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會林
摘 要:Wreen認為,很多反對道德相對主義的觀點都是基于多數原則這一論斷的。Wreen用了大量的實例來分析多數原則的弊端。他認為,理解道德相對主義與多數原則之間的關系的是約定這一概念。他的目的是通過約定這一媒介對道德相對主義與多數原則的關系的說明,從而澄清僅僅是根據對多數原則的反對并不能就此來反對道德相對主義。他認為,很多人反對多數原則,并不是因為多數原則是錯誤的,而是因為我們并沒有將注意力很好地放在多數原則上,我們只要有約定的介入,多數原則不斷地“吸收”規范,道德相對主義的基礎就會很牢固。但其論述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他提出了自己獨特的關于道德相對主義的定義,但是他對這一定義的分析并不是很徹底。最為重要的是,他忽略了兩種規范性即應然規范性和實然規范性及其區別,既然規范性在理解兩種概念之間的關系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如果沒能將其說清,其整個的論證必然也有著很多的漏洞。
關鍵詞:道德相對主義;多數原則;規范性
中圖分類號:B82-0?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6-0149-02
一、關于什么是道德相對主義的界定
Michael Wreen 與其他哲學家的觀點不同,他認為,“道德相對主義是認為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同樣有效或真實但相互矛盾的道德準則的觀點?!痹谒亩x中,他將道德相對主義與其他的觀點做了比較,并將之與其他的一些哲學概念相互區別,但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區別是,他認為道德相對主義與道德客觀主義是有一致性的,這一看法與傳統將道德相對主義和道德客觀主義看成是水火不容關系的看法形成巨大的區別。他認為,道德相對主義要求道德真理是有正當性的,要求其要有最終的依據,與直覺主義相反,有的東西本質并不需要依賴于心靈,也就并不是主觀的。也就是說,在相對主義上,道德真理不一定是建立在共同的欲望、習俗或此類的主觀性的東西或者狀態上的。從這個層面上來講,道德相對主義與客觀的道德真理是一致的。關于這一點Wreen將之與結果主義做了比較,認為它們是相似的。道德相對主義與結果主義的追求是一樣的,所追求的都是最高價值,都為了極大地提高我們的幸福感。這一點是客觀的,是每一個人都所認同和追求的,即使那些認為道德相對主義是主觀的哲學家也不能夠否認。這樣定義下的道德相對主義的另一個主要特征就是它的整體性,它不僅僅關注道德準則,理想、美德、目標、價值觀和爭論模式都是道德準則的組成部分,至少理想的情況下,它們被整合到一個統一、可行的整體中。
二、對道德相對主義的批評
Wreen對道德相對主義的批評是基于以往的哲學家們對多數原則的批判。他的批評之一是如果支持多數原則就會使得道德進步和道德改革會成為不可能。因為如果道德真理最終只是文化的信仰、契約、習俗等,那么道德真理肯定是掌握在大多數人所認為正確的文化中,因為沒有更大的群體,因而也就沒有更大的理由將其確定為道德真理標準的群體。在闡述這一理由的時候他認為,“事實上,如果道德相對主義是真的,我們能說的就是,一個特定的社會制度,比如奴隸制在一個時間和地點是正確的,在另一個時間和地點是不對的,我們不能稱之這樣的變化是一個進步的進展?!逼浯?,多數統治原則會使得道德上的含義使人難以置信。就比如,古代男尊女卑的現象在當時很盛行,因為大多數人都是認同的。因此,服從男尊女卑是道德的,不服從男尊女卑就是不道德的??墒俏覀兌贾滥凶鹋安⒉皇堑赖碌?,這就使得道德的含義發生了偏差。除此之外,多數原則還會使得理性在道德思維中的運用嚴重受到破壞。因為大多數人認為是對的,如果有人對此提出異議,并且這樣的異議還有大多人所支持,那么迫于這樣的壓力,提出異議者很有可能要對自己這份言論道歉。Wreen在闡述這一反對理由時認為,“因此,相對主義要求我們以一種激進的方式重新思考道德推理,這種方式,在預先反思之前,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非常不可信,因為非常不符合我們自己的道德推理經驗?!?/p>
三、對道德相對主義的辯護
Wreen認為,大多數哲學家批評基于多數原則的道德相對主義,但是這些反對意見的問題并不在于他們認為基于多數原則的道德相對主義是錯誤的,而是在于這種道德相對主義并沒有致力于多數人統治。
Wreen認為道德是一種約定,并且在不同的地方可能這種約定也是不一樣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多數人同意這種約定就能夠成立。一種道德準則的有效性是道德相對主義所必須堅持的一條準則,但是僅僅大多數人的投票并不能成為有效性的充分條件。這是因為道德的概念有著諸多的限制,比如善惡等概念并不能建立在某些標準的基礎上。
很多的哲學家都在反對多數人規則,但是這些哲學家一定不會懷疑約定概念的必要性。因而,我們很有必要探討約定這個概念。Wreen認為,所謂的約定“不是游戲理論的規律性或先例確定的重復行為模式,而是最終基于選擇和決定的規則、原則或行為規范或者是理解規范”。更為重要的是作者界定和澄清了三個我們在使用過程中經?;煜母拍睿疵?、法令和約定。命令本質上并沒有規范性,并且以“這樣做”的形式出現。法令是介于命令和約定之間的一個概念,法令同時具有命令和約定的特征,它的形式應該是“這將被理解為”的形式出現的。它們之間的關系也是十分密切的,“約定是以法令為基礎的,這些法令本身是以命令為基礎的。”它們之間是一個不斷上升的過程,它們上升的標準就是其規范性的多少。從命令到法令到最終的約定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吸收規范性的過程,以至最后達到約定的概念。它的形式是“這應該做”。其實,命令、法令、約定都在指導著我們做一些事情,但是約定更具有規范性。
那么,約定是如何有規范性的?規范性又是什么?Wreen認為,約定是以一種非正式的方式緩慢發展的,而且這種發展方式沒有預定方向,但是盡管如此也還是要遵守一些規則。比如,漢字的形成,它總是要借鑒歷史的。我們在進步的過程中總是要先借鑒,而不是先急于批評,即使要修改它我們也總是要在它原有的基礎上才談得上修改。其次,它的演變過程是需要整個漢字演變系統的,并不是僅僅某一個漢字就能形成我們現在的這種約定。然后,還需要我們書寫漢字的人的參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要考慮使用漢字的主體即人的經驗和人的現實條件,比如人的情感、經驗以及時間、精力等等;可能我們也要考慮歷史的偶然性,比如九年義務教育政策的實施、國家的掃盲計劃等。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漢字的演變一直是出于無意識的狀態,但是它背后也確實是隱藏著諸多的規則。
在Wreen看來,道德相對主義最大的一個特征就是它的規范性,從中可以看到他所認為的規范性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可以用于指導人們生活和發展的一種機制和規則。但是,這就是規范性嗎?或者只有這樣的規范性嗎?這些都還有很多的思考空間。
四、評價
Michael Wreen關于多數原則和道德相對主義的論述為我們研究道德相對主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角。首先,對什么是道德相對主義的探討,他認為道德相對主義是一種需要考慮它的有效性或真值并且必須是至少有兩個同樣有效但又互相矛盾的道德準則。其次,這樣的相對主義和真理一樣都是具有客觀性的。這種定義方式確實比其他一些哲學家從內容、文化出發的定義顯得要更加有說服力。但是,這樣的定義方式的好處難道就是僅僅能夠與其他的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相區別開來嗎?并且哲學史上的哲學命題如此之多,難道都能夠運用這樣的方式相互區別開來嗎?這顯得很沒有說服力。
在文中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來談論“約定”這一概念。約定的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規范性,但是他對規范性的論述顯得并沒有那么清楚。他在文中強調規范性更多的是一種機制和規則即是一種實然的規范性,主要是發揮著引領道德行動的作用,但是他的言語之中又有著一些應然規范性的影子,這顯得很模糊。而規范性一直又是元倫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在哲學史上,規范性通常有兩種最基本的理解和用法,一種指的是語句或者話語,比如一些指導性或者規范性的話語或者是命令;另一種是存在是事實,作為一個社會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習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要面對一些公共問題,這就需要一些規則或指令來約束我們的日常行為,這些規則也是一種約束。兩種規范性很容易混淆在一起,并且除了關于兩種規范性的混淆之外,關于這一問題,哲學史上還有我們是要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來觀察規范性,還是以第三人稱的方式來觀察規范性等都是極其有爭議的事情,如果沒有對這些問題做出一些說明,就很難對規范性有著清晰的認識。Michael Wreen顯然對這些問題沒有做出很好的說明,那么作為約定基礎的規范性就不可能有很好的界定,這樣以約定為媒介對多數原則和道德相對主義的關系進行說明就會產生很多不清晰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Michael Wreen,Moral Relativism And Majority Rule.2019Metaphilosophy LLC and John Wiley and Sons[J].Ltd METAPHIOSOPHY,2019,(3):362-367.
[2]? 陳真.從約定主義到相對主義[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2,(2):26-35.
[3]? 陳代東.道德的規范性問題及其解決方案[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17,(3):1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