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雷 徐 彥 馬 隆 顧曉箭 張 犁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蘇南京210029)
腎結石是泌尿系統的常見疾病之一,臨床上在藥物排石無效的情況下,需要選擇體外沖擊波碎石術(ESWL)或輸尿管軟鏡碎石術(RIRS)、經皮腎鏡碎石術(PCNL)等微創治療方法,其中RIRS因其損傷小、碎石效果明顯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但碎石治療后部分結石碎片仍需患者自行排出。有研究表明,RIRS術后的無石率(SFR)是45.6%~96.7%[1-2],即術后3.3%~54.4%的患者仍有殘余碎片,術后殘余碎片是導致結石復發或新結石生長的主要危險因素[3],亦可導致尿頻、尿急、尿血、疼痛等癥狀。所以,促進RIRS術后殘余碎片的排出成為提高腎結石治愈率的重要研究方向。江蘇省中醫院泌尿外科采用八正散與石韋散化裁,結合多年臨床經驗擬協定方“排石保腎湯”,該方經臨床運用,排石療效確切。本研究旨在觀察排石保腎湯或排石保腎湯聯合體外物理振動排石(EPVL)對腎結石患者RIRS術后殘余碎片的促排及癥狀改善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12月至2020年3月腎結石患者99例,均為單側腎結石,符合《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4]132中RIRS手術適應證。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中藥治療組、中藥聯合EPVL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3例。最終中藥治療組完成32例,中藥聯合EPVL治療組完成31例,對照組完成33例。中藥治療組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齡51.3歲;術前結石平均直徑1.50 cm。中藥聯合EPVL治療組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齡49.0歲;術前結石平均直徑1.51 cm。對照組男23例,女10例;平均年齡48.4歲;術前結石平均直徑1.52 cm。3組患者性別、平均年齡、術前結石情況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腎結石診斷標準參考《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4]141,并結合泌尿系B超、腹部臥位平片(KUB)、泌尿系CT及靜脈腎盂造影(IVP)等檢查。
1.3 納入標準 (1)術前確診為腎結石,結石負荷1~2 cm;(2)年齡18~65歲;(3)術后殘石最大直徑≤4 mm;(4)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在正常范圍;(5)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泌尿系異常、狹窄或梗阻;無水尿酸結石;嚴重腎積水;術后尿源性感染。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或腰硬聯合麻醉下行RIRS,將結石粉末化,殘留結石的直徑不超過4 mm,予異物鉗、套石籃等取少量結石做成分分析,余下的均不做處理。
2.1 對照組 術后予常規處理,包括大量飲水等,不予其他藥物及器械等干預。
2.2 中藥治療組 術后在對照組常規處理的基礎上予排石保腎湯口服,方藥組成:金錢草15 g,車前草15 g,石韋10 g,瞿麥10 g,木通10 g,黃蜀葵花15 g,何首烏10 g,菟絲子10 g,枸杞子10 g,山藥10 g,太子參10 g,牛膝10 g。水煎,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自術后第1日起連續服用3周。
2.3 中藥聯合EPVL治療組 在中藥治療組治療的基礎上術后每周行1次EPVL,連續3周。均采用我院提供的同一臺Friend-Ⅰ型體外物理振動排石機治療。具體治療步驟:排石前靜推20 mg速尿,囑患者大量飲水并憋尿,直至膀胱充盈;啟動體外物理振動排石機,通過超聲影像系統了解結石殘余碎片位置,囑患者健側臥位躺于體外物理振動排石機床上,并利用床體調整適宜患者殘余碎片排出的角度;進行振動排石,按需調整振動強度與頻率;每次治療6~12 min,待患者憋尿至極限,囑其排出尿液,用濾網收集殘余碎片;每次治療結束后觀察60 min,若患者無明顯不適,準其離院。
3.1 觀察指標
3.1.1 臨床療效 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擬定療效判定標準。治愈:殘余碎片全部排出,查KUB未見結石影;好轉:殘余碎片部分排出,查KUB仍見碎片殘留;未愈:殘余碎片未見排出,查KUB與術后對比未見明顯變化。
3.1.2 結石排凈時間 術后每周復查1次KUB,連續3周,統計各組患者術后不同時期結石排盡的例數。若術后干預3周后患者結石仍未排凈,囑其后續進一步治療,直至結石排凈。
3.1.3 膀胱過度活動癥評分(OABSS) 包括白天排尿次數(0~2分)、夜間排尿次數(0~3分)、尿急(0~5分)、急迫性尿失禁(0~5分)等5項指標評分[6]。分值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每周記錄1次3組患者的OABSS總分,連續3周,取平均值。
3.1.4 中醫證候評分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選取腰腹疼痛、小便灼熱感、血尿、神疲乏力、手足心熱、自汗等證候,根據無、輕、中、重,分別記0、1、2、3分,并統計總分。每周隨訪時進行評分,連續3周,取平均值。
3.2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符合正態分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治療結果
3.3.1 3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中藥治療組、中藥聯合EPVL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 單位:例
3.3.2 3組結石排凈時間比較 3組患者術后各時期結石排盡例數比較見表2。中藥治療組與中藥聯合EPVL治療組的結石排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中藥聯合EPVL治療組的結石排凈時間顯著短于中藥治療組(P<0.05)。

表2 中藥治療組、中藥聯合EPVL治療組與對照組術后各時期結石排凈例數比較 單位:例
3.3.3 3組治療后OABSS總分和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見表3。中藥治療組與中藥聯合EPVL治療組OABSS總分和中醫證候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中藥聯合EPVL治療組OABSS評分和中醫證候評分顯著低于中藥治療組(P<0.05)。

表3 中藥治療組、中藥聯合EPVL治療組與對照組OABSS總分、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單位:分
腎結石是晶體物質在腎臟內異常積聚所致,容易引發尿路梗阻、局部損傷、腎功能下降。目前臨床上只有少數類型的腎結石可以選擇藥物排石,絕大多數腎結石仍需通過微創治療的方法將結石粉碎再排出體外。而在這些微創治療方法中,RIRS具有侵入性小、風險低、清石率高等優勢[7-9]。但是RIRS對輸尿管的通暢度及順應性要求較高,術后體內的殘余碎片需患者自行排出。術后殘余碎片容易導致結石復發或新結石生長,也會產生尿頻、尿急、尿血、疼痛等癥狀。所以,RIRS術后殘余碎片的促排及癥狀改善問題仍亟待解決。
腎結石屬于中醫學“石淋”范疇。中醫認為,腎主水,腎虛則膀胱氣化不利,下焦濕熱蘊蒸,煎熬尿液,并且與尿液中沉積物結聚而成砂石。結石阻滯,導致氣血不暢,瘀結不散,氣滯難行,不通則痛,引發腎絞痛、腰痛等癥狀。清代尤在涇《金匱翼方·諸淋》指出:“初則熱淋、血淋,久則煎熬水液,稠濁如膏、如砂、如石也。”排石保腎湯由八正散與石韋散化裁而來,是我院泌尿外科協定方。方中君藥為金錢草和車前草,金錢草利尿通淋、消腫排石,車前草清熱解毒、利尿排石,兩者共奏排石通淋之效;石韋、瞿麥均為清熱利尿通淋要藥,合木通、黃蜀葵花則利尿通淋之效尤彰,共為臣藥;何首烏、菟絲子、枸杞子三者補益腎氣,意在扶助腎氣鼓邪外出,俱為佐藥;山藥、太子參健脾養胃、調和諸藥、顧護胃氣,牛膝引藥下行,均為使藥。排石保腎湯充分體現了扶正祛邪、攻補兼施的治療思想,具有排石通淋、清熱利尿以及補益腎氣的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結果表明,車前草提取物能改善腎臟功能,抑制腎草酸鈣結石[10];金錢草主要成分中含有三萜醇配糖體,能通過增加尿量和尿枸櫞酸鹽的排泄,減少尿鈣和草酸的排泄,從而抑制草酸鈣結石[11-12],且金錢草水提液能夠抑制腎小管內草酸鈣結晶的形成和生長[13]。
EPVL是一種輔助治療方法,是依據現代振動學和流體動力學理論,集合了體位、利尿、運動等排石方法的更為主動的一體化排石手段。體外物理振動排石機采用多方位物理簡諧振動慣性引導技術。基座(下置振動器)簡諧激發平臺提供水平簡諧波產生橫向加速度,使人體腔內異質(結石)由于自身慣性導向與腔體離隙,擴充滑移空間;多方位導向諧振激發手柄(上置振動器)提供軸向促推作用,通過調整設備姿態,由慣性引導離隙的異質沿腔體滑移排出。研究表明,此方法清石率高,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對腎功能幾乎無影響,患者依從性好,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14]。
本研究結果表明,排石保腎湯或排石保腎湯聯合EPVL能促進腎結石患者RIRS術后殘余碎片的排出,也可改善患者術后不適癥狀,提高臨床療效。兩者聯合治療效果更佳,體現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勢。今后可在此思路上進一步探索殘余碎片的治療方法,形成更為有效的優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