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紅
樂山市夾江縣和諧幼兒園
繪本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元素,在數學集體教學活動中充分運用繪本的這一特點,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巧妙融入幼兒喜歡的故事情境中,讓幼兒通過閱讀、討論、探索、操作來感知理解數學概念,獲得數學經驗。相關研究表明,運用繪本開展數學教育可以讓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從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文章結合實際案例,從繪本的選擇出發,思考了幾種繪本融入幼兒園數學活動的策略。
繪本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數學活動所使用的繪本是教師通過觀察與思考,尋找繪本情境與幼兒年齡特點、數學核心經驗的契合點,是一個慎重選擇的過程。
繪本是幼兒進行閱讀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師選擇的繪本首先要符合幼兒的閱讀特點,貼近幼兒的生活,具有趣味性,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同時繪本中所提供的數學經驗必須是正確的,能恰當地呈現數學概念,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并滿足不同年齡段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需求。如數學活動中繪本的選擇,《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小班的計數目標是:“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 以內的物體,并能說出總數。”而繪本《好喝的湯》中,1 條魚、2 棵青菜、3 朵蘑菇、4只大蝦、5 粒豌豆,所包含的計數活動是1-5,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如果在中、大班開展就不合適了,因此教師在選擇繪本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這里的數學核心經驗,特指幼兒在不同年齡階段所獲得的關鍵的數學概念和能力,具有基礎性、系統性、適宜性、前瞻性的特點,可以幫助教師確定數學活動的目標和重點,使活動更為靈活。在挑選繪本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數學核心經驗。如開展測量活動時,教師首先要了解測量的核心經驗是什么?哪些繪本包含了測量的核心經驗?這些繪本所提供的核心經驗是否正確?帶著這樣的問題,教師找到了繪本《樹葉尺子》,書中熊奶奶制作的尺子是利用相同大小的樹葉、采用首尾相連的方式制作而成,符合測量的核心經驗:均等的、不間斷或者沒有重疊的。教師可以據此來開展數學活動。
繪本種類繁多,在尋找教學用的繪本過程中教師難免有所迷茫。筆者認為,可以嘗試從市場上已有的成套的數學繪本中尋找,如《你好!數學》繪本把數學分為圖形和空間、分類和順序、數和數數、量和比較、規律性五個方面的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圖書;《數學繪本》系列也包含了許多有趣的數學概念與故事情境;《美麗的數學》則通過各種奇妙的數學游戲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除了系列數學繪本外,教師還可以從經典繪本中尋找數學元素,如《好餓的毛毛蟲》包含了計數、時間的核心經驗,《母雞蘿絲去散步》包含了空間方位的核心經驗,《搬過來搬過去》涉及了高矮、大小比較的概念,教師可以從中選擇一些貼近幼兒生活的、數學概念突出的繪本來開展集體教學活動。
1.根據需要制定繪本內容。繪本可以將抽象的不可捉摸的數學內容轉化為具有生動性、趣味性的圖畫,這符合幼兒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迎合了幼兒園數學教學的目標。如果教師對繪本內容敷衍了事、趨于形式的話,會影響到幼兒的能力培養,會令數學教學失去意義。幼兒教育工作者應重視繪本內容,繪本內容的制定必須嚴格遵循教學過程中需求的規定,使其能夠與課程設計相適應。例如,數學繪本授課時,教師可以將故事融入教學,將數學圖形與故事串聯到一起。這樣幼兒在聆聽、觀看故事繪本時會學到數學圖形知識,甚至可以用數學圖形的模型進行拼圖。幼兒在這個階段的接受能力較弱,因此教師在制定繪本內容時應該盡可能地刪減一些不必要的故事情節,將繪本書的內容做到精簡,只有這樣才可以避免出現喧賓奪主的情況,能保證幼兒在有效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內學習到數學知識。
2.制作教學道具,幫助幼兒融入教學。很多人認為數學繪本教學就是將數學知識與繪本書結合起來,以故事帶動教學。實則不盡然。教師將繪本的范圍和定義縮小,只會對教學活動有所限制和束縛。繪本在數學活動上的運用是比較寬泛的,除了繪本,幼兒教育工作者可以制作、準備一些與繪本相匹配的教學道具,利用這些教學道具讓幼兒更加迅速地融入教學環境。例如,教師可以按照繪本故事中的小動物造型,制作一些動物面具,讓幼兒扮演故事繪本中的角色。在數學繪本《蜘蛛與糖果店》中,小蜘蛛要買糖果,教師在設計這一環節時,可以讓幼兒親自參與其中,讓幼兒通過飾演買糖果的小蜘蛛以及賣糖果的阿姨,對數字概念有所了解。教師可參與故事情節,可以作為觀察者了解幼兒的學習情況與掌握情況。角色扮演中,幼兒的注意力會非常集中,投入度很高,對學習到的數學概念更有印象。
3.巧用生活實踐。“故事一般都是來源于現實的生活,繪本中的故事也是來源于現實的生活。在幼兒繪本教學中要將教學內容和幼兒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讓其感受到所學習的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更好地體會所學習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以此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提升學習知識的欲望,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數學活動中繪本的運用與實際生活之間缺少必要的聯系,幼兒會對其中抽象的數學概念感到難以理解,這不利于提高數學教學效果。為此,教師要注重數學繪本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性,其聯系越緊密,幼兒越能掌握數學概念,能更加自如地運用相關知識。
以數學繪本《肚子里的鬧鐘》為例,教師可以將肚子在饑餓時的咕咕叫聲比做鬧鐘,以幼兒的視角和親歷告訴幼兒飲食的時間數字。這既向幼兒傳達了數學時間的概念,又能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使幼兒感同身受,以次使幼兒通過“鬧鐘”數字掌握時間概念。
“新課程理念的發展以及在教育教學中的實施,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兒教學重點不在于讓幼兒掌握知識,而在于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如果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生硬機械地讓幼兒記住一些抽象、繁瑣的數學概念與數學知識,會有悖于幼兒的成長發育特點,不僅不利于幼兒對知識的掌握,更不利于幼兒能力的提高,甚至會使幼兒在成長階段對數學產生畏懼心態。繪本故事的運用讓幼兒在數學活動中感受到趣味性、生動性,能夠輕易地融入教學環境中,參與教學活動,一邊享受樂趣,一邊提高自身能力。繪本的運用將為幼兒園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