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臻
摘 要:在新聞報道中,照片是不可或缺的新聞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作為重要的新聞事實來補充日報中的文字報道,還可以作為文字報道的解釋和說明。特別是在當地政府主導的重大活動、領導人參與的某些活動中,攝影記者對領導照片的拍攝與選擇,更是深思熟慮后的定格,典型瞬間的良好把握,會為日報新聞增添不少色彩,更有利于新聞報道的傳播。基于此,本文對領導照片的拍攝與選擇進行簡單論述,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日報新聞;領導照片;拍攝;選擇
中圖分類號:J4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22-0-02
為領導人拍攝照片,是由多方面的拍攝原因與具體的選擇,并非攝影記者以“藝術”的形式進行拍攝,拍攝領導的照片要由一定的藝術性,但也只是錦上添花。
一、心有丘壑,才能讓典型瞬間定格
做任何事情之間都要做好提前的準備工作。為領導人拍攝照片也是如此。“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為領導人拍攝照片之前,一定要搜集、回顧以往的資料,做好提前準備工作,具有一定的前瞻思想,這樣在現場拍攝照片時才不會顯得慌亂,有條不紊地抓住經典瞬間。在攝影記者接到拍攝領導照片任務時,一定要熟悉并掌握領導人要考查地點的背景情況。比如,領導人要視察某一企業單位,如果攝影記者對于拍攝的地點比較陌生,可以利用“百度”上網查閱資料,“百度”如若滿足不了自己的需求,就很有必要進行實地勘察,設想領導人可能會去的地方,揣測領導人可能在哪些地方長時間駐足,自己站在哪個角度進行拍攝等,這些攝影記者在腦海中都要有一個設想。預判哪些地方可能首長會與群眾有更多互動交流,在頭腦中形成拍攝預案,明確重點,拎出亮點,并在拍攝中把握好輕重緩急,做到沉著有數、穩中求好。甚至當天的天氣如何,光線是否充足,光線過強、過弱自己如何處理、需要攜帶什么樣的鏡頭器材等問題,自己都要有一個明確的預案。這樣才能在當天拍著中做到心中有數,沉穩中尋求更好。
二、定位要有高度才適宜,才能為新聞報道服務
攝影記者拍攝領導人的照片不是簡單地按幾下快門,記流水賬式的拍攝。照片要為新聞服務,要有一定的高度。要領會新聞報道的意圖、明確新聞報道的主題,在一全局動態的基礎上定格領導人的瞬間。這樣的領導人照片才能抓住新聞報道的亮點,滿足新聞報道的要求。
一方面,記者在接到拍攝領導活動的任務時,要注意所拍的照片要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提早了解領導人參與此次活動的重點,在拍攝活動中不斷地觀察與思考。拍攝中盡可能地把陪同人員都拍攝進去,這是考驗拍攝者應變能力的一個重要能力。在取景時要處理好畫面中的主角與配角的關系,主要領導同志的站位最好是在中間,或者是比較突出的位置。不能將畫面中的主角放在最邊緣,即使形象再生動,也是很難通過審稿的。在拍攝領導會見、頒獎時,既要突出主要人物,又要照顧到一起頒獎的幾位領導,讓頒獎的領導和領獎的人都在一個畫面里。攝影記者在拍攝領導人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生活的照片時,要選擇領導和群眾互動的角度,要善于在人民群眾中提煉主題。讓領導完全和群眾融入在一起。比如,領導人每次下基層視察工作的照片拍攝,既要讓領導人得到凸顯,但也不能過于凸顯,不要讓領導人與群眾顯得格格不入。像這樣的情況,攝影記者要提早了解領導人在照片中的中心位置、照片畫面的黃金分割處等。以照片人物的位置來凸顯領導人,而不是用其他的方法過度修飾。讓領導人與群眾既是相同,也略有不同。
三、善抓細節,才會讓新聞更具深度
“細節決定成敗”。日常新聞中的領導照片,是對文字新聞的一種補充,是對新聞現場狀況的一種解釋和說明,也是一種最為重要的新聞傳播方式,善于抓拍細節,會讓新聞報道更具有深度,好的照片會讓讀者眼前一亮,記住這個新聞。攝影記者對領導人表情的抓拍,主要是拍攝出領導最為自然的一面,更能展現領導人的精神面貌。在拍攝中藥善于觀察抓拍細節,力求人物生動,保證不錯漏任何活動環節,是我每次在活動現場的目標。攝影報道主要是以照片畫面瞬間來呈現新聞的一種傳播形式,以影像說話、以傳情瞬間的傳神的特點。拍攝領導同志在基層考察時,同樣也要時刻關注線路變化中的細節。一般情況下,走馬觀花式的考察很難拍出好照片。只有當領導同志與群眾相互交流時,神情才是最自然、最生動地,也是最能體現領導下基層的真實感。還有,就是互動才能生動,在互動中抓細節、抓情感,才能拍攝到出彩的照片。
四、選準時機,才能讓照片精確呈現
在為領導人拍攝照片時,選取正確的時機是特別重要的,攝影記者只有選準時機對領導人進行拍攝,才能抓住領導人精彩的瞬間,才能讓照片精彩的呈現。這需要攝影記者有足夠的觀察能力與應變能力。良好的時機選擇,也是對攝影記者拍攝能力的檢驗。
比如,領導人在臺上發言講話時,這時攝影記者在拍攝時,就要抓住領導人抬頭脫稿時的發言,不能拍攝領導人低頭念稿的照片;領導人在臺上扶眼鏡、喝水、手插兜等一些動作也不要按下快門拍攝。而當領導人講到興奮處,脫稿自由發揮時,這時攝影記者就要特別注意,因為一些精彩的瞬間會一瞬而過,不可能有補拍的機會,有必要時,可以采用連拍模式,不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的瞬間。同時,在會場拍攝時,攝影記者也要注意,要找準位置,選好時機,要兼顧領導人講話的效果和會場的秩序。
再如,領導人在參與活動時,這更需要攝影記者選準時機,因為領導人對某地的參觀并不是反復的,攝影記者如果沒有選準時機,將其錯過,根本沒有補拍的機會。因此,這就需要攝影記者足夠的拍攝技巧,對拍攝時機有一個良好的把握。
五、合理用光,才能讓照片更具畫質
領導同志在室內活動或者接見貴賓握手時,一般要使用閃光燈補光。但用好閃光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根據我以往拍攝的工作經驗,用手動擋(M擋)比較好,光圈一般放在5.6左右,快門速度控制在1/250秒以上;感光度(iso2000)或可適當高一點;閃光燈格式放在TTL上。拍出來的照片光線勻稱,人物的臉部飽滿,背景明亮。雖然為領導人拍攝的照片并非藝術照,但合理用光,才能讓領導人照片更具有畫質感,更具真實性。才能讓受眾通過照片來獲取自己想要得到的新聞。在室外拍攝時,如果當天的陽光充實,這就需要攝影記者選取合理的角度來用光,對順光、逆光、測光拍攝的照片有何不同都有很深的了解,結合領導人、群眾等不同的特質合理選擇。
六、把握尺度,才能讓照片成為經典
攝影記者在拍好照片后,只是完成了為領導人拍照的第一步,還要在拍好的照片中進行篩選、審核,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為重要的環節。表現領導講話的照片,一定要注意口型微張、眼神注視前方,還要選擇合適的手勢。要注意其體形、口形、眼形、手形、腳形的自然、生動。在新聞報道中的領導人照片拍攝不同于日常新聞照片的拍攝,因此,攝影記者在為領導人拍攝照片前就應該由所意,把握好尺度,才能通過審核發表。
(一)領導人拍照的尺度:避開不良因素
國家領導人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市領導人代表著該市的形象、企業領導人代表著企業的形象,可以說,領導人就是某組織的形象的代指,他的形象好壞對于群眾具有較為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刊登在日報媒體的領導人照片,攝影記者更應該注重領導人的形象,拍照時避開一些不利于領導人形象的因素。
(二)領導人拍照的把握:鏡頭中的危機
為領導人拍照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一張照片就可能引導錯誤的社會言論,稍不注意,就可能產生極為嚴重的后果。總而言之,為領導人拍攝照片是攝影記者的職責所在,這份職責既是光榮的使命,也是艱難的挑戰,這就需要攝影記者在日常工作中增強自身的職業素養,提升自身的拍攝能力,善于抓住每一個精彩瞬間,以展示領導人的精神面貌與氣度風采,讓日報新聞報道更具有傳播力與影響力。
七、拍好官員照片要有技巧,而最大的技巧是要懂政治
在一個省里,要了解到全省領導的排位,知道每位領導的級別,這樣才能拍出有平衡的照片出來。照片從拍攝到審核刊發,攝影記者都要全神貫注,稍不留意就可能出政治事故。級別越高的領導,拍攝要求也越高。領導人越多難度也越大,合格的領導照片幾乎是千里挑一。
總之,與拍攝一般新聞照片相比,拍攝領導同志的活動照片,既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又有無處不在的挑戰,需要攝影記者對各種“度”的把握和拿捏,才能完成拍攝任務。
參考文獻:
[1]張奎武.時政記者如何拍攝好領導照片[J].記者搖籃,2013,000(004): 10-10.
[2]董化新.搶拍最有價值的瞬間——跟隨國家領導人采訪攝影回顧[J].當代勞模,2005.
[3]湯天明.政治傳播視域中的領導人形象及其攝影呈現[C]//中國政治傳播研究(第I輯)——基礎與拓展.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