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罕達汽自然資源綜合服務中心
引言:隨著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但我們已經清楚地看到生態環境也在繼續惡化,自然資源的流失程度高于經濟發展的速度。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平衡,是全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本文探討了我國自然資源利用與生態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1 土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地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土地利用與人口增長的食物來源和經濟發展有緊密的聯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對土地資源的不合理開墾,出現了大量的草原開墾和砍伐森林,以擴大種植面積。其結果不僅是糧食產量的增加,而且還有土地的荒漠化和水土的流失,導致河床沉積升高。尤其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是中國經濟快速崛起,迅猛發展,使得城市化范圍逐漸擴大,耕地逐漸減少。新型的城鎮和開發區更是占據了一大部分的耕地,進一步使耕地面積減少。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在進程中首當其沖的地理空間就是城鄉的邊緣。在城市擴張的壓力下,邊緣帶的土地資源不斷減少。在許多采用極端發展模式的城市中,由于城鄉發展的強烈需求,土地資源是否能耕種根本不被考慮,嚴重浪費了土地資源的種植。尤其是在城市無規則往外擴大的時候,情況更加的嚴重。由于長期的城市不切實際的擴張和新的開發區的盲目建立,使得城鄉間大量的土地浪費[1]。另外,還有許多被征集用來開發的土地,由于一些其他原因而被停滯好多年不動工,這也嚴重的浪費了土地資源。
1.2 森林面積的減少。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很多森林資源遭到破壞,隨著經濟的發展,對木材的需求急劇上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另外還有政府對深林資源的控制不全面,再加上民用木材燃燒,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等的增加,使中國原有的森林資源迅速減少。森林面積的減少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森林的減少使得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荒漠化增加。目前,生態環境問題是全人類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1.3 草原面積減少。我國的草地資源非常豐富,在世界上排名第四,總面積大約為53億畝,有很多天然的放牧場。但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由于缺少相關的土地政策,使得亂墾,亂挖的現象頻出不窮。還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超載放牧,嚴重破壞了草地生態平衡,導致了可利用的草地面積大大減少。還有很多工礦業也嚴重的破壞了草地面積,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家的草地面積比建國初期減少40%左右。
1.4 自然資源的不合理管理。自然界存在的自然資源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互聯系,一種資源遭到破壞,會引起連鎖反應,對其他的資源也會帶來不好的影響。目前,我們國家對自然資源的管理主要分為,農業,林業,水利,土地等方面來按照部門管理。但是在管理過程中往往出現問題。由于利益的驅使,為了自己部門的利益,往往會損害其他方面的資源的利益。
另外,國家政府與當地部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由于管理權限不清晰的問題,也會使得資源在開發利用的時候處于混亂狀態,影響資源的配置,降低利用率,造成大量的損失。
2.1 加強公民的環保意識。目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的快速發展時期。21世紀以來,中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戰略,但是在我國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社會基礎仍然很薄弱,所以盡快提高人民群眾的環境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要大力加強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采取多種形式提高人民群眾的環境意識。各種宣傳媒體要高度重視引導人們自覺珍惜自然資源,保護環境。企業,每個社會組織和每個公民的自覺行為起來,從而營造出熱愛大自然,熱愛環境的良好社會習俗,使之深深植根于人們的心中。另外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應該增加對環境教育的內容,這樣它就可以成為學校教育中良性和連續的分支機構,實行從小的環境教育。
2.2 建立良好的自然資源管理規則。目前,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特別是像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它們都有一些比較完善的自然資源的管理方法,值得我們深深的去體會借鑒。在我們國家也應該制定相關的法律政策,保護好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2.3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眾所周知,我國的國情就是人口眾多,人均資源較少。資源存儲量較少。如果繼續按照之前的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經濟發展的粗放模式發展經濟,那么,經濟的發展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改變經濟發展模式,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使得經濟發展的循環納入到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中去,將兩個循環進行同步協調。循環經濟是一種利用物質不斷循環的經濟發展模式,它是要跟自然界的生態系統模式相一致,進而循環往復的發展。目前,在很多的西方國家,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已經被熟練進行運用,推動它們國家經濟高效的發展。但是,要想全面推進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就必須制定相應的法律條款。用強制的手段來實施,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的狀態。也可以搞一些生態園區進行試驗,就是在一個園區內,做到循環往復的效果,一個公司的廢物可以由另一個公司來加以復用,基本上實現零排放的效果。
2.4 自然資源的定期監控。國家可以成立相應組織機構,定期對國家重點區域的自然資源進行監控,及時的掌握其狀態和開發利用程度。按照區域進行分類,評估,核算,全面掌控不同地區不同類別的自然資源狀況,避免其受到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為自然資源做一個科學的掌握。
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是相互依存的,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不僅浪費了資源,還會造成環境的破壞。發展經濟對資源的過度開發是完全不合理的,也是矛盾的。只有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的利用協調,是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經濟有效性的利用就是在發展經濟的時候著眼與有效地利用資源。對于經濟發展來說,就是依靠生態經濟系統的循環而發展的,而自然資源也是依賴于生態系統的,只有生態系統協調的運行,才能保證經濟的發展。
綜上所述,環境保護與自然資源的問題關鍵就在于經濟的發展過程,只有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合理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才能保護環境不受傷害。所以,處理好經濟、環境和資源之間的平衡,保證這個平衡不被打破,那么就可以快速的發展經濟,而且也能保證環境的安全和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因此,我們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