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濟鋼高級中學/呂可萱
曲阜,青石小巷,石砌屋墻,一磚一瓦間流露出古樸大氣的韻味。漫步于青石之上,我的心也隨這座古城沉靜下來。
曲阜,是孔子的故鄉。“德侔天地,道冠古今”,來到孔廟,當街一座朱紅飛檐的廟門,跨過高高的門檻,一種塵世暫離而圣地在即的莊嚴肅穆之感便涌上我的心頭。沿路走去,兩旁古碑矗立,琉璃瓦,紅漆柱,閣樓廳堂,古樹蔚然,正面十根石柱刻有蟠龍,上下兩龍對翔戲珠,古樸大氣之風由內而外散發出來。“龍柱宣威偕宇壽,杏壇遺訓比天齊”,門兩邊雕刻的詩文詞句,處處彰顯著儒家思想的悠久歷史與深遠影響。我走到香爐旁,點燃手中的香,煙絲如縷,在空中暈開、消散。我跪在墊子上,虔誠地拜了三拜,將香緩緩地插入香爐里,那縷縷煙絲,如儒家文化,在各地流傳、發揚,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轉過樓閣,穿過屋宇,“仰高門”的牌匾躍入我的眼簾。石瓦飛檐二層,雙重斗拱,我不禁被它的恢宏氣勢感染。據《論語》記載,魯國大夫叔孫武叔曾在宮廷里對朝臣們說,子貢要比孔子賢能。子貢聞知此言,面有愧色道:“學識好比宮墻,我的宮墻只與肩持平,外人很容易洞察墻后的一切。而吾師孔子的宮墻卻高有數仞,如果找不到進出的門,就不會看到里面宗廟的富麗,屋舍的堂皇。”將孔子的學問比作高墻。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則喻之更甚,曾道:“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他把孔子的學問形容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觀者須仰視才見。后人以此典故為名,在孔廟第二進院落西側修了一門,謂之“仰高門”。門旁古柏林立,我輕撫樹干,粗糙的樹皮從掌心劃過,仿佛一瞬間回到了千年之前。而伸向天空的枯枝,雖然沒有了葉子的庇護,也依舊固執地向上,我似乎能感受到它們沸騰的血液,似乎能聽到弟子的瑯瑯書聲,似乎能看到幾千年來儒家思想的傳承。
“三孔”是曲阜的文化精髓,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儒家文化的傳承、發揚,彰顯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在世界文化長河中熠熠生輝。有傳承,才有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