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婭瓊 馬君義** 康 輝
(1 西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2 天水農業學校 甘肅天水 741400)
橄欖油有“植物油皇后”的美譽,常食用初榨橄欖油,可降低并改善心血管疾病,橄欖油中的微量組分對內皮細胞功能、炎癥和抗氧化性有積極的調節作用,還具有抗血栓特性[1]。但橄欖油在生產貯藏運輸到消費過程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易發生自動氧化、光氧化等一系列的變化,產生酸敗等現象。選擇“光照對橄欖油品質的影響實驗”作為中職生物學實驗的內容,首先從選材上不會讓學生感到陌生,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體驗過光照引起植物油發生變味等現象,有的學生甚至思考過其中的原因,比較容易從主題激發學生興趣,將其帶入實驗;其次,生產企業或商家為了保證消費者食用油脂的安全性及品質,需要相關的技能型人才對油的質量進行檢測,該實驗能培養學生能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為今后在企業的就業奠定基礎。
1.1 實驗內容安排過于局限 學科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生物學科更是如此[2]。但是從目前中職生物學實驗教學現狀來看,實驗內容基本照搬了普通高中的生物學實驗,局限性太強[3],與實際生活脫離,未能體現出中職教育重技能、重企業實際需求的特點,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無法有效結合實際生活,未能真正理解實驗的本質意義。
1.2 學生參與實驗的主觀能動性不強 中職學校的大部分生源來自于沒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學生,因而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興趣低,缺乏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成幾乎成為了中職學生的共性[4]。生物學作為一門由經驗主義出發,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5],需要學習的內容量多、范圍廣,學生在學習理論時感覺抽象乏味,實驗時覺得沒有理論支撐,潦草應付,參與實驗的主觀能動性不強。
1.3 實驗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及教學進度的影響,大部分中職生物學教師對于實驗課仍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先講解實驗的具體步驟,進而演示實驗,最后學生再完成實驗。在欠發達地區的學校,大部分實驗只是教師進行演示實驗,學生觀看,這種機械式的教學,使學生根本無法融入到課堂中,沒有自主思考的意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發展空間[6]。
實驗將橄欖油置于4 種不同的光照條件下,分別進行60 d 的光照處理,在時間節點為0 d、10 d、20 d、30 d、40 d、50 d、60 d 時分別觀察4種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橄欖油色澤變化,并進行酸價的測定與計算。光照引起橄欖油品質變化的衡量因素有很多,例如還會引起橄欖油碘值、皂化值、過氧化值等的變化,對中職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后,選擇光照對橄欖油色澤、酸價的影響為教學實驗內容。為了提升學生在實驗中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交流合作能力,本次實驗按照學生平時的綜合表現將全班分為4 個小組,每個小組完成一種光照條件下60 d 內橄欖油色澤及酸價的變化的實驗,每小組共7 次實驗。
本次實驗教學分為3 部分,第1 部分:學生對照自己的實驗預習記錄,聽教師對實驗目的、原理、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問題,以及通過該實驗掌握的技能在以后就業中的應用進行簡單講解,教師全程指導學生完成光照時間為0 d 時的實驗,提醒學生做好實驗記錄;第2 部分:在全體學生結束實驗之后,指導各小組按照各自組的光照條件對橄欖油進行處理,并要求組內成員協調接下來的6 次實驗,盡量做到每位學生都獨立完成1 次實驗;第3 部分:所有實驗結束后,各組小組長將所有的實驗結果匯總歸納,師生共同進行實驗結果的交流與反思,并將光照對于橄欖油品質影響的其他衡量因素作為課外作業,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培養中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2.1 實驗材料與儀器
1)材料與試劑:隴南初榨橄欖油、乙醚、異丙醇、酚酞指示劑、0.1 mol/L 氫氧化鉀標準滴定水溶液(市售),95%乙醇。
2)儀器與設備:天平(精度0.001 g)、錐形瓶、燒杯、玻璃棒、移液管、堿式滴定管,1 200 lx 光照儀。
2.2 實驗操作要點
1)實驗過程中要對裝有橄欖油的具塞錐形瓶進行標記(光照條件,時間);
2)對于色澤變化,拍攝記錄實驗結果;
3)現配乙醚-異丙醇混合液(體積比為1∶1);
4)使用堿式滴定管要注意:檢查是否漏液;用滴定管取液體時必須洗滌、潤洗;讀數前要將管內的氣泡趕盡、尖嘴內充滿液體;讀數時,視線、刻度、液面的凹面最低點在同一水平線上;量取或滴定液體的體積=第2 次讀數-第1 次讀數;
例6:Although he never sees her again, he does receive a letter, the contents of which remain unknown
5)做好空白實驗。
2.3 實驗操作過程 實驗的操作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實驗操作流程

2.3.1 樣品處理 將初榨橄欖油分別等量裝入到4 個具塞錐形瓶中,密封保存,保證每個錐形瓶中的油樣質量至少為320 g。分別將4 個裝有橄欖油試樣的錐形瓶置于4 種不同的貯存環境中:室溫自然光貯存;常溫強光貯存,置于1 200 lx 光照儀內并保持其溫度為20℃;室溫避光貯存,用不透光袋子遮住并置于在實驗室完全避光位置;室外太陽光直射貯存(實驗測定60 d 期間,當地平均溫度為12~17℃),即將樣品密封好后放置在室外窗臺上,可完全接受太陽光直射。
2.3.2 試劑配置
1)乙醚-異丙醇混合液:乙醚∶異丙醇=1∶1,用量筒量取相同體積的乙醚與異丙醇在燒杯中充分互溶混合。
2)酚酞指示劑:稱取1 g 的酚酞,加入100 mL的95 %乙醇并攪拌至完全溶解。
2.3.3 色澤測定 在0 d、10 d、20 d、30 d、40 d、50 d、60 d 分別取樣,將油樣搖勻后置于白色背景前借反射光線觀察,拍照記錄實驗結果。
2.3.4 酸價測定[7]在0 d、10 d、20 d、30 d、40 d、50 d、60 d 分別取樣檢測酸價。
1)制樣:向250 mL 錐形瓶中,稱取10.0 g 油脂試樣,量取50 mL 乙醚-異丙醇混合液加入到錐形瓶中,輕輕搖勻,使試樣完全溶解。
2)顯色:向錐形瓶中加入3~4 滴酚酞指示劑,搖勻試樣。
3)滴定:用裝有氫氧化鉀滴定液的滴定管,對試樣進行手動滴定,邊滴定邊搖勻,待試樣溶液由黃色變為微紅色時,停止滴定。15 s 內無明顯褪色,記錄所消耗的氫氧化鉀滴定液體積為V,做3次平行實驗,同時做空白對照實驗。
4)空白實驗:另取1 個干凈的250 mL 的錐形瓶,準確加入與試樣測定時相同體積的乙醚-異丙醇混合液和指示劑,振蕩混勻。然后再用裝有氫氧化鉀滴定液的滴定管進行手工滴定,當溶液初現微紅色,且15 s 內無明顯褪色時,為滴定的終點。立刻停止滴定,記錄下此滴定所消耗的氫氧化鉀滴定液毫升數,此數值為V0。
5)酸價計算公式:XAV=
式中:XAV:酸價(KOH)(mg/g);V:油樣所消耗的氫氧化鉀滴定液的體積(mL);V0:空白所消耗的氫氧化鉀滴定液的體積(mL);c為標準滴定溶液的摩爾濃度(mol/L);56.1 為KOH 氫氧化鉀的摩爾質量(g/mol);m為稱取橄欖油試樣的質量(g)。
2.4 實驗收獲清單 本實驗操作相對簡單,只要學生把握實驗操作要點,按照實驗流程便能得出實驗結果。但實驗需要7 次才能完成,每次實驗需要測定3 次平行實驗,周期較長(完成整個實驗約需150 min),且最終需要先組內、后組間匯總實驗結果,才能發現不同光照條件對于橄欖油色澤以及酸價的變化規律,進而分析光照對于橄欖油品質的影響。所以設計了表1所示的實驗收獲清單,旨在培養學生將實踐與思考相結合的能力,不只是為了完成課堂任務而實驗。實驗過程中可隨時記錄實驗結果與收獲,避免遺忘。

表1 實驗收獲清單
2.5 實驗結果討論 全班4 個小組的實驗結果匯總在一起得出了本次實驗的最終結果,如圖2(見封四)和圖3所示,圖2左邊的部分為光照0 d 時的色澤,右側共6 部分組成,分別為光照時間10~60 d,光照強度為(自然光-ZRG,避光-BG,1 200 lx,太陽光-TYG)條件下橄欖油色澤的變化情況。整體來看,實驗無論是從結果還是展示方式,都相對比較成功。從圖2中能明顯看出橄欖油貯存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隨著時間的增加,光照越強對油樣的色澤影響越大;由圖2可知,橄欖油貯存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隨著時間的增加,光照越弱,對油脂酸價的影響越小,實驗達到了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與合作意識的目的。要求學生根據實驗結果撰寫實驗報告,并思考2 個問題:查閱資料,找出光照對于橄欖油品質的影響還有哪些衡量指標,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指標,模仿本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思路;解釋家里食用植物油放久了為什么會有一股“哈喇味”,怎樣貯藏植物油能使其保鮮時間最長。

圖3 橄欖油在不同光照條件下酸價的變化
中職學校主要以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為導向,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開展貼近實際生活的生物學實驗教學,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成屬于自己實驗部分,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也能在實驗中逐漸培養動手能力,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發揮到最大。
3.1 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職業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本實驗中,將全班學生按照平時的綜合表現,合理分成4 個小組,前期教師只做簡單講述,提醒學生注意實驗的操作要點。之后教師融入到各小組中,觀察指導學生完成光照為0 d 時橄欖油的色澤和酸價測定實驗,有問題及時給予解答,后續實驗則需要組內每位學生獨立完成1 次,讓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2 在實驗中培養中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此次實驗過程中小組成員既有合作又有分工,經過訓練,學生能夠掌握光照儀、天平、堿式滴定管等儀器的使用,學會溶液配制、樣品處理等方法,增強觀察記錄并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在實驗中不斷積累動手能力,便于畢業后就業。
3.3 挖掘中職生學以致用的潛力 實驗結束后,要鼓勵學生回顧反思,總結收獲與不足之處,挖掘中職生學以致用的潛力[8],這是學生能力提升的終極環節。在本實驗結束后,教師還留了2 個問題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深化對實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