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城關中學遠航文學社/方璇
進門左拐,在最顯眼的第二間房門上,貼著我家的“環保數字表”。
環保數字:1
這個數字是身為家庭主婦的媽媽的專屬,其關鍵詞是“水”。
每天早晨,媽媽提一桶水,先舀一壺燒開水,剩余的就是維持我家一整天生活運轉的齒輪。這聽上去可能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媽媽會讓每一滴水發揮百分之二百的作用。
舀一盆水淘米,淘米水可不能倒掉,用它來洗菜是再好不過的了。這既淘米又洗菜的水可大有用處,對陽臺上那一排花花草草來說可謂是仙露瓊漿。就這樣,這桶水幾乎走遍了我家的所有地方:飯碗里有它開心的笑臉,衣服上有它獨特的清香,桌子上有它殘留的足跡,地板上有它去污的痕跡……
媽媽是一位魔法師,小小一滴水,被她變成了一片大海。
環保數字:3
這個數字是身為愛車族一員的爸爸為自己量身打造的,其關鍵詞是“車”。
爸爸是屬于一見車就手癢的超級愛車狂,但是隨著PM 2.5指數的一路狂飆,爸爸在“愛車”與“環保”中果斷選擇了后者。他給自己制訂了環保計劃:每周最多開三次車,每次最多開三公里,簡稱“三三計劃”。
一個多月過去,在爸爸的“專心指導、狂轟濫炸”下,“三三計劃”成為他的眾多車友中的新潮流。
環保數字:4
這個數字是身為農民的爺爺奶奶的牽掛,其關鍵詞是“綠色”。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每年春天的時候,爺爺奶奶總會在那四分土地上種蔬菜。這是貨真價實的綠色蔬菜:從不施化肥,只施農家肥;從不打激素,光是自然生長就已經夠肥美的了;從不噴農藥,家里養的幾只土雞就能把害蟲消滅光。
家里種的小青菜,咬時都不敢用力,“咔嚓咔嚓”脆聲響;吃西紅柿時需一手接著,咬一口,汁水滿得往外流。
自家種的蔬菜不僅好吃,還環保呢!
環保數字:2
這個數字是身為學生的我的驕傲,其關鍵詞是“手袋”。
每次去超市,我的手腕上總是掛著兩個草莓形狀的手袋。這兩個手袋是舅舅專門給我買的,別小瞧這兩個小小的手袋,不管我買多少東西,都能塞進這兩個手袋里。看看別人手里大大小小的塑料袋,再看看我手中跳躍的兩只小精靈,我總是覺得無比自豪。
這就是我家的“環保數字表”,你家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