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軍
摘要:對配電網供電可靠性規劃方法的探討存在許多問題,但從問題出發,根據影響因素對方法進行優化是提高其供電可靠性的必要途徑。電力供應不可靠,不僅影響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給用戶帶來不便,不利于社會的穩定發展。與此同時,用電安全是當前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是用戶的需求,也是供電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
關鍵詞:供電可靠性;配電網規劃方法;影響因素
前言
搞好配電網建設,有利于提高供電可靠性,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配電網絡是電力安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配電網絡的供電可靠性是電力工業發展的條件,也是人們對供電企業的要求。通過對影響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因素進行分析,探討提高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相關規劃方法。
1關于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影響因素分析
1.1? 運營管理方面
(1)???? 要做好基礎管理,基礎管理包括信息平臺、各項時間的把控以及相關責任機制的建立,通過基礎管理進行信息的精確采集,有利于合理安排停電計劃。
(2)???? 在轉供電管理方面,要注意方案制定和考核,充分發揮轉供電方案的優勢,增加轉供電操作的可覆蓋范圍,同時降低故障影響范圍。
(2)在需求側管理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制定各類需求側管理方案。
1.2? 網絡結構
停電時間越長,造成的損失就越大。對于供電企業來說,要想辦法縮短停電時間,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從網絡結構來看,清晰的網絡模式可以幫助相關技術人員降低故障排除的難度,縮短故障修復的時間,使得配電網能夠盡快恢復到正常地工作狀態。做好線路之間的聯絡以及裝備備用主變的變電站可以方便進行負荷轉供。在網絡結構方面,著重把握配電網中壓線路的聯絡率、變電站單變數、主變“N-1”通過率、網絡接線模式典型化率、中壓線路的平均分段數、線路“N-1”通過率等指標。
1.3? 設備水平
設備水平影響因素地分析不能只從設備一方面進行探究,還要注重線路的研究。從設備方面來說,設備本身對于外界有著防御能力,只是存在防御能力強弱之別。在進行設備安裝時,要做好設備防御能力的考察,選擇高性能的設備,盡量減少設備發生故障的概率。在配電網中使用成套開關設備等高技術含量的設備可以有效降低故障發生的概率,提高配電網的供電可靠性。另外,在線路方面要著重考慮外部環境對于線路的影響,一些線路由于暴露在外界環境中,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破壞,因此要做好線路的選擇,盡可能提高線路的性能,避免發生安全事故。同時,做好線路防雷標準線路比例和線路絕緣化率兩個指標的測定。
1.4? 技術水平
配電網技術水平包含多方面,有著帶電作業水平、狀態檢測、配電自動化建設以及維修水平等內容,在衡量技術水平時,也需要牢牢把握以上幾個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配電網朝著自動化、智能化方面發展。有效提高配電系統的可靠性,使得配電自動化系統的性能不斷優化,發揮信息搜集、整理以及應用的功能。進行帶電作業是一項高危險工作,對于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提出了較高哎喲求,也是保證正常供電的有效措施。狀態檢修是在故障發生之間進行檢修的方式,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在故障嚴重化發展之間進行問題解決。
2供電可靠性的計算方法
2.1? 解析法
解析法優勢在物理概念清楚,精確度較高。其基本原理是通過枚舉法進行故障排除,判斷網絡事故發生的可能性,然后根據相關指標進行停電后果的預測,以此來進行可靠性指標的判斷。但是該方法的劣勢也同樣存在,因為是枚舉法,所以當系統規模較大時,其計算量也隨之增加,僅僅適應于簡單的系統可靠性檢驗。
2.2? 模擬法
與解析法不同,模擬法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抽樣的方法來進行故障狀態的選擇。首先,進行潮流計算,然后,基于相關數據判斷是否存在過負荷、節點電壓偏差異常以及系統故障等問題。最后,進行可靠性指標的計算。該方法更加適應于復雜的系統評估,但是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獲得精確的結果。
3供電可靠性提高的方法制定
3.1? 提高設備的可靠性
(1)???? 定期更換老舊設備,一些設備因為使用時間較長其性能明顯降低,根本不能滿足配電網正常運行的需求。定期對陳舊設備進行更新或者升級,可以降低設備發生故障的概率。同時,也要采取措施進行設備的日常維修,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2)???? 要提高設備地域外界干擾的能力,不少設備需要暴露在外界環境中,需要具備較強的低于自然災害的能力。尤其一些雷區,要做好防雷措施,例如采用防雷針。同時,做好管理工作,落實專人管理監督施工,降低外力破壞的影響。
3.2? 技術水平
在技術水方面,加大科研力度,進行技術水平地提高。帶電作業有其危險性,但是不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用電,有推廣的價值。在進行帶電作業推廣時,首先要保證安全性,不斷提高技術含量,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停電作業核心技術鉆研。積極進行技術人員的技術培訓,切實提高作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實現配電網自動化建設。另外,進行配電網通信系統建設,做好接入通道的連接工作,有效發揮自動化系統的作用。同時,也要推廣設備狀態監測和檢修,建立多種形式并存的在線監測新模式。
3.3? 加強基礎管理,建立責任傳遞機制
進一步做好基礎管理工作,精確統計停電時間,同時,責任到位,明確單位以及各人員的職責要求,提高大家的責任意識。加強停電時間的預控,根據統計的信息進行停電計劃影響范圍的預測,做好停電計劃的合理安排。另外,一些具備轉供電條件的線路必須實現轉供電,根據科學合理的方案落實的月度工作計劃中去。各類需求側管理方案的作用必須沖劃分發揮,實現用電的安全性,保證人們的用電需求得到滿足。
結語
目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在積極研究配電網供電可靠性規劃方法。就我國而言,由于經濟起步較晚,電力工業起步也比較晚,雖然近年來電力工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配電網規劃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對國內供電企業而言,制定一套切實可行、性能良好、能滿足用戶要求的配電網規劃方案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陳浩生.基于供電可靠性的配電網規劃分析[J].自動化應用,2017(12):61-62.
[2]?? 劉國榮.配電網的自動化規劃建設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28:24-26.
[3]?? 張榮榮.智能配電網技術在配電網規劃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