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南縣靈溪鎮(zhèn)渡龍學校
將科學知識運用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開展家庭小實驗,能夠為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提供更加廣闊和自由的空間,讓學生發(fā)現、探索和體驗科學,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并且將課堂知識和家庭實驗進行有機的結合,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理解,并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科學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為學生今后的科學學習和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家庭里做小實驗,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驗品質。學生自己在家中做實驗,自己會成為實驗的引導者、中心點,從選擇實驗器材、確定實驗步驟到完成實驗操作這一連續(xù)過程,學生都可以自己拿主意,充分體現實驗的意義。學生在進行實驗材料選擇時,必須要先反復試驗,而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持續(xù)發(fā)散思考,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給予學生在線幫助,掌握學生的實驗情況,從而確定相關的課堂教學內容。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制作相關的微視頻對家庭小實驗進行教學指導,鼓勵學生在微視頻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實驗,使學生不是簡單復制教師的示范,而是自由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探究和思考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從而提高實驗課堂的教學效率。
教師在開展家庭小實驗教學時,首先需要貼近現實生活,因為生活即科學,科學會發(fā)生在生活中的各種事件中。教師應抓住這一優(yōu)勢,布置一些貼近生活的家庭實驗讓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明白科學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科學,并展開實驗。例如,在教學“水在植物中的代謝”時,教師在課堂講解相關內容后,可以讓學生在家里進行實驗。學生在家里可對植物進行真空環(huán)境種植實驗,一個放在空氣下,一個則放進水中,對它們的形態(tài)進行觀察、記錄,通過實驗直觀觀察在無水、少量水、大量水的狀態(tài)下,水與植物代謝的關系。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明白了課本上的知識點,還可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其次,教師在選擇實驗時,要符合教學目的。不論是課堂實驗還是課外實驗,都要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最后,注重科學實驗的趣味性。每一個科學實驗應該都有一個有趣的點,教師應該抓住這個點,開展多元化的實驗項目。教師須始終牢記,只有讓學生產生興趣的實驗,學生才會積極自主地探索,從而達到實驗目的。
在家庭小實驗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指導,這樣不僅可以及時幫助學生,還可以避免一些實驗失敗的意外,提高實驗成功率。而指導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微視頻的方式等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學。此外,教師要確保實驗的安全性,在一定條件下,鼓勵家庭成員對學生進行幫助,確保教師、學生和家長三方之間的關系更融洽。例如,教學初中科學“空氣”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完成相關的實驗:燃燒一根細木棒,木棒在空氣中燃燒,最后形成炭黑色。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如果操作不當,極易發(fā)生火災造成一定的危險。因此,教師可以錄制燃燒木棒的視頻,制作成微視頻發(fā)到教學平臺上,然后讓學生和家長一起觀看,在家長陪伴下進行實驗,注意安全保護,避免意外的發(fā)生。如果有的學生操作有困難,家長可以協(xié)助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在一旁仔細觀察,而這一過程還可以增進學生和家長的感情。
家庭小實驗要注重評價環(huán)節(jié),通過課堂評價和學生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靈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展開對家庭實驗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如在教學“常見的鹽”時,教師可以安排家庭小實驗“比較食鹽與白糖、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在家庭實驗中,學生可進行假設和猜想,并探究得出物質的溶解度與溶質的類型有很大關系的結論。然后,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對學生的實驗過程、實驗細節(jié)、實驗操作規(guī)范進行評價和交流,同時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在實驗中的獨特發(fā)現和感受,大家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家庭小實驗應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有很大幫助。家庭小實驗能使學生在自我探索、實驗和結果分析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水平和科學素養(yǎng)。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利用網絡互動交流工具,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