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志,藍 媚
(1.清遠市建設工程綜合服務站,廣東 清遠 511515;2.清遠市人才儲備中心,廣東 清遠 511515)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幾年來起重機械的數量每年以平均 20 % 的增長率遞增[1]。截止目前,某市已擁有建筑起重機械近 1 千余臺,設備質量及安裝水平參差不齊,為加強建筑起重機械的安全管理,切實降低機械安全事故發生概率,監管部門委托第三方某檢測機構,隨機抽取了部分在用塔式起重機和施工升降機進行監督抽檢。本文對本次監督抽檢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提出監管建議。
本次監督抽檢檢測所遵循的標準或規范及方法與第三方建筑起重機械檢驗檢測機構所遵循的一致,主要有:DBJ/T 15-73-2010《建筑塔式起重機安裝檢驗評定規程》[2]、GB 26557-2011《吊籠有垂直導向的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3]、JGJ 215-2010《建筑施工升降機安裝、使用、拆卸安全技術規程》[4];《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建設部令第 166 號)[5]。
塔式起重機合格判定標準為:保證項目全部合格,一般項目中不合格項目數不超過 5 項[2];施工升降機合格判定標準為:保證項目全部合格,一般項目中不合格項目數不超過 5 項[3]。
本次監督抽檢檢測于 2020 年 02 月 24 日-04 月 29 日期間進行,共完成市屬在建工程項目的 367 臺建筑起重機械監督抽檢檢測,其中:塔式起重機 196 臺,114 臺合格,合格率為 58.16 %,82 臺不合格,不合格率為 41.84 %;施工升降機 171 臺,100 臺合格,合格率為 58.48 %,71 臺不合格,不合格率為 41.52 %。塔式起重機及施工升降機合格率均較低,建筑起重機械安全形勢較為嚴峻。
本輪次檢驗檢測 367 臺建筑起重機械,所涉及的關聯單位分布情況如下:施工單位(使用單位)60 家;安裝(維保)單位 12 家;租賃單位(產權單位)129 家;檢驗檢測單位 4 家。
1)對所涉及的 60 家施工單位建筑起重機械抽檢檢測合格率(或不合格率)按 100 %、100 %~70 %、70 %~50 %、50 %~0 %、0 % 分段統計各施工單位(使用單位)的數量分布情況,如表 1 所示。從表中看出不合格率 50 % 以上的施工單位有 26 家,100 % 合格的施工單位僅有 18 家,表明大部分施工單位起重設備存在不合格現象,施工單位對建筑起重設備管理不善。
2)對所涉及的 12 家安裝單位建筑起重機械抽檢檢測合格率(或不合格率)按 100 %、100 %~70 %、70 %~50 %、50 %~0 %、0 % 分段統計各安裝單位(維保單位)的數量分布情況,如表 2 所示。從統計情況看,有 9 家安裝單位安裝的設備被判定為不合格,安裝單位的安裝質量存在一定缺陷。
3)對所涉及的 129 家租賃(產權)單位建筑起重機械抽檢檢測合格率(或不合格率)按 100 %、100 %~70 %、70 %~50 %、50 %~0 %、0 % 分段統計各施工單位(使用單位)的數量分布情況,如表 3 所示。367 比 129 等于每家租賃單位(包含使用單位自有)2.86 臺,表明“散戶”較多,設備出租單位未能形成專業化、規模化,租賃市場競爭激烈,合格率低于 50 % 的租賃(產權)單位有 59 家,租賃單位提供的設備及其構配件存在缺陷或不合格,設備整體質量不高。

表1 施工單位(使用單位)抽檢合格率(不合格率)分布情況

表2 安裝單位(維保單位)抽檢合格率(不合格率)分布情況

表3 租賃(產權)單位抽檢合格率(不合格率)分布情況

表4 施工升降機不合格情況統計
4)取得核準資質開展檢測業務共 4 家檢驗檢測機構,4 家檢驗檢測機構所檢驗的設備均存在被判定為整機不合格,其中不合格率大于(含)40 % 的檢驗單位有 3 家,本次監督抽檢的不合格設備中,存在保證項目漏檢情況,檢驗檢測機構的工作質量存在缺陷。
1)本次監督抽檢的 171 臺施工升降機,共檢出不合格項目 683 項次,主要包括結構、信息標志與信號、作業環境、結構件安裝與連接、停層與吊籠及對重、安全裝置及性能等,主要不合格項類情況統計如表 4 所示。
2)施工升降機 683 不合格項次中,保證項目 170 項次,一般項目 513 項次。主要不合格的保證項目統計情況如表 5 所示。
3)整機不合格因素概率分析。引起整機不合格有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是單個保證項目不合格,一種是幾個保證項目不合格,或者是超過 5 個一般項目不合格,現僅考慮主要保證項目。通過統計分析,被判定整機檢驗不合格的施工升降機,其保證項目不合格的概率如表 6 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造成整機不合格原因主要有附墻裝置或標準節螺母缺陷、附墻架連接缺陷、層門設置缺陷、登機平臺不符合要求等。

表5 施工升降機主要不合格的保證項目統計
1)本次監督抽檢的 196 臺塔式起重機,共檢出不合格項目 1 117 項次,主要包括結構、司機室、塔機信息標識與信號、電氣控制操縱及保護、爬升系統、作業環境、基礎軌道壓重與配重、結構件安裝與連接、附著裝置、機構及零件、電源及電纜敷設接地照明、安全裝置及性能等。塔式起重機不合格情況統計如表 7 所示。

表6 不合格的施工升降機中保證項目不合格的概率

表7 塔機不合格情況統計
2)塔式起重機 1 117 不合格項次中,保證項目 228 項次,一般項目 889 項次。主要不合格的保證項目統計情況如表 8 所示。

表8 塔機主要不合格的保證項目統計
3)整機不合格因素概率分析。引起整機不合格有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是單個保證項目不合格,一種是幾個保證項目不合格,或者是超過 5 個一般項目不合格,現僅考慮保證項目。通過統計分析,被判定整機檢驗不合格的塔機,其保證項目不合格的概率如表 9 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造成整機不合格原因主要有結構件連接及安裝缺陷、非原廠結構件、附著裝置缺陷、安全裝置失效等。
1)相當部分項目部安全管理人員對建筑起重機械安全不重視,對現場設備不熟悉,或不下現場進行具體檢查,以包代管,完全依賴租賃安裝單位管理設備,操作人員惡意調整安全、限載裝置及其他安全裝置,造成安全保護裝置失效,人為造成設備存在嚴重安全隱患[6]。施工單位未能真正履行管理職責。
2)產權單位重收益,輕安全,管理不規范、不到位,對出租設備質量不負責,導致設備本身已經存在的缺陷未能及時發現和解決;部分租賃單位私自更改設備的出廠日期,重新辦理產權備案,以舊代新,或私自更換設備主要受力結構件及控制系統,未按程序改造,使得設備在程序上不合法、不合規,從源頭上給整個建筑行業帶來極大不安全因素。
3)安裝單位自檢人員或責任心不夠,或對安裝工藝、安裝方案及相關標準規范不了解、不熟悉,沒能發現問題,及時消除隱患,導致安裝時即已埋下問題和隱患。
4)部分檢測機構部分檢測項目檢驗結果失實,未能將履職盡責體現在檢驗檢測中,未能嚴格執行檢驗標準,檢驗人員經驗不足或水平較低,部分缺陷或非原廠構配件未能識別。
5)部分制造廠家對建筑行業安全不夠重視,未能發揮制造廠家對制造行業引領作用,對制造標準不執行,對安裝工藝不嚴謹,為追求客戶和銷售市場而與設備產權單位相互勾結,對不能滿足安全使用要求的結構件隨意出具技術函件,對需要進行設計計算的也僅憑一頁函件、甚至假函件,在形式上取得了合格檢測報告,給設備的正常、安全使用帶來極大隱患,此外部分設備廠家生產的配件標識及出廠編號日期不清。
1)建議強化進場查驗制度,設備進場時安裝前,應由總承包單位和監理單位對設備各部件進行審查確認,包括后續進場的構配件。其主要零部件銘牌內容必須齊全、標識清晰,制造日期可追溯,主要受力構件及各構配件配套使用。發現拼裝、套牌的,嚴禁在現場安裝,必須立即退場。

表9 不合格的塔機中保證項目不合格的概率
2)建議加強過程維保管理,為避免維保單位維保作業流于形式,留存維保工作全過程視頻資料及書面記錄,并按月上傳至標準化評定信息系統,確保維保工作落到實處。
3)建議監管部門完善監督抽檢工作,將監督抽檢檢測主體與普通委托檢測主體實行分離,保證公平、公正;實現監督抽檢檢測的定期化和常態化,體現“飛行性”,著重檢查建筑起重機械平時的質量水平和安全狀況,對相關責任主體單位始終形成一種威懾作用和促進作用,促使各有關責任主體一貫重視安全,規范運作,保證每個人、每一次、每一步操作規范、到位,從而最終實現安全,保證安全。
4)建議加強起重機械市場管理,將安裝單位、維保單位、檢測機構、產權單位納入建筑行業誠信體系,動態誠信等級評定,評定等級較低及情節嚴重不良行為的企業給予市場禁入處罰。
綜上所述,施工現場起重機械監督抽檢檢測合格率較低,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有較大的安全隱患。各個環節各個責任主體管理不夠精細嚴謹,施工單位以包代管主體意識不強,制造企業、產權單位重收益,輕安全,安裝單位、檢測單位未能嚴格按照說明書和標準規范開展工作。因此,監管部門應通過出臺法律法規來強化監管,同時細化安全管理措施督促施工單位、監督檢驗機構等建立質量保證體系,確保施工能夠安全平穩地開展,提高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此外,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管理涉及單位較多,流程復雜,專業性強,如何創新管理機制,減少人為因素帶來不利影響,仍需同行專家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