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高校通識課選課動機與學習成效相關性實證研究

2020-11-10 07:19:08顧春梅侯旻
關東學刊 2020年3期

顧春梅 侯旻

[摘 要]國內各高校不斷增加的通識課程是希望為學生提供通行于現代多元化社會的知識和價值觀,在這樣的目標下,如何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成為高校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基于調節定向理論,基于學生的選課動機,揭示影響學生通識課學習成效的關鍵要素。本研究抽樣調查了浙江省S大學1300多名學生,對17門通識課程的學習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回歸分析和調節效應分析得到如下結論:(1)成就型動機顯著的正向影響參與度、投入度和滿意度;(2)趨避型動機顯著的負向影響參與度、投入度和滿意度;(3)家庭在成就型動機、趨避型動機和參與度影響中起到調節作用;(4)社會在趨避型動機和參與度影響中起到調節作用;(5)教師在成就型動機與投入度中起到調節作用;(6)家庭、社會在趨避型動機與投入度中起到調節作用;(7)家庭在趨避型動機與滿意度中起到調節作用。本研究的研究結果為高校通識課程的教學提供了借鑒,學校應該重視情境性因素對學生選課的影響。

[關鍵詞]通識課程;選課動機;學習成效;調節定向理論

[基金項目]浙江工商大學2018年度校高等教育研究課題“通識課選課動機與學習成效相關性研究:基于調節定向理論的分析”(Xgy18039);浙江省教學改革規劃課題“網生代行為和心理特征研究——網絡課程對學習行為影響調查研究”(2020SCG215)。

[作者簡介]顧春梅(1965-),女,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侯旻(1976-),女,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杭州 310018)。

一、研究背景

通識課程是大學為發展大學生健全的人格與心智而開設的課程,能使學生擁有更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更健全的人格、審美情趣,是提升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重要課程。[趙越、馮振業、朱蓮花:《大學通識課課堂沉默原因及對策研究》,《教育現代化》2018年第33期。]不同于專業基礎課程和學位教育課程,通識課程是高校改變學生單一的知識結構,實現“均衡教育”,培養全方面、綜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陸一、徐淵認為中國的通識教育是“在以理性和科學為基石的現代社會,人類不可避免地走向專業分化,有一種現代教育是每一種文明進行社會整合、塑造文化認同、推動文明演進的文教手段,也是每一個具有專業職分的個人獲得其應有修養的途徑。”[陸一、徐淵:《制名以指實:“通識教育”概念的本語境辨析》,《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通識課程的內容具有涉及范圍廣、非專業性、適應性、整合性等特點,除了為學生提供文學、歷史、科學、藝術等基本知識以外,還致力于對學生思維、溝通、判斷等能力的培養,因此通識課程成為大學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國內外學者對于通識教育的研究已有充分的認識,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單一課程體系的設計和教學過程的探討;二是通識教育現狀調查研究,例如,施佳歡曾對南京大學本科生學習經歷進行調查,發現本科生對通識教育課程質量比較滿意的比例占到73.2%,但是感到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學生比例較低,約為29.9%;[施佳歡:《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學習成效評估研究》,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三是從教學效果和改進對策角度探討通識教育,指出教師應該如何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育成效等;[鄭倫楚、王金華、鄭旭東:《大學生選課動機的調查研究與改進策略建議——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中國大學教學》2017年第3期。]四是通過國內外通識教育的比較分析,指出國內通識教育與國外存在的差距。[吳堅:《中美研究型大學通識教育實施機制的比較分析》,《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2期。]然而,缺乏從學生角度出發進行通識教育的研究。此外,對于學習成效的衡量,現有研究多集中在學習結果上,較少學者對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的成效加以探究。

Crowe,Higgins提出的調節定向理論認為個體具有不同的認知和行為傾向,即調節定向,不同調節定向類型個體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行為表現,調節定向理論能夠較好地預測個體的行為。[CroweE,HigginsET,“Regulatoryfocusandstrategicinclinations:Promotionandpreventionindecision-making”,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decisionprocesses,1997,69(2),pp.117-132.]本文基于調節定向理論,從學生對通識課程的選課動機出發,以浙江S大學六大模塊17門通識課程的1300多名選課學生為研究樣本,通過實證研究探索影響學生選擇通識課程的動機,并對其與學習成效的關系進行研究。本研究通過系統的數據分析,指導和激勵學生進行通識課程的學習,為大學通識課程的教學實踐提供借鑒。

二、文獻綜述

(一)調節定向理論

調節定向理論(RegulatoryFocusTheory)認為個體為實現目標會努力改變或控制自己的思想和反應,對自我進行調節,自我調節的過程所表現出來的特定的方式或者傾向就是調節定向。調節定向分為促進定向(Promotionfocus)和預防定向(Preventionfocus)兩種,兩種調節定向在目標實現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特征完全不同:促進定向關注發展、成長和成就感,對積極成果敏感;預防定向關注安全、保障和責任,對消極結果敏感。促進定向的個體追求成功的動機更強,而預防定向的個體避免失敗的動機更強。耿曉偉、姜宏藝:《調節定向和調節匹配對情感預測中影響偏差的影響》,《心理科學》2017第12期。]

(二)學習動機及其影響因素

學習動機(Motivationtolearn)是指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維持學習活動,并使得學習活動趨向于教師所設定目標的心理過程。近年來,動機理論不斷地被學者用于教育心理學領域,探究學生的學習動機,解釋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原因,推動學生的學習進程。對于學生而言,學習動機對其學習方向、學習進度、學習效果影響較大。因此,本研究將學生通識課程的選課動機分為成就型動機和趨避型動機兩類。成就型的選課動機傾向于促進定向,更關注于發展、成長和成就感,學生在選擇通識課的過程中更多是為了自身發展,增強自身的能力和獲得周圍老師同學的認可。趨避型的選課動機傾向于預防定向,更關注于安全和責任,受這一動機驅使的學生選課的原因是這門課難度不大,比較自由,容易通過,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精力。

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的因素可以被歸納為學生個人因素、外部環境因素、認知因素三類。學生個人因素主要是學生個人特質變量,包括學生的個人品質、性格、智力水平等個人特點,對形成學習動機均存在一定的影響。外部環境因素主要分為家庭、教師、學生自我和社會四個方面。[黃永琳:《影響高校人文通識課到課四因素探究——以華南理工大學人文通識課教學為例》,《知識經濟》2018年第3期。]其中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主要體現在教學形式、教學內容等變量上,研究表明,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創新多變的教學形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認知因素主要強調的是學生對教育目的的認知、對學習過程的了解、對學習方法的掌握等交互變量。

(三)學習成效及其評價

學習成效評價是依據學生學習的目標,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學習效果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學者們對學習成效的研究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Fisher將學習成效定義為學生關注并完成一定學習任務的學習行為和表現。[FisherCW,“Teachingbehaviors,academiclearningtime,andstudentachievement:Anoverview”,JournalofClassroomInteraction,1981,17(1),pp.2-15.]國內很多學者借鑒了這一觀點,以學習成績和總體滿意度為指標,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加以衡量。之后有學者考慮到學生的參與行為,因此把學習成效定義為學生參與到常規的學習活動中的意愿,例如參與課堂、上交作業、在課堂中聽老師的指示。[NatrielloG,“Teachers'PerceptionsoftheFrequencyofEvaluationandAssessmentsofTheirEffortandEffectiveness”,AmericanEducationalResearchJournal,1984,21(3),pp.579-595.]Skinner,Belmont又提出體驗論,他們認為學習成效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持續性參與行為,包含在此參與過程中產生的熱情、興趣、好奇、樂觀等積極情感體驗,強調了學習過程的情感參與。[SkinnerEA,BelmontMJ,“MotivationintheClassroom:ReciprocalEffectsofTeacherBehaviorandStudentEngagementacrosstheSchoolYear”,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93,85(4),pp.571-581.]我國學者孔企平綜合了行為論、參與論和體驗論,提出學習成效的衡量應該包含行為參與、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三個方面,并進行了實證驗證。[孔企平:《“學生投入”的概念內涵與結構》,《全球教育展望》2000年第2期。]

三、研究假設

(一)選課動機對學習成效的影響

在不同的通識課選課動機驅使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成效存在差異。受成就型動機驅使的學生在通識課學習過程中,傾向于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參與程度更高。在行為參與方面,此類學生的到課率會比較高,課前課后也愿意完成相關課業任務;在認知參與方面,此類學生會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對相關知識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惑,在認知層面更多地參與到該門通識課中;在情感參與方面,此類學生在課程中也會獲得更多的情感回報,更大的滿足感和更高程度的滿意度。由此,研究設定,成就型動機對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投入度和滿意度均存在正向影響。

受趨避型動機驅使的學生則更多地關注于安全性,傾向于選擇更容易合格、需要花更少時間精力的課程。因此,學生在行為參與、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方面的程度均不會太高。在不存在懲罰措施時,學生會逃課,遲到早退,在課堂上玩手機,做和課堂無關的事情,不思考授課教師提出的問題,課后也只是消極地對待作業,考試更多地是考前突擊,對這門課程也不太滿意,提不起興趣。由此,研究推論,趨避型動機對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投入度和滿意度均存在負向影響。

綜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設:

H1:不同的通識課選課動機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存在顯著性影響。

H1a:成就型動機對學習參與度存在正向影響。

H1b:成就型動機對學習投入度存在正向影響。

H1c:成就型動機對學習滿意度存在正向影響。

H1d:趨避型動機對學習參與度存在負向影響。

H1e:趨避型動機對學習投入度存在負向影響。

H1f:趨避型動機對學習滿意度存在負向影響。

(二)情境性因素的調節作用

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研究結果表明,任何一個人在壞的環境中是很容易變壞的,環境對于個體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學生的學習成效是各種環境因素作用的產物,環境因素對學習成效存在顯著的影響。本文將外部環境因素視為情境性因素,探究其在學生通識課的選課動機與學習成效兩者的關系中發揮的作用。

情境性因素主要包含家庭、教師和社會三個維度。家庭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等。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子女學習方面的觀念塑造和習慣養成的作用都是最具有奠基性的。而在通識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授課方式,課堂內容的組織,課程體系的設計等,無疑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存在影響。多項研究結果表明,授課教師應該提高其課堂內容的生動性,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的滿意度。此外,隨著人才競爭壓力的加劇,社會大環境對當今大學生的要求對學生的學習成效也存在顯著影響,學生為了滿足社會需求,傾向于選擇更符合企業要求的課程,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整體實力,會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學習的參與度、投入度和滿意度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本研究以情境性因素為調節變量,探究在不同的外部情境下,學生受到不同的選課動機的驅使,學習成效有何差異,綜上所述,提出如下假設:

H2:情境性因素能顯著調節選課動機和學習成效之間的關系。

H2a:情境性因素能顯著調節成就型動機和學習參與度之間的關系。

H2b:情境性因素能顯著調節成就型動機和學習投入度之間的關系。

H2c:情境性因素能顯著調節成就型動機和學習滿意度之間的關系。

H2d:情境性因素能顯著調節趨避型動機和學習參與度之間的關系。

H2e:情境性因素能顯著調節趨避型動機和學習投入度之間的關系。

H2f:情境性因素能顯著調節趨避型動機和學習滿意度之間的關系。

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圖所示:

圖1 研究框架

四、數據分析

(一)問卷設計

本研究的調查問卷分為基本資料和量表兩部分。基本資料包含性別、年級、專業、生源地、通識課性質;測量量表包括:成就型動機量表、趨避型動機量表、意志品質量表、情境性因素量表和學習成效量表五個部分。成就型動機量表和趨避型動機量表依據耿曉偉、姜宏藝(2017)的研究進行相應的修改和調整;[耿曉偉、姜宏藝:《調節定向和調節匹配對情感預測中影響偏差的影響》,《心理科學》2017年第12期。]意志品質量表依據彭瓊、王警可(2013)的研究進行相應的修改,問卷設計為5級李克特量表,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彭瓊、王警可:《學習動機理論綜述》,《社會心理科學》2013年第5期。]

衡量學習成效的方法有學者通過學生自己反饋信息的方式進行衡量,也有學者通過教師觀察等方式加以衡量。本研究借鑒孔企平(2000)對學習成效的劃分,將行為方面的學習成效劃分學習參與度,認知方面的學習成效視即為學習投入度,情感方面的學習成效即為學習滿意度,通過學生回答問卷、自我反饋的方式對學習成效進行衡量,問卷設計為5級李克特量表,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孔企平:《“學生投入”的概念內涵與結構》,《外國教育資料》2000年第2期。]

(二)描述性統計

本調研在浙江S大學進行抽樣。浙江S大學是一所商科特色明顯的普通高校(簡稱S大學),該校為落實“專業成才,精神成人”的教育目標,豐富學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提高學生人文和科學素養,提升創新創業能力,近年來共開設了六大模塊、近200門通識課程。學生在選課前,可進入課程頁面對課程進行基本了解,并在教務系統選修相應課程。通識課程的學分為1分或2分,學生需要修滿一定的學分,方能完成學業。因為S大學以商科所長,所以本研究選擇了較具代表性的17門通識課程,包括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經濟、管理等課程。調查時間為2017年5月-2019年5月,共發放調查問卷1700份,其中回收問卷1350份,回收率為79.41%,其中有效問卷1315份,有效率為97.41%。依據彭瓊、王警可(2013)的研究,他們認為學習成效受到學生個人特征因素影響,包含年齡、性別和意志品質等方面。學生年齡越大,不斷成長,會更傾向于主動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增強自己的能力。而男女在智力結構、學習能力等方面不同,因而學習成效也存在差異。因此,本研究對樣本的年級進行控制,僅選取一年級的學生樣本,最終得到樣本量為616個。其中,男生26.6%,女生73.4%;理工專業學生31.1%,經管及文科專業學生68.9%。

(三)假設檢驗

1.主效應檢驗。

為驗證選課動機和學習成效之間的因果關系,本研究采用線性回歸分析的方法,在進行回歸驗證之前,對成就型動機和趨避型動機的多重共線性問題進行檢驗,采用方差膨脹因子進行共線性判斷,經過驗證,本研究變量均通過檢驗。之后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的結果可以看出,成就型動機和趨避型動機對參與度、投入度和滿意度均呈現顯著性影響作用,其中,成就型動機均為正向影響,趨避型動機均為負向影響,因此,研究假設H1及其子假設均得到驗證,即如果學生以學到知識、成就自己為選課目的,對滿意度正向影響最大,對參與度影響最小,對投入度影響居中。這一研究結果與張亞玲和郭德俊的研究保持了一致,他們認為成就型動機可以有效地接受教師傳授的學習方法,有很強的主動性,因此學習成效更好。[張亞玲、郭德?。骸秾W習策略教學對學習動機的影響研究》,《心理科學》2001年第3期。]相反,如果學生以完成學分并回避挑戰為選課目的,那么其自身的投入度、參與度、滿意度均呈負向變化特征,這種動機越強,滿意度、投入度、參與度越低。

2.調節效應檢驗。

為驗證情境性因素在選課動機和學習成效之間的關系中是否起到調節作用,我們依據溫忠麟、侯杰泰、張雷提出的調節效應檢驗的方法,檢驗意志品質和情境性因素的調節效應。溫忠麟、侯杰泰、張雷:《調節效應與中介效應的比較和應用》,《心理學報》2005年第2期。]

表2為情境性因素在成就型動機和學習成效之間的調節驗證結果。可以看出,家庭在成就型動機和參與度影響中起到調節作用,因此,研究假設H2a得到驗證,家庭對于學生的參與性發揮積極作用。教師在成就型動機與投入度中起到調節作用,因此,研究假設H2b得到驗證,即,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如果能夠很好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促進其更多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學生更傾向于成就型動機時,學習參與度、投入度和滿意度更高,學習效果更好。基于成就型動機去選擇通識課程時,學生更關注能夠學到的知識,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獲得同學老師的認可,從而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因此,他們在課程上也會更為投入,準時參與課程,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并獲得較高的滿足感、愉悅感,產生較大的興趣。

表3為情境性因素在趨避型動機和學習成效之間的調節驗證結果??梢钥闯?,家庭、社會在趨避型動機和參與度影響中起到調節作用,因此,研究假設H2d得到驗證;家庭、社會在趨避型動機與投入度中起到調節作用,因此,研究假設H2e得到驗證;在學習動機與滿意度的影響關系中,僅家庭在趨避型動機與滿意度中起到調節作用,因此,研究假設H2f得到驗證。從這一點來看,對于趨避型動機的學生,家庭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更傾向于趨避型動機時,學習參與度、投入度和滿意度更差,學習效果不佳。受趨避型動機驅使進行通識課程選擇時,學生更為關注課程管理的寬松,容易通過和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時間精力,更為安全,因此,他們在課堂上會不認真,不會好好參與課堂,完成課業任務,參與度不高,也不會和同學老師互動,投入度較低。趨避型動機與學習參與度、投入度和滿意度的關系均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其次也受到社會的影響。從這一點來看,雖然大學生的學習更加自主和獨立,但如果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完成學分、通過考試為目的,家庭和社會均對他們產生影響,因此,家庭與社會應多從正向對這類學生進行相應的影響。

五、學校的措施建議及未來展望

學校在組織通識課程選課工作時,應該激發學生的成就型動機,而避免學生基于趨避型動機選擇通識課程。受到成就型動機驅使時,學生的學習成效更佳,反之,受到趨避型動機驅使時,學生的學習成效欠佳。一方面,學校應該多加宣傳通識課程的內容,完善課程內容設計,將其所包含的知識和學習的內容告知學生,鼓勵學生達到自己期望的學習目標,學有所成、學有所獲。另一方面,學校也應該統一通識課程的紀律和考核標準,避免出現不同課程要求不同,合格通過的難度不同的情況,降低學生選擇通識課程的趨避型動機。

學校應該重視情境性因素對學生選課的影響。通識課程學生分布全校,和其他課程相比,學生之間互相不熟悉,任課教師可以多增加些班級同學的互動,增強同學之間的親密度,降低周圍同學因不熟悉性帶來的影響。此外,除了課程內容的改進外,教師還應注重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增加一些學生應掌握的社會方面的知識,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投入度和滿意度。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對學生的個體特征沒有進一步深入探討,如自控力、自學能力;另一方面,對通識課的研究以單課為主,但通識課也可以構成為一個課程體系,如果是通識課課程體系下,學生的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的影響是什么,可以在未來的研究中進一步深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99一级毛片|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色综合狠狠操| 亚洲bt欧美bt精品|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www.狠狠|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夜夜操天天摸|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九九久久99精品| 91青青视频|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黄网站欧美内射|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毛片卡一卡二| 夜夜操狠狠操|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蜜桃|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青青草91视频|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噜噜噜久久|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 伊人蕉久影院|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h网站在线播放|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99草精品视频|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97在线国产视频|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色综合|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网| 久久综合干| 国产91成人|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在线观看99|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成人精品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五月天在线网站|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日本午夜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免费在线a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