基本引領方針,做好日常消毒工作,保證生豬養殖環境的整潔、干燥。要根據流行病學發生的實際情況提前做好相應的免疫預防。出現傳染病等情況時要做好隔離,針對病癥展開科學、有效的治療。類似消化疾病、慢性疾病等情況,則需要養殖人員對生豬生長的實際情況進行細致的分析和監控。養殖的仔豬,進圈一周內要做好驅蟲工作。
(五)市場行情影響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
市場供求行情直接作用于生豬養殖的具體規模,關系到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整體來講,影響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因素主要有市場中的豬價和原材料的價格。市場豬價很難做到明確的預測。養豬戶可以以3或4年為周期,根據以往豬價的變化情況總結豬價變化的規律,大致預測市場豬價的未來情況,并根據預測情況,確定具體的生豬養殖的規模。原材料價格的變化規律很難總結,養豬戶主要依靠政府相關政策,大致預期原材料價格的變化。
(六)國家政策影響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
國家關于生豬養殖業的相關政策的出臺也是影響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國家對生豬養殖的大力支持和投入,能夠促進養殖技術的優化創新,能夠監督生豬養殖過程中先進養殖技術的有效落實。同時,國家政策是推動生豬養殖設備有效、及時更新的有力手段。為了更好促進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提高,國家政策的出臺需要以我國生豬養殖發展的實際情況為基本依據,明確政策出臺為生豬養殖提供便利條件的這一基本目標。要切實發揮國家政策對于生豬養殖產業的便利作用,幫助生豬養殖更容易地克服困難。為生豬養殖創造更良好的政策環境。國家政策的落實情況,也會影響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如果相關政策的落實不到位,那么國家政策對于生豬養殖的優勢作用就得不到有效的發揮,進而會影響養殖戶經濟效益的創造,不利于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提升。
三、有效提高生豬養殖業經濟效益的具體措施
(一)優化國家政策的落實效果
要加大力度落實國家政策,盡可能發揮國家政策對于生豬養殖業發展的積極優勢作用,將國家政策要求貫穿生豬養殖的全過程。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提高,需要統籌市場發展、疾病防控、資金投入和人力資源等多方面的因素。為了推進生豬養殖現代化水平的提高,還需要充分認識到當前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作用,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靈活應用。國家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需要充分關注生豬養殖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統籌多方面因素,積極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制定內容完善、細則明確的相關政策。國家政策中應當涉及到生豬良種補貼、能繁母豬補貼、保險等多方面的內容,確保國家政策與生豬養殖實際情況的緊密結合,為養豬戶提供切實有力的政策保障支持。養豬戶要加大力度貫徹落實國家政策,致力于為生豬養殖工作創造更充足的便利條件,致力于促進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提高。
(二)科學選種、育種
品質優良的種豬是保障生豬養殖效果的重要前提。種豬的抗病能力、生長速度、出肉情況、肉質條件等都是養豬戶選擇種豬時應當考慮的指標。要選擇抗病能力強、生長速度快、出肉效果好、肉質鮮美的種豬,再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種,從而進一步提升后代豬的綜合質量,進而有效的提升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要對母豬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要科學設置母豬發情期的相應手段,妊娠期的母豬要單圈管理,要避免熱應激等對母豬的刺激。母豬生產的過程中,需要確保圈內溫度合理、安靜,溫度大概要保持在25攝氏度以上、30攝氏度以下。夜間生產要避免光源對母豬的刺激。要合理運用催產素催產母豬,選擇有效的人工助產方式,保障母豬生產的安全。生產后要合理控制母豬哺乳的時間,前期可以穿插人工飼養。要科學斷奶,保障母豬的身體健康。
(三)提升飼料管理水平
飼料管理作為影響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最直接、最突出的因素,需要養殖戶從以下幾點進行合理的控制。首先,要充分認識到飼養成本在生豬養殖經濟效益中的實際作用,切實發揮飼養管理對于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創造性作用。在飼養階段要根據生豬的不同生長階段、生理特點和不同種類,制訂針對性的喂養方案。仔豬階段、育肥階段等要保證生豬每日應獲取的營養,確保飼料配比的合理、科學。其次,要明確季節性溫差對生豬飼養管理的影響。生豬飼養管理需要依據不同的季節溫度選擇不同的方式。例如,在寒冷的冬天要選擇抗寒性較高的飼料。總之,養豬戶要根據氣候條件、外部環境和生豬的具體情況設計科學合理的飼養方案,要遵循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本準則,避免資源浪費,節省養殖管理成本,提高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
(四)提前做好疾病防控
調查周邊的疾病流行情況,結合本場的實際生產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保健程序,根據豬只生長情況定期給生豬進行疫苗接種。還要及時展開豬舍消毒,保證豬舍環境的整潔、安全。消毒要徹底,要盡可能提升消毒對于預防疾病的作用。
結語
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提高,需要養豬戶在生豬選種、育種、飼養管理、政策落實、疾病預防等多個方面做好工作。有關人員應當進一步強化自身的專業知識,積極交流先進工作經驗和參與專業培訓會議,提升生豬養殖的技能水平。要充分、細致的分析影響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具體因素,選擇科學有效的針對性手段,致力于推進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提高,推動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的良好發展,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提供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李穩紅.淺談影響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20,16(1):121.
[2]? 雷三軍.霉變飼料對生豬養殖業危害和防治探討[J].中國畜禽種業,2018,14(6):96.
[3]? 郝興營.淺析實現豬健康養殖對策[J].中國畜禽種業,2017,13(9):59.
[4]? 張守帥.豬霉變飼料中毒并發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診治[J].今日畜牧獸醫,201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