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煒瑋
摘要:在進行交通秩序管理過程中,尤其是要特別注意駕駛員因素的控制,要不斷增強駕駛員的綜合素質,加強對駕駛員的駕駛技術及道路公德的教育培訓,以進一步降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頻次,確保道路安全。
關鍵詞:駕駛員因素;道路交通事故指標;影響
引言
駕駛員控制機動車行駛,機動車通過儀表,震動等信息反饋駕駛員,而外界環境影響駕駛員的判斷,反應。同時外界環境影響機動車的行駛狀況。在這個人機處理系統中,駕駛員占據了主導地位。統計表明,在發生交通事故的直接的或間接的原因中有80%~90%與駕駛員有關,因此,就必須對駕駛員的交通特性進行研究。
1導致交通事故的駕駛因素分類
1.1主觀因素:主觀因素通常指駕駛行為和駕駛習慣。
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的統計,25%的汽車碰撞都與手機使用有關,無論是通過電話交談還是發短信,使用手機被定義為最普遍的駕駛不良行為習慣,是最直接造成交通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激進的駕駛行為習慣,如超速行駛或行駛過快同樣被當作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中國各個路段具有較為明確的速度限制,但駕駛人員的主觀行為經常會突破限制,造成事故。疲勞駕駛對駕駛員有類似的影響,在上海、北京等工作、生活壓力較大的城市當中,疲勞駕駛是較為常見的不良駕駛習慣。
1.2客觀因素:
客觀因素通常指道路狀況、交通環境、目的地距離、車輛狀況等客觀因素。此類因素很難通過駕駛員的主動調整而改變。在此類因素當中,較差的交通環境和道路狀況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重要原因。
1.3技術/經驗因素:
技術/經驗因素通常指駕駛技術、駕齡等體現駕駛員駕駛經驗的因素,該類因素可根據駕駛年份提升、駕駛技能提升而改變。駕駛技術可貫穿于汽車的啟動、行駛、停車泊車、錯車、超車等各個駕駛模塊當中,各個階段運用的駕駛技術不同。駕齡、行駛路程等可間接體現技術在各個駕駛模塊。
2駕駛員因素對事故指標的影響分析
從世界范圍來看,道路交通事故己成為造成人口傷亡的主要原因,其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成為經濟發展的絆腳石。我國道路交通的快速發展為國民經濟提供了運輸保障,同時一,也引發了大量交通事故,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為從宏觀角度說明一定區域內道路交通事故狀況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常采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4大指標進行描述。這4大指標直觀且易理解,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在道交通系統的人、車、路、環境這4個因素中,人是導致交通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而駕駛員因素又是人因素的主要構成部分。因此,從駕駛員因素角度出發,定量分析道路交通事故4大指標,找出對交通事故影響較大的具體駕駛員因素,對十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數量與損失程度的前提是弄清事故發生的原因,以及這些原因對交通事故發生的影響程度和具體關系,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交通安全。導致交通事故發生的因素有多個,其中,人的因素是導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在我國,人的因素導致的道路交通事故占90%左右,見表2。而駕駛員在人的因素中又占主導地位和主要成分,因此,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要從駕駛員這個關鍵因素出發,研究駕駛員因素對道路交通事故4大指標的影響。
駕駛員因素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因素,具體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發現有很多與駕駛員相關的具體因素。筆者一結合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統計年報中的數據分類,將駕駛員因素細分為酒后駕駛、疲勞駕駛、超速行駛、逆向行駛、違章超車、違章會車、違章倒車、違章掉頭、違章變車道、不按規定讓車和違章占道等11個具體駕駛員因素。在我國每年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各具體因素導致的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不同,為找出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將上述11個駕駛員因素對4大指標的影響做進一步的分析。
2.1駕駛員因素與道路交通事故起數的關系。根據2005-2011年度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統計數據,可得具體駕駛員因素造成的事故:不按規定讓車與超速行駛造成的事故起數明顯多于其他駕駛員因素。
2.2駕駛員因素與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關系。根據2005-2011年度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統計數據,可得具體駕駛員影響因素造成的事故死亡人數:超速行駛與不按規定讓車造成的死亡人數比其他駕駛員因素造成的死亡人數多。
2.3駕駛員因素與受傷人數的關系。根據2005-2011年度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統計數據,可得具體駕駛員影響因素造成的事故受傷人數:不按規定與超速行駛讓車造成的受傷人數明顯比其他駕駛員因素造成的受傷人數多。
2.4駕駛員因素與經濟損失的關系。根據2004-2012年度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統計數據,可得具體駕駛員影響因素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速行駛與不按規定讓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明顯多于其他駕駛員因素。
3道路交通事故預防對策
交通事故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要把各種因素結合起來考慮,才能確立合理的道路交通事故預防對策。具體對策是:
3.1提高駕駛員的業務技能,定期對其考核培訓,在駕照發放環節上嚴格把關,加強安全監管力度和懲罰力度,杜絕違章事故發生。
3.2非機動車駕駛員、行人和乘客是道路交通的弱勢群體,在加強教育的同時,對他們提供人性化的服務體系和保護措施,切實保證他們的路權不受機動車的侵擾。
3.3設計性能良好的汽車,提高車輛檢測維修水平,完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先進的ITS智能交通系統,提高道路交通軟硬件設施的科技含量。
3.4道路交通事故通常是幾個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要建立健全道路交通法制法規,對整個社會進行普法教育,確保各項規章制度真正落實。
4結束語
駕駛員是最重要的交通因素之一,對整個道路交通的安全起到關鍵作用。近些年來,由于駕駛員素質因素造成的道路安全事故數不勝數。因此,為確保道路安全,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加強對駕駛員因素進行研究,并找出其中對交通事故指標的影響因素,對維護良好的交通秩序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洪明.我國公路交通事故的現狀及特征分析田中國安全科學學報[J].2009,19(10):121–126.
[2]潘福全,陸鍵,項喬君.等無信號平而交義口安全服務水平計算模型田交通運輸工程學報[J].2007,7(4):104一111.
[3]陳濤,駕駛人行為模型的研究綜述(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第36卷(2),p80-90,119.
(作者單位:北京寶嘉恒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