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文
【摘要】本文結合分層走班教學的實施過程,針對班級管理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行政班的概念模糊化,集體觀念日趨淡化,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弱化,降低班級管理的效能,給德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境。為此提出與分層走班教學相適應的措施,思想疏導、班集體重構、班級文化的重塑。為學校繼續實施分層走班教學提供素材、參考、補充。
【關鍵詞】分層走班;班級管理;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0-249-02
一、分層走班教學實施的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中強調“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在傳統班級授課制下,出現了優秀學生“吃不好”,學習困難學生“吃不下”的矛盾,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化進一步擴大,這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和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設置了障礙。
《綱要》中提到“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推進分層教學、走班制、學分制、導師制等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鎮街公辦初中,學生一律按照電腦派位入學,學生整體素質不高,尖子生缺少,經過兩年的初中學習,使得學生個體的差異在擴大,學困生所占的比例在增大,要切實提高教學質量,難度很大。學校充分考慮校情和學情,因材施教,在初三年級進行了分層走班教學模式的嘗試。
二、分層走班教學實施概況
(一)分班原則和分層依據
在分層走班教學下,同一個年級的學生處于兩個班集體,即行政班和教學班。學校綜合考慮學生的整體學業水平、學習態度和日常行為表現來進行分層,將學生分為3個層次,優質層(A1、A2)、潛力層(B1、B2、B3)、希望層(C)。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和適應能力,自主選擇,由學校作最終調整。
(二)走班時間:由于受教師和班級限制,為保證在同一時間合理安排授課,全年級統一走班時間為周一至周五的日間課程,下午放學后回到相應的行政班,晚修也在行政班內進行。
(三)走班學科老師安排:由年級統一對全級各科教師進行調配,盡量安排每個教師教同一或接近層次的教學班,有個別教師要跨級部授課。
三、分層走班教學帶來的班級管理問題
(一)沖擊了穩定的教學生態環境
分層后的學生面對陌生的班級、同伴以及任課老師,情緒不穩定,尤其是希望生的抵觸心理比較明顯。教師要面對學生的重新組合,課堂秩序的重新構建等難題,特別是在潛力層和希望層的班級,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不夠,習慣養成不到位,組織課堂教學難度大,導致教師個體心理上不接納,不滿、負面情緒也逐漸在教師團隊里滋長。
(二)帶來了班級管理的新難題
分層走班教學擴大了學生間的交往和相互影響,其是C層學生抱團取暖,不良風氣在年級蔓延。行政班與教學班管理權限劃分不明確,新班任不了解學情,班級管理出現了“找不著,抓不住”學生的現象,導致班風和學風的嚴重下滑。
(三)弱化了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
學生主要在教學班學習和活動,行政班的概念逐漸演化成一個記憶符號。新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在教學班重構需要時間,而時間則被學科學習所占據,使得班級文化精神難以形成,學生對教學班的認同感較低,導致班級育人的功能也被削弱。
四、分層走班教學實施下班級管理的措施
(一)著力教師、學生、家長的思想疏導
觀念更新是變革推行的首要前提。首先,疏通教師的思想,更新教育觀念。通過召開初三分層走班教學的思想動員大會、班主任會議、學科備課組會議,統一認識,加強培訓,提高適應能力。大力宣傳先進典型,鼓勵更新教育觀念。到教師中去,聽心聲、收建議、解惑解難,幫助教師樹立信心。
其次,疏導學生的思想重在走心。召開“我想對你說”的主題班會,鼓勵學生對新的班集體和同學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和期盼,由此打開心門,認識彼此,化解矛盾,溝通情感。握住教育契機如中考百日沖刺、兩次區模考后等重要時間節點舉行小型班級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交流,在體驗中增強對教學班的認同感。以“每周薦讀”“周記——老班隨筆”“老班點評”為載體,將教學班豐富的情感、精神的滋養通過班主任手中的“神筆”直抵學生心田。班主任到學生中去,與學生“閑談”,使得師生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架起溝通橋梁,讓老師更容易捕捉學生的思想動態。
第三,拓寬家班溝通渠道。通過專題家長會、輔以班級微信群、QQ群等溝通平臺,主動向家長講解分層走班教學的理念及優勢,及時反饋學生學習狀態,消除家長對其誤解,力求家長與學校達成教育共識,從而獲得家長對分層走班教學的支持與理解,配合班級做好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二)致力班集體重構
首先,各教學班結合班情,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制定班級管理規定,如班級公約、班規,向學生明示,統一學生思想,規范班級行為。
其次,構建“班主任(導師)——學科教師——班干部”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加強綜合管理,形成教育合力。對班干部加強培訓,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能力,讓他們各司其責,各盡其職,共同做好教學班管理。如班長負責把學生出勤情況、課堂紀律等情況反映到行政班班主任;學科代表把學生完成作業情況、對教師上課的反饋傳遞給教學班導師和學科教師;注重管理細節,做到行政班與教學班、班任與導師、科任之間的無縫對接,減少信息不對稱的交流。
第三、打通無縫對接的師生溝通渠道。學生通過年級的意見箱和周記,反映自己在思想上出現的困惑、學習中的困難,提出對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的想法和要求等,教師也通過以上渠道了解、把握全體學情和個體的需求。
(三) 傾力班級文化的重塑
第一、明確教學班的中考和管理目標,驅動班級奮力前行。學校制定中考總目標,各教學班圍繞總目標制定本班的中考目標,在目標驅動下,分層進行班級管理。如A層班級繼續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互相追趕,力求在高分率、優秀率、平均分有突破;B層班級著力于良好班風的形成,助力于班級穩定,防止及格率、低分率的下滑;C層班級致力于穩住學生學習狀態,減少負面影響。
第二、充分發揮班級文化的育人功能,帶動學生奮力拼搏。綜合運用班級的板報、宣傳欄進行中考倒計時、迎考口號、激勵標語的張貼,介紹各學科沖刺階段復習計劃或方法。樹立榜樣,用鏡頭捕捉學生埋頭復習、爭分奪秒、拼搏進取的情景,以學生身邊的典型激勵自己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指導學生制定中考目標和沖刺復習安排,張貼在課桌上,時刻提醒自己。通過以上措施來大力營造中考沖刺備考氛圍,以班級文化帶動學生拼搏進取。
第三、強化中考動力,引領學生圓夢初三。召開初三學生沖刺中考動員會議,從思想層面動員學生進入沖刺階段,在老師的幫助下激發自身潛力,決勝中考;學科教師交流會,導師和各科科任齊聚一堂,暢所欲言,獻計獻策,群策群力,為學生走向成功架起強有力的保護網;分層召開家長會,借力家長,落實目標,為學生圓夢初三建構起堅實的后盾。
五、分層走班教學實施下班級管理取得的一些成效
(一)營造了優良班風,凝聚了人心,增強了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各教學班通過制定班級公約和班規,規范每個個體的行為,為優良班風的準備了土壤。 明確的中考目標導向,讓學生樹立了“我的教學班就是我的班”主人翁意識。建立了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隊伍,不僅使得班級管理井然有序,而且在學生中有了一個堅強的核心,凝聚了人心。主題班會課、班級活動的有效開展,使得師生關系、生生關系逐漸改善,思想、情感逐漸交融,班級氣氛和諧。
(二)實行信息共享班級合作機制,嚴防班級管理漏洞的出現。
通過年級管理、教學班管理等信息平臺,整合散亂的信息,及時了解學生“走班”聽課狀況,解決“走班”帶來的混亂和無序等問題。行政班與教學班實行學生信息共享,合力推進兩個班常規管理的落實。年級積極創設溝通交流平臺,讓班主任、導師與任課教師就學生信息進行全方位溝通,并以成長記錄袋的形式詳細記錄學生的學習與德育發展情況。對反映出的問題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調整,必要之時聯合任課教師共同教育,確保管理時空全覆蓋、無漏洞。
六、存在的不足與展望
在進行分層走班教學的探索過程中,它不僅只是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也是德育管理主體、內容、方式的一次變革,承擔著既要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又能夠保證立德樹人目標全面落實,對學生和教育未來負責重任。學校在實施分層走班教學前,應對校情、級情、教情、學情做一個全面的評估,并對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障礙作清晰的預判,制定出應對預案。對于直接組織者——教師,重視師德修養和業務素養的培訓提升;對于直接參與者、受益者、承壓者——學生,重視做好宣傳動員和心理調適工作,并對學生有可能遇到的問題作出積極應對和有效的指導。盡快建立起班級文化,縮短適應期,增強班級歸屬感,讓學生盡快地融入到教學班中。建立與分層走班教學相適應的的激勵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適應現代教育變革和發展新需求的“分層走班”,已成為很多學校教學組織形式的“新做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走班”狀態,加強“走班”的班級文化建設,增強班級管理的效力,保障“走班”工作的順利開展,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穩步向前發展,將是我們不斷努力和實踐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張朝暉.走班制下德育工作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教師,2016/06 下半月刊(037-039)
[2]陳東陽.初中分層教學研究——以四川省Q中學初中部為例.碩士論文.四川:四川師范大學.2014
[3]倪志剛.初中“走班制”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5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