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雄
眼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正在各地推進展開,不少人已經體驗到這次普查員上門工作的細致和認真。實際上,世界人口結構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尤其是發(fā)達國家的快速老齡化對其人口結構產生根本性影響。我們需要對自己的人口結構變化有更清楚、更深入的了解,才能保證制定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的精準。
西方加快人口政策調整
數據顯示,2018年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國家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平均占比達到了17%,其中意大利、希臘、葡萄牙、芬蘭、德國、英國等國家超過了20%,日本更是達到了28%,排在世界第一位。OECD國家的年輕人口占比持續(xù)下降,勞動年齡段人口減少呈現加速趨勢。據預測,到2050年發(fā)達國家25歲至64歲年齡段人口將比2020年減少1.2億,屆時勞動力缺口接近4億人。
為緩解因人口結構變化給經濟社會帶來的影響,發(fā)達國家加快了人口政策和勞動力政策的調整。前幾年,歐洲國家半推半就地接受中東難民,補充了大量青壯勞動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勞動力短缺問題。
但是,新冠疫情發(fā)生后,各國封鎖邊境,限制人口流動,加劇了勞動力短缺,也再次引發(fā)了對老齡化社會的擔憂。在疫情得到初步緩解后,一些國家迫不及待地調整人口政策。今年10月,加拿大移民部公布了未來3年接受120萬移民的計劃,平均每年接受移民40萬,創(chuàng)下加拿大立國以來的歷史紀錄。而老齡化程度最深、也是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意大利,各地爭相出“奇招”吸引勞動力。圣斯特凡諾·迪塞斯村莊推出發(fā)放最高4萬英鎊(約34萬元人民幣)的補助金政策,吸引18歲至40歲之間的新移民遷居至該村莊(但限定了職業(yè)背景);位于西西里島的薩萊米市計劃以低至1歐元(約合人民幣7.8元)的價格出售30多套房屋,吸引外來人口到鎮(zhèn)上居住。而在多年前,日本就推行了空屋銀行項目,以低廉租售價格甚至免費贈房方式,招攬吸引年輕人移居農村。
清醒認識人口結構現狀
從世界范圍看,中國老齡化程度并不高。2018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只有11%,與日本相差17個百分點,與OECD國家平均水平相差6個百分點,與美國相差5個百分點。從工作年齡段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看,中國為71.2%,在進行比較的50多個國家中位列第四,高出日本11個百分點,高出OECD國家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所以從總體上看,我國人口紅利尚未消失,勞動力供應仍然較為充足,老齡化危機也未顯性化。
但是,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國生育率已接近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且仍未看到回升的勢頭;年輕人口占比已低于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且還在下降之中;勞動年齡段人口每年減少幾百萬,且呈現加速趨勢。人口紅利正處于下降趨勢,未來較短時期內還會出現加速下降。此外,目前老齡化的影響已開始顯現:全國整體上消費增長乏力,部分地區(qū)和部分行業(yè)招工難,少數農村地區(qū)因年輕人口外遷正走向荒寂。
面對人口結構變化給經濟造成的沖擊,一些地方政府幾年前就開始調整相關政策,有些地方出現“搶人大戰(zhàn)”,甚至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一線城市也加入到這一行列。國家也已充分認識到人口結構變化所帶來的嚴峻挑戰(zhàn),“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已將應對人口老齡化提升到國家戰(zhàn)略,提出要制定人口發(fā)展長期戰(zhàn)略,優(yōu)化生育政策。
人口數據是政策制定依據
目前,學術界和實踐部門對于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有不同看法,在中國是否出現“劉易斯拐點”、人口紅利是否消失等問題上還存在分歧,對于人口政策的調整尚未達成共識。所以,盡管民間調整生育政策的呼聲甚高,但是國家在調整人口政策時仍然極為謹慎。人口發(fā)展具有很強的慣性,一旦步入低生育率陷阱,則幾乎難以扭轉低生育率趨勢。再加上老齡化的加速,人口危機就會出現,到時調整政策則為時已晚。因此,要汲取發(fā)達國家老齡化教訓,吸納其應對老齡化的有效經驗和做法,盡早研究我國人口發(fā)展預案,并及時付諸行動。
當然,調整人口政策應基于對全國人口數據的全面掌握以及對未來人口變動趨勢的準確預測。目前,我國距離上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已過去十年,距離上一次人口抽樣調查已過去5年,這期間我國人口生育率持續(xù)走低,人口老齡化加速,人口流動性加快,人口結構發(fā)生了較大變化。此次開展人口普查,不僅可以全面掌握我國當前的人口數量、結構、分布等基本數據,了解人口出生、死亡等情況以及社會、家庭、教育、經濟等特征,也為預測人口發(fā)展和人口變動規(guī)律提供數據支撐。通過人口普查,有利于形成社會共識,有利于盡早制定政策預案。
人口數據也是國家制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此次人口普查對制定和執(zhí)行國家政策產生深遠影響。從短期看,掌握人口年齡結構、出生死亡、流動分布等數據,可以更好地平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從中期看,及時了解人口動態(tài)變化,有利于更好地執(zhí)行“十四五”規(guī)劃,更加高效地完成相關規(guī)劃目標;從長遠看,分析人口走勢,預測人口變動趨勢,有利于更好地實現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
為了讓數據更扎實、準確,需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人口普查工作,嚴格遵照相關要求和流程采集數據,提升人口普查數據的質量;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向相關科研機構開放人口普查數據,加強數據分析和數據的轉化應用,為科學決策提供支持,以便盡快推出應對人口老齡化危機的預案,并及時調整人口政策?!?/p>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環(huán)球時報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