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公玉
摘要:配網自動化建設是當前電力行業發展的關鍵性任務。通過自動化技術與系統的運用,可以提高配網運行質量與穩定性,快速完成配網運行故障的檢修,提高供電可靠性,有利于提高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電力配電;自動化系統;問題及對策研究
1 配電網自動化建設對于供電可靠性的意義
以往進行電網運行故障的定位,如果是因為故障導致的停電問題,將無法準確定位故障的根本原因,從而采用停電處理的方式。這會對配電網運行造成影響,同時會危害電力企業的效益。配電網自動化系統運行期間,憑借系統具有的遙測與遙信功能,可實時采集故障電流信號,將信號上傳到系統后臺的自動化主站中,通過邏輯判斷分析故障信號,明確故障所在范圍,幫助維修人員快速完成檢修。如此一來,配電網運行狀態下可以保證安全性和穩定性,有利于提高電能供電的質量。
2 配網自動化系統
2.1 配電系統
配電系統是維持線路變壓器與配網安全運行的重要前提,需要有相應的配電與變電場所作為保障。基礎配電系統在運行期間,發電后電壓值的轉變要采用配電變壓器,通過電磁感應提高電壓,以完成電能傳輸操作或是將電壓降低至能夠觸發低壓裝置的數值。配網自動化系統內部配電線路需要運用寬帶技術。為了能夠達到分頻道傳輸電能的目的,建議采取組合的方法,通過纜線調制解調器和 ISDN 線路搭建寬帶電信線路,維持配電系統運行。
2.2 故障定位
配網自動化建設過程中,通過網絡系統能夠實時監督電路網絡運行,及時發現網絡內部潛在的故障,準確定位故障問題點。技術人員在配網系統內部安裝警報器和指示器,由其負責采集故障信息,并將信息上傳到數字化技術系統,或者利用人工智能處理系統明確故障所在范圍,排查根本原因。通過故障定位系統能夠準確定位配電網故障所在位置,全面采集故障信息進行系統升級,之后采集的信息輸入到大數據平臺,由平臺進行監督與分析以獲取更有價值的數據,從而完成電網升級改造,提高了電網運行效率,同時節省了成本。
2.3 調配一體化平臺
調配一體化平臺是以配網、調度自動化為前提,將其結合后得到的一體化系統。該系統內部包含諸多系統與技術,能夠將計算機技術采集的數據統一整理,傳輸到數據平臺進行分析,再利用生產銷售進行管理的綜合制度。調配一體化平臺可以在自動化方面得到運用,平臺內部的各個系統之間有機結合,有效調配系統內部儲存的信息,提高電網的效益。
2.4 就地系統與集中饋線系統
區分就地系統和集中饋線系統,主要在于主站終端是否直接控制管線就地饋線,利用區域化管線自制方法組建線路網絡,系統各個區域內部安裝故障判斷系統和開關隔離裝置,其中包括子站和子站終端。就地饋線系統具有獨立性,但是各個系統之間需互相配合。管線之間也有網絡系統作為連接,可以保證反饋信息的及時性。集中饋線的區別在于配電網系統采集的信息全部反饋至終端設備,其中涉及到實時監控與數據采集等。一旦發生故障,就地饋線先開啟自動化開關,由子站終端層隔離故障所在區域,盡可能縮小故障影響范圍。當故障完全排除后,開關會自動恢復至初始狀態,保證配電網有效運行。在恢復運行前,開關均保持斷開狀態,以免故障范圍內發生大電流或大電壓,對其他區域電路的正常運行造成影響。
3 基于配網自動化建設提高供電可靠性的建議
3.1 實時更新電力控制裝置
實施配網自動化建設,為了保證供電的可靠性,一般會在配電系統中安裝相應的電力控制設備,將設備和系統有機結合后,達到供電量自動化控制的目的。變壓器是配電網運行不可缺少的設備之一,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型號,保證在正常負荷條件下維持系統的正常運行。但是,在安裝變壓器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電密度增長率、型號選擇、變壓器消耗等原因,導致后期運行超負荷問題影響設備功能。建議工作人員合理選擇電力控制設備,并且及時更新,實時監督配網線路供電量情況,確保變壓器的穩定運行,滿足電力負荷規定。
3.2 優化設計自動監測系統
為了能夠按照配電系統線路的負荷情況有效調整供電模式,需要掌握配電線路下的運行狀態,采集準確復核信息,建議優化設計自動監測系統,將系統與配電網相結合,改造原有監測系統,使系統運行結果更加準確。建議從自動監測系統和配電網結合方面著手,通過兩者之間的有效連接采集線路負荷反饋數據,設計電力控制系統。此外,在安裝自動監測系統時,可以分時段記錄配電系統負荷數據,而供電企業按照記錄數據選擇合理的電力設備,確保供電系統的穩定運行。
3.3 增設故障定位系統
配電網處于運行狀態難免會發生故障,影響供電質量與可靠性。一般如果配電網線路供電發生故障或者存在異常,要及時通知維修人員排查故障區域,定位故障位置。但是,這一流程會維持較長時間,排查流程也較為繁瑣,需要運用到多種儀器設備。組織實施檢測期間,所有相關線路必須及時斷電,會對人們的正常用電造成影響。為了提升配電網供電可靠性,建議增設故障定位系統。故障定位系統內部具備定位故障快速檢修的功能,可以替代傳統人工盤查這一檢修方式,不只是依靠工作人員的經驗,可以更高效率地完成系統故障定位與維修工作,明確故障來源點,利用數據快速分析的方式快速確定處理辦法。因此,將故障定位系統與配電網系統結合,可準確定位故障點,快速實施檢測與定位操作。
3.4 埋設地下饋線
排查供電線路存在故障環節中,以往會采用停電處理的方式,難免會影響所在區域內用戶的正常用電,且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建議埋設地下饋線,可以在發生線路故障后及時隔離故障點,再利用自動控制方式斷開開關,縮小區域內斷電范圍,最大程度降低供電故障可能帶來的影響。此外,埋設地下饋線也可以提高后期電力維修有效性,不需要大范圍斷電,可以保證供電可靠性。如果需要運用自動化技術, 還能夠獲得更有效的地下線路埋設處理效果。采用自動化系統實時監督地下線路運行狀態,線路運行期間如果存在故障,系統可以將故障自動排除,并且準確判斷故障所在位置。
4 結語
通過配網自動化技術實現供電模式的創新,能夠及時了解故障區域的所在位置,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隔離故障,在保證其他地區正常供電的情況下,盡快恢復故障區域供電,以提高用電可靠性。在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的現在,我國電力供應體系需要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陸福嘉.配電運行與配網自動化建設問題的解析[J].科技風.2018(22).
[2]基張騰,胡斐然,詹鵬飛.于加快配網自動化的建設與管理研究[J].科技展望.2016(33).
(作者單位:大連福佳·大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