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開州區后河初級中學
音樂教育是整個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通過唱歌、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欣賞等豐富的音樂形象對學生進行的沒學教育,對于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創造力的培養,情操的養成都有獨特的作用。農村中學音樂教育改革應重視培養音樂師資隊伍,改善辦學條件,努力提高農村音樂教學質量。
在農村的教育中,由于經濟發展程度的制約,教育的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上會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很多音樂教師實際上都是語數外教師半途轉業,或者是文化課教師兼職音樂教學。這樣以來,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達不到既定的要求,其教學計劃更不會有什么科學性的計劃。即便文化課教學能夠有一定的計劃,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卻也只是墨守成規,無法造就音樂教學為學生提供發展空間的平臺,使得音樂教學的總體效果達不到教學大綱的要求。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學校只會在文化課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是在音樂教育上的投入卻相當少。這也是由于學校方面對于音樂教育的認識不足,造成他們對音樂教育投入上的忽視,不僅僅是在硬件設備,在教師的任用上也非常欠缺。而在這也必然會造成學校音樂教育上師資力量的不足,最終音樂教育的效果也將慘不忍睹。
學校在文化課上的教育投入,也給學生注入了一種錯誤的思想觀念,讓學生片面地認為只要學好文化課就可以,音樂的學習算不得重要。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引導下,學生對于音樂課堂會表現出一種興趣缺缺的狀態,甚至會認為音樂課堂的存在是在占用文化課的學習實踐,讓音樂的教學陷入一種尷尬境地。
在傳統的教育中,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國的教育多疑文化教授為主,對于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的教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之下,學校方面應當轉變這種傳統的教學理念。尤其是近些年來我國改革開放的力度不斷擴大,與其他各個國家的音樂交流也在逐步的增強。為了保持我國音樂的競爭力,也是為了讓全世界認識到我國的音樂形式和內容,我們必須重視音樂的教學。這既是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是滿足我國對于音樂多樣性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見,音樂教學必須受到應有的重視,并要將其放在與文化課教學同等重要的位置。
學校在音樂教育管理活動中要明確第一責任人,分級管理,形成一套長效機制。要把加強音樂教育列入議事日程,從課程安排到教學設施設備、師資力量等方面最大限度滿足音樂教育的需要,要落實開課任務,加強對開課情況的督導檢查。保證音樂課的正常開設,要做到認真安排,不擠占、開足課、上好課。
教學設施是實現課程標準的保證,音樂教育也不例外。因此,首先國家應該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資力度,使農村中學音樂教育得到充分的發展。其次,學校應該有計劃的逐年添加必備的音樂教學設備,以及教學用具。比如多購置一些音樂方面的教輔資料,這樣可以讓老師了解更多的音樂消息,同時也擴展了學生們的視野。
各級教育部門應把農村音樂教師培訓工作列入教育發展規劃和常規工作計劃,確保培訓經費,限期完成培訓任務。多渠道、多途徑、多形式地加快音樂師資的培養,如:①定期開展專業培訓、崗位培訓;②盡可能多創造音樂教師外出交流學習的機會;③開展優秀案例及教學設計評比活動;④進行青年教師課堂錄像課評比;⑤舉辦音樂教師技能比賽;⑥鼓勵音樂教師發表音樂教育論文等等。
評價學生音樂學習的結果,不在于他會高難度的音樂技能的掌握,重要的是他進入了課堂氛圍,親自感受了音樂作品賦予的情感,豐富了自身的審美體驗。所以對于音樂課應有一套切合音樂教育特點的評價機制。①建立學校評價機制,將音樂活動納入學校綜合考核中,對活動過程進行考核;②建立音樂教師評價機制,每學期對音樂教師進行一次評價,重點對藝術教師的思想品德、素質技能、教學質量、科研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通過評價促進提高和發展;③建立經常性的激勵評價機制,突出激勵功能,注重對藝術教師的教學成果給予獎勵,以激發音樂教師的工作活力;④建立學生評價機制,采用定性分析評定與定量分析評定相結合的方式評價:用定性分析評定學生的學習態度、努力程度、進步情況、努力方向等;用定量分析評定學生的藝術實踐,可采用等級記分法。以上評價過程均可采用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過程與結果相結合。因為被評價者是參與評價的主體,使他們積極參與評價過程和準備過程,比注重評價的結果更重要。
總之,農村音樂教育是中學生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首先作為農村的專職音樂教師要擔當重任、堅持不懈,其次各級領導都應該關心、支持音樂教育,再有全體教師和學生家庭的共同配合,便可以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使農村音樂教育有一個較大的改善,從而與城市學校音樂教育齊頭并進,也只有這樣,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