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慶發
摘要:本文對南京市六合區水庫移民工作基本情況作了介紹,總結數年來該區的水庫移民項目實施經驗:通過“美麗庫區·幸福家園”項目建設的科學引導、規范實施,對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實施精準扶持,使當地基礎設施條件日趨得到改善,移民生活、生產、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提升,實現了“庫區水美、移民村美、農民和美”的建設目標。
關鍵詞:水庫移民;幸福家園;建設
一、基本情況
南京市六合區水庫移民人口總數15406人,涉及到區內金牛山、山湖、河王壩、大河橋、大泉及安徽省天長市川橋水庫六座中型水庫,移民集中分布在金牛湖、馬鞍、程橋、冶山4個街道和竹鎮鎮,共37個行政村。自2016年以來,批復后扶項目資金投資3470萬元;實施項目48個,完成渠道護砌5.06公里、新建泵站6座、新鋪水泥路25.8公里、新建村民休閑廣場3座、安裝路燈515盞等;后扶基金投資14482萬元,實施項目32個,完成河道整治5.8公里、渠道護砌6公里、新鋪水泥路5.5公里、維修便民服務中心1座、環境整治7處、新建“美麗庫區 幸福家園”建設項目10個,新建社區衛生門診樓1座等。小型水庫移民資金投資3272萬元,實施項目13個,完成渠道護砌3.45公里、新鋪水泥路6.1公里、河道整治1.2公里、生態環境整治3處、新建“美麗庫區 幸福家園”建設項目1個等。
“十三五”期間,上級部門累計批復六合區水庫移民后扶項目93個,批復水庫移民項目投資21224萬元,項目實施地向著“庫區水美、移民村美、農民和美”的建設目標更進一步。分析六合區移民扶持建設項目實施經驗,其中最顯著的特色就是“以項目建設帶動生產、生活條件及生態環境的改善”,以這三方面為切入口,實施精準扶持。
二、主要做法
(一)以生活出行便利為切入口,精準經營村莊環境
一是優先滿足生活出行需求。精打細算,特別是在資金緊張的早期,資金投入優先用于民生基礎建設,僅馬鞍街道泥橋水庫環庫道路一項,利用2015、2017、2018年度水庫移民資金1700萬元,在馬鞍街道泥橋社區新建環庫道路1600米,寬6米瀝青道路;利用后扶資金在金牛湖街道5個社區新建(擴建)灰色化道路264035米,投入資金1430萬元。分別在竹鎮鎮煙墩村、侯橋、烏石村、冶山東王社區等6個社區共建設灰色化道路55100米,投入資金300萬元。
二是優先投入村莊環境整治。在推進美麗庫區幸福家園建設中,秉承“654321”理念(6化、5慎、4美、3鄉、2個、1張),從農村道路硬化、水體凈化、空地綠化、照明亮化、墻體美化等著手,集中資金重點打造金牛湖街道峨嵋山社區及和仁村、冶山街道冶山社區、程橋街道唐婁社區、馬鞍街道河王社區,六地環境全面改善,總計投入移民資金5640萬元。今年我區將繼續打造冶山街道東王社區“美麗庫區 幸福家園”建設,2020年度后扶基金項目涉及到冶山街道東王社區項目正在設計,我區將統籌其他資金,精心實施美麗庫區項目,把生態環境、歷史文化、特色產業、村容村貌作為一個有機整體規劃、設計,因地制宜,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移民幸福家園。
三是優先解決垃圾污水處理。與村莊環境整治相配套,在實施“美麗庫區 幸福家園”項目建設中,新建磚砌雨水溝8590米,鋪設污水管9480米,新建污水處理設施8座,此外,還新建了農民廣場公廁、廊道,配置垃圾收集設施等。
三、以生態人文提升為切入口,精準提升庫區景觀
一是打造特色移民幸福家園。依托庫區湖光山色,把“尊重民意、改善民生、造福民眾”作為工作重心,以推進“美麗庫區、幸福家園”為重點,置身水庫自然風光,提升庫區宜居環境,挖掘鄉村人文風俗,著力打造金牛湖奧帆競地、程橋壩上草原、馬鞍河王湖風景區周邊,讓新時期的庫區移民生活在幸福家園,充分享受庫區周邊山美水美好風光。
二是提升水庫周邊形象。在后期扶持結余資金項目中,一次性分別投資50萬元,對大泉水庫、大河橋水庫、山湖水庫、金牛山水庫和河王壩水庫庫區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僅金牛山水庫庫區和周邊移民村就實施了庫區結余資金及水庫環境改造項目9個、投資1268萬元,實施庫區結余資金項目8個、投資91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以庫區環境整治為主。金牛湖旅游風景區以及水庫大壩范圍內,作為青奧帆船賽觀賽主場地,安排專項經費258萬元,實施了水庫環境改造項目、庫區生態環境保護項目、農民休閑配套設施項目、周邊村的環境整治等。后期扶持結余資金項目中,投資665萬元,用于竹鎮鎮大泉村道路建設背水坡環境整治及庫區生態環境保護等;投資180萬元,實施金牛山水庫大壩護壩區生態環境保護項目。此外,山湖水庫也實施了庫區環境整治。
三是合力構建特色庫區集群。特色庫區集群的構建實際上是庫區移區后期扶持項目和農水項目、小流域治理項目、重點縣、重點片區項目等合力打造的結果。受限于水庫自然地理的分布,我區在丘陵跌宕起伏、中小型水庫眾多的竹鎮鎮境內成片區密集投放水利項目,圍繞大泉水庫、三星水庫、紅陽水庫、孟家壩水庫“四大明珠”,以皂河及其支流耿跳河為干,以徐莊站和同心站、牯牛山站和石婆站等泵站為基本點,在大泉、金磁、烏石、三星等區域內成片區投放水利項目,形成“轟炸效應”,讓竹鎮片區規模農業和休閑農業發展充分受益,在堅守水利建設經濟效益的基本層面上,將追逐人文效應、生態效益提升到顯著地位。
四、以生產條件改善為切入口,精準打造基礎設施
一是尊重民意,在征求意見中具體化。在項目申報前,充分尊重移民街鎮意愿,廣泛征求移民群眾意見;在選定移民項目時,力推公開公示制度,切實維護移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金牛湖當地干群保障庫區水質的意愿強烈,為此,項目著重控制庫區上游來水質量,保障入湖水質。在大泉水庫項目投入中,在征求民意后,在“拾遺補缺”和“錦上添花”上做文章,把當地該做而不具備條件做的基礎設施做好,把當地能做更好的卻因資金欠缺而未做的做好,如打造主題休閑廣場、劇場,主題水上景觀、游覽通道及其他主題元素,營造自然山水中的農家好客氛圍。在冶山石林畫鄉建設中,在吸取當地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上,充分利用農民畫元素,構筑特色移民鄉村。
二是注重效益,在項目投放中具體化。從馬鞍、程橋、竹鎮、冶山、金牛湖等地多年來的后扶項目實施可以看出,六合的項目投放從早期的注重經濟效益向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并重,并逐步向生態效益提檔升級,這實際上也是地方在國家及各級相關政策引導下,后扶項目投放深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三是項目管理,在申報實施中具體化。在項目申報實施過程中,著重強化項目管理,重點把好“立項關”,充分分析項目的可行性,按照項目投資及建設規模編制初步設計;把好“確定關”,充分保障移民群眾在項目計劃編制與實施中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把好“施工關”,嚴格按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結余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落實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驗收制;把好“驗收關”,項目完工后按照管理權限,由建設單位向區移民管理機構提交驗收申請,項目管理在立項實施中做到了具體化。
(作者單位:六合區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