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蒼南縣宜山鎮第一中學
科學是初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對學生科學理念、科學態度、實踐能力等均有較高的要求。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科學教學重視程度不高,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將核心素養充分融入初中科學教學中,通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保證教學效果。
(一)重視程度不足。實際上,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已經出臺了相關文件,對核心素養融入教學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但這幾年的落實情況差強人意,遠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學校對此不夠重視,存在敷衍應付的現象。同時由于教師自身缺乏積極踐行的教育教學理念。這就導致核心素養的滲透流于形式,沒有切實對課程質量起到應有的幫助。不僅如此,教學評價與學生考核體系也多與成績掛鉤,而核心素養的影響權重則微乎其微。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自然將絕大部分精力用于教材內容,表現出極強的功利性。這樣一來的確能取得不錯的成效,但對學生未來成長發展幫助十分有限。甚至有部分科學教師對核心素養內涵知之甚少,沒有了解到其對教學的重要意義,故而也就給普及推廣造成了阻礙。
(二)教學方式落后。教學方式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效果,也是核心素養滲透的重要指標。然而由于我國現代教育起步較晚,在實踐經驗方面普遍存在“吃老本”的現象。比如傳統課堂中過分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而讓學生呈現出被動接受的狀態。這不僅給學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難,而且也容易打擊到他們的自主性。教師在課堂上“滿堂灌”,而學生的參與程度普遍較低。相反,核心素養的融入恰恰需要師生互動,讓傳授關系更加和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適當的引導來啟發學生思維,而學生則廣泛參與到探索求真的過程中。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深刻,并逐漸掌握了解決問題及動手實踐能力等學科素養。總之,現階段初中科學課的教學方式較為陳舊,難以適應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
(三)學生興趣不足。學生興趣不足也是初中科學教學常見的現象之一,對核心素養的滲透十分不利。前面也曾提到過,科學課所涉及內容較多且涵蓋學科廣。以往在教學中為了趕進度,教師不得不進行課堂內容的擴充,以至于造成了拔苗助長的問題。學生一時之間難以消化大量的知識點,不僅影響了教學的正常開展,而且也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此外,在科學課中理論知識所占的比重甚至超過了實驗,與學科特點格格不入。既沒有將相關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也沒能達到創新開拓的目的。在如此教學氛圍下,學生自然就失去對科學的興趣,令課堂陷入枯燥乏味的尷尬境地。而核心素養的融入,就要求學生好學、樂學,并在課程中收獲更多的內容。顯然,目前學生也大多缺乏主觀興趣,需要教師慢慢培養。
(一)注重思維能力培養。從學生平時作業和測驗的結果不難看出,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點有一定的理解,但也出現較多的問題。例如部分學生在解題中表述不當,沒有闡明邏輯關系和推導過程。或是分析過程考慮不全面,使結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這些現象都足以說明學生的思路不清晰,即科學核心素養較低。針對這一問題,科學教師應該在課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不斷挖掘他們的潛能。比如在學習《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時,我先讓學生進行合理猜測,通過討論讓學生意識到電阻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導體,再根據導體的理化性質來進行模擬。同時為了避免結果分析的謬誤,在實驗過程中由同學提出應用控制變量法。經過對不同導體進行多次試驗得出,電阻的大小與導體材料、橫截面大小以及長度等指標關聯密切。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對該知識點有了更加深刻的記憶,而且還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實施研究教學模式。教學方式陳舊落后是初中教學領域普遍的現象,因此在核心素養教學中就必須有所創新。傳統課堂主要依賴于教師的填鴨,沒能切實促進學生個人能力的提高。而且教師包辦了學習過程,也容易使學生養成“吃現成飯”的壞習慣。我建議,科學教師應該開展研究性教學模式,采用互動探討的形式來調動學生的探索熱情。比如在學習《植物的生殖和發育》這一章節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過程。我組織學生進行洋蔥切片的顯微鏡觀察,進一步了解植物的組成。這種實驗探究的方式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并加強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討論交流。經過小組內的觀察分析,學生對細胞這一概念有了直觀的理解,給后面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此外,教師還可以嘗試任務型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開展前以目標任務的形式給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而學生在逐一攻破難關后,也就熟練地掌握了該知識點。
(三)激發學生學科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科學課與核心素養的融合還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科學課的內容艱深且課程枯燥,難免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厭學心理。因此,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差強人意,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而隨著電教手段的日益成熟,不少教師開始利用鮮活的課堂來進行教學。比如:我在進行《恒星的一生》這一課教學時,就從網絡上下載了相關的視頻文件輔助教學。講授前,先利用3—5分鐘時間進行動畫的觀看,讓學生對恒星變化過程有初步的了解。這種方式將傳統抽象枯燥的內容,轉化為有趣生動的圖畫,使學生接受起來更加容易。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成立科學興趣小組,營造一個寓教于樂的氛圍。通過興趣小組的課余活動,也能夠不斷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在初中科學課程中融入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的必然要求,也給教師們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我建議,科學教師應該認識到當前教學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并通過思維能力培養、研究教學模式實施以及學科興趣培養等方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