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亮



摘要:隨著我國高速公路網絡的日益完善,公路建設中面臨的地質條件也越加復雜,為保證道路路基承載力,必須做好相應的處理工程。本文主要圍繞強夯法展開詳細分析,首先探討了強夯法的發展情況,其后詳細分析了強夯法路基加固機理與特點,最后圍繞工程案例展開具體論述,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強夯法;高速公路;路基;加固機理;工程案例
中圖分類號:U445.72?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強夯法是一種最為常用的處理方法,被廣泛運用于砂土、黏性土、粉土、濕陷性黃土等各類地層中,有效提高了路基承載力,保證了高速公路使用壽命。加強強夯法加固機理及其施工要點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就此展開詳細分析。
1 強夯法概述
強力夯實法,簡稱“強夯法”,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在重錘夯實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主要是利用8t~40 t的重錘在5m~40 m的高空自由下落,實現對地基的強烈沖擊,達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自1975起我國開始引入強夯法,施工技術方法不斷改進,適用范圍從碎石土逐漸發展至黏性土,加固深度也在增大。強夯法可提高地基強度,減小地基壓縮性,有效消除土的濕陷性[1]。綜合來看,強夯法運用于路基施工中,可操作性、經濟性均較好,施工簡單、方便,且不存在環境污染的問題[2]。
2 強夯法路基加固機理與特點分析
2.1 強夯法路基加固機理分析
強夯法加固路基,主要是借助夯錘自由下落施加沖擊荷載,具體可將其作用機制歸納為加密、固結和預加變形等三點,土體整個加密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如圖1所示。
從土體的構成來看,其主要包括固相、液相、氣相,在整個強夯過程中,將氣體充分排出后,固相與液相形成飽和土,重錘下繼續排水并固結土體,實現路基強度的提高。
2.2 強夯法路基加固特點
結合相關理論與工程實踐經驗分析,對強夯法路基加固特點進行歸納,具體如下:(1)適用于各種土層,包括砂性土、粉土、一般黏性土、黃土、人工填土等;(2)應用范圍廣泛,包括工民建、公路、鐵路、橋梁等;(3)加固效果顯著,結合上文分析可知強夯法在提高路基承載力、壓縮模量等方面效果顯著;(4)有效加固深度大,一般能量強夯處理深度6m~8 m,高能級強夯處理深度可達12 m,多層強夯處理深度可達24m~54 m;(5)施工設備簡單,常用的有履帶式起重機、龍門式起落架等;(6)材料用量省,強夯法主要是對原狀土施加沖擊力,無需使用建筑材料,若是輔以其他方法加固,也可起到較好的節省材料的效果;(7)節省工程造價,強夯法無需建筑材料,相應地節省了購買、運輸費用,工程造價相對較低;(8)施工快捷,強夯工藝施工較迅速,尤其是粗顆粒非飽和土的處理方面效率更高、周期更短,具有好的間接經濟效益[3]。
結合大量的工程實踐分析顯示,強夯法可處理各種不同地基,速度快、處理深度大,可較好改善地基承載力,不受施工季節限制,綜合效益顯著。
2.3 強夯法的運用要點
2.3.1 基本程序
從目前的工程實踐情況來看,強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處理中的運用,需根據項目地質情況選擇施工設備、施工參數,并由此開展現場試夯工作合理調整參數,具體程序如下:(1)查明項目地質情況、周邊環境,并判斷實際工程規模及其重要性;(2)根據查明的資料,結合路基加固要求計算夯擊能力、加固深度,并在此基礎上合理選擇錘重、落距、夯間距、夯擊數等;(3)根據已確定的施工參數,制定施工計劃,布置強夯點位,并明確施工要求;(4)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前,實施試夯工作,對試驗路段路基的加固效果進行檢驗分析,根據試驗結果確定是否需要對施工參數進行調整、優化;(5)嚴格按試夯后確定的施工參數進行作業,檢驗加固效果,合格后方可完工。
2.3.2 運用要點
從強夯法的現場施工經驗分析可知,在實際路基處理中,必須合理選用強夯設備,夯擊次數、遍數以及夯擊點布置均要合理,由此方可保證最終的夯擊結果能夠滿足實際要求。
(1)強夯設備的選擇
高速公路路基強夯施工時,強夯設備的選擇主要分兩大部分:①夯擊錘。目前工程實踐中運用較多的就是方錘和圓錘,夯錘質量根據項目實際所需有效加固深度確定,通常情況以10 m為分界線,加固深度10 m以內,多選用10 t~18 t重錘;加固深度超過10 m,則重錘質量必須在18 t以上。②夯擊設備。以履帶式起重機的運用居多,具有穩定性好、行走便利以及施工快等諸多優勢。
(2)夯擊次數與遍數的確定
夯擊次數與遍數,主要取決于高速公路路基加固要求,通常情況下根據現場試夯結果確定,不同土層的夯擊要求可歸納如下:①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濕陷性黃土、填土等,盡可能增加夯實次數、減少夯擊遍數,2~3遍為宜;②飽和度較高的黏性土,需合理控制夯擊次數,夯擊遍數可適當增加,3~8遍為宜。相關工程實踐顯示,我國大部分工程夯擊2遍,再以低能量滿夯一遍,均有較好的加固效果。
(3)夯擊點布置
在強夯法處理地基時,夯擊點布置的合理性直接決定強夯加固效果。一般根據地基土性質、加固深度要求,確定夯擊點間距;根據基地平面形狀,采用梅花形、正方形布置[4]。我國強夯工程實踐情況顯示,常用夯距為3 m~12 m,且間隔夯擊效果優于連夯,對深層加固更有利。
3 工程應用實例
本文主要圍繞高速公路項目實例展開具體分析,明確強夯法的運用要點及其效果,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3.1 工程概況
此高速公路項目路線全長265.753 km,基巖地層以火山巖、泥巖、泥質粉砂巖地層為主,巖石強度低、抗風化能力差,區域分布有黃土,包括原生黃土和沖洪積次生黃土,其濕陷性部分為自重性、部分為非自重性,平均厚度4 m~12 m,最厚處20 m。
3.2 路基處理設備
經綜合分析,本項目決定采用強夯法進行路基處理,選用履帶式起重機(起重力>15 t)+夯錘進行作業,夯錘的性能參數要求如表1所示,具體設計如圖2所示。
3.3 試驗路段分析
本項目采用強夯法處理濕陷性黃土,為保證強夯后路基穩定,必須合理選擇施工技術參數,做好現場監測,防止出現地基回彈的問題。
現場試驗路段強夯作業,夯擊動能為1 000 kN·m,按邊長4 m畫布正方形網格,以正方形為中心進行夯擊,先間隔夯擊,后整塊夯擊地基下沉0.5 m。夯擊試驗時,每點夯擊4次、6次、8次、10次,確保壓實度>50%。試驗結果顯示,每點夯擊8次可達到施工質量要求[5]。
3.4 強夯施工技術要點
3.4.1 施工人員配置
本項目強夯施工人員配置情況如表2所示。根據施工情況來看,每臺機械每天可強夯處理1000 m2。
3.4.2 施工過程要點
本項目強夯法施工要點如下:(1)清理、平整施工場地;(2)測定地基原始標高、布設夯錘落點;(3)測量夯錘施工前頂面標高;(4)吊起夯錘至設計高度,自由下落夯擊地面成坑,適當平整坑底;(5)按設計要求,重復夯擊操作,完成設計要求的次數;(6)繼續夯擊下一夯點,直至完成整個場地夯擊為止;(7)點夯后平整地面,1000 kN·m夯擊能滿夯2遍,重新平整地面;(8)回填整平地面坑印,記錄地基標高;(9)按設計要求的時間間隔,重復上述操作,直至完成低能滿夯要求次數,對地基高程進行測量[6]。
3.4.3 質量檢驗
本項目質量檢驗主要分為施工前、中、后三大階段,具體如下:(1)施工前,主要檢查施工區域土質、排水設施與夯錘參數等;(2)施工中,主要檢查落距、夯擊遍數、夯點位置、夯擊范圍;(3)施工后,主要檢查地基強度,完成承載力檢驗工作。
3.5 施工效果
結合機械設備費用、人工費用以及管理費用等綜合分析,計算可得強夯處理單價為6.32元/m2,經濟性相對較好;完成強夯施工后,結合設計標準控制指標,對每個夯點最終兩次夯擊平均沉降值進行檢查,顯示滿足設計要求,質量達標。
4 結語
綜上所述,強夯法在路基處理中運用普遍,可單獨使用,也可配合其他處理方法聯合作業,有效加固路基。在強夯法作業前,需做好現場勘察工作,掌握區域地質條件,合理確定強夯施工設備、技術參數等,并通過試驗路段進一步優化相關參數,保證路基處理效果達標,為高速公路穩定運行提供可靠的基礎。
(責任編輯:侯辛鋒)
參考文獻:
[1]劉海峰.強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建筑技術開發,2019,46(04):91-92.
[2]溫偉.闡述強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運用[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9,42(02):87+89.
[3]鄭瑞君,李海濱.石安高速公路路基強夯法關鍵設計參數分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5,38(07):9-10.
[4]王治強.強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應用[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5,11(07):79-80.
[5]肖元倫.強夯法在高速公路軟土路基地基處治中的研究[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3,33(06):7-8.
[6]翁效林,王瑋,劉保健.濕陷性黃土拓寬路基變形特性及強夯法處治效應模型試驗[J].中國公路學報,2011,24(02):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