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婷 王燕 許銀

【摘 要】目的:針對門診輸液室護理安全隱患原因分析及處理措施進行分析,明確門診輸液室安全防范護理的重要性。方法:選擇在某醫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門診室進行輸液的100名患者為研究對象,然后平均分為兩組,分別為試驗組和對照組,針對對照組患者安排其在門診輸液室進行常規化輸液,針對試驗組患者,在常規化輸液的基礎上,圍繞安全防護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結果:試驗組患者出現藥物外滲、靜脈炎、交叉感染、用藥出錯等安全問題的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門診輸液室輸液中,科學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安全問題出現的幾率。
【關鍵詞】門診輸液室護理;安全隱患;處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213-01
引 言
門診輸液室是醫院的門面,很多患者會因自身以及住院費方面的原因而選擇在門診室進行輸液。在臨床醫學中,門診室輸液是一種作用明顯、給藥方便且刺激性較小的治療方式,但是在門診輸液室輸液過程中,如果控制不合理則會引發安全問題,如藥物為甚、靜脈炎等,進而給患者的疾病治療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科學的護理干預,則能夠有效防范安全問題的出現,基于此,本文則針對門診輸液室護理安全隱患原因分析及處理措施展開討論。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此次研究活動中,筆者選擇在某醫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門診室進行輸液的100名患者為研究對象,在以上所選擇的患者樣本中,包括男性患者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年齡為18—62歲,平均年齡38.5歲。其中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者21例,支原體肺炎患者18例,消化道炎癥患者22例,腸炎患者19例,腹瀉患者13例,發熱患者7例,為了配合此次研究工作,患者或其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研究過程中,患者一旦出現病情惡化或其它意外情況,則立即停止研究工作對患者進行搶救。筆者將樣本患者平均分為兩組,每組50例患者,并設定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針對對照組患者安排其在門診輸液室進行常規化輸液,針對試驗組患者,在常規化輸液的基礎上,圍繞安全防護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第一,做好輸液室環境布置。護理人員可以對門診輸液室內的區域進行劃分,比如可以劃分為皮試觀察區、成人輸液區、兒童輸液區、老年患者輸液區,在區域劃分的基礎上,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分別引導安置,在輸液區域內,需要設立輸液須知警示牌。針對成人區患者,護理人員要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促使成人患者能夠按照醫囑完成相應的輸液工作,比如將手臂正確放置、不隨意調整輸液速度、出現不良反應及時聯系醫護人員,以此確保輸液效果。在兒童輸液區必須安排護理人員進行全程看護,防止因兒童的多動以及其它因素而影響到輸液效果,以此減少門診輸液中安全隱患的出現[1]。
第二,加強用藥安全管理。針對門診室患者的輸液活動,設立統一的醫囑格式,并要求醫師開具電子處方,防止部分醫師的字跡潦草而辨認不清。門診護士要能夠加強與藥劑科的溝通,如果出現藥廠更換或出現新藥,在了解上述信息后護士要能夠及時聯系診療醫師,并決定是否調整對患者的輸液方案,防止藥廠變換或新藥出現而引發的藥物不良反應[2]。
第三,加強輸液環節的安全管理。門診室要安排專門的護士進行輸液藥物收取,并制作專門的藥物標簽,所制作的標簽中應該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齡、藥物種類、用藥劑量等,并對輸液藥物進行正確擺放,在為患者供應相關藥物時如果出現疑問要及時聯系醫師進行再次確認,已經將出現安全問題的出現幾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第四,做好感染防護工作。為了防止患者在輸液中出現交叉感染,護理人員必須做好相應的消毒工作,包括操作臺的嚴格消毒、門診室各類醫療器械的消毒、門診室地面的消毒以及門診室空氣的消毒等,通過一系列的嚴格消毒,將出現交叉感染的幾率控制在最低水平,進而達到安全防護的目的[3]。
第五,做好護理工作的動態調整。在門診室輸液高峰季節,門診室要能夠對現有的護士工作進行動態調整,建立彈性工作制,根據不同時段的輸液患者數量,合理安排護士,并通過安排輪休,保障護理人員的工作狀態,以此減少護理工作中的失誤,將安全問題出現的幾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1.3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進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上述對比可以了解到,試驗組患者出現藥物外滲、靜脈炎、交叉感染、用藥出錯等安全問題的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門診輸液室輸液中,科學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安全問題出現的幾率。
3 討論
門診輸液室護理安全隱患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患者原因。很多患者的安全意識較差,而且不具備相應的病理知識,在門診輸液室輸液過程中,并不能夠嚴格按照醫囑進行輸液,如調快藥物滴注速度、不良情緒所產生的不良反應但是未及時告知醫護人員,進而引發不必要的安全隱患。第二,客觀原因。在患者靜脈輸液過程中會涉及到侵入性操作,而且操作環節較多,因此增加了出現安全隱患的幾率。而且在輸液過程中會為患者提供各種類型的藥物,因此出現藥物混亂或藥物配伍不合理情況出現的幾率也會隨之提升[4]。第三,護理人員因素。在門診輸液室中,部分護士的專業技能不夠完備或者護理經驗不夠豐富,導致其在輸液護理中出現的失誤的幾率相對較高。而且,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很多護士會出現明顯疲勞,如果繼續進行護理工作,其出現失誤的幾率也會不斷增加。為了有效防范護理安全問題的出現,護理人員要能夠對患者進行科學的教育引導,使其能夠嚴格按照醫囑進行輸液,并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各項工作。而且,門診輸液室要能夠圍繞護理工作的開展對護理人員進行專門的業務培訓,幫助護理人員掌握完備的護理技能,進而不斷降低護理工作中出現失誤的幾率。
參考文獻
[1]顧佳華. 探討門急診輸液室護理安全隱患的原因及相關處理措施[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9(36)
[2]劉春菊,虞美娟,童雪燕.門急診輸液室護理安全隱患和應對措施[J]. ?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7(23)
[3]程宇.加強門急診輸液存在問題及護理安全隱患的防范[J]. ?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03)
[4]趙美娜. 探討門急診輸液室護理安全隱患的原因及相關處理措施[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