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龍港市第三中學
龍港三中是浙江省示范初中、溫州市辦學水平一級學校,近三年,榮獲了各種各樣的教育獎項,具有十分鮮明的辦學特色,而為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目前,龍港三中在已有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改革,實現“教育,為了生命的意義”的辦學理念。
在進行學校建設的過程中,為了緊跟時代的教育發(fā)展潮流與前沿,學校的相關工作者對學校教學理念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既符合我國教育標準的教育理念、又緊跟國際教育前沿的教育理念,為學校的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內驅力;在完善學校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學校又不遺余力打造一流教師團隊,為學生提供最好的教師團隊,使學生接受最好的教育。在塑造內驅力、打造較完整的培養(yǎng)優(yōu)秀教師團隊的機制下,學校又進一步完善相關的學校相關政策,下面將詳細的闡述這些相關政策。
在教師的獎勵機制上,我們制定了如下的相關政策:
1.大力宣傳優(yōu)秀老師的教學成績。大型考試年段前80名張榜公布,會議表揚,通過微信群發(fā)送給學生家長,讓學生及其家長知道,形成名師效應,下屆很多孩子慕名要坐他的班級,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學校乘機邀請他們擔任班主任,盛情難卻,名至實歸。
2.獎教金的發(fā)放充分體現優(yōu)績優(yōu)酬。我校的獎教金發(fā)放定有詳細的制度,根據中考成績的優(yōu)劣各有不同,畢業(yè)班中考學科占主導,七八年級按比例,音體美等學科按課時,行政后勤按崗位貢獻,哪怕同一班級不同學科老師所得獎金也是不同的。其實老師在乎的不是錢的多少,而是優(yōu)秀者收獲的無限榮光。
3.及時營造適度的迎考氛圍。根據畢業(yè)班的不同時段分別召開不同會議,如進入九年級時馬上召開畢業(yè)班教師會和學生大會,及時加大課堂容量和加快課堂節(jié)奏,以實際行動營造不同于七八年級的氛圍,制造適度的緊迫感;3月上旬召開中考百日動員大會,4月召開體育中考動員會,隨著中考時間的臨近和氣溫的上升,厭學情緒開始滋生,需要安慰、激勵和刺激,黑板報介紹厭學情緒的解決辦法,公布每位同學的奮斗目標,寫上中考倒計時,教室內懸掛激勵對聯,但拒絕“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等極端語句;當然畢業(yè)班老師此時也會出現疲勞現象,我們通過召開考后成績分析會鼓勵,有時也會聚餐犒勞,日常最有效的是領導的陪伴、傾聽和幽默,只有看到領導來的比他們早,回的比他們遲,他們心中的情緒就會得到釋放,因此這一階段校長和主要領導要經常在畢業(yè)班走動。
我校現有兩套云閱卷掃描系統(tǒng)。采集的數據有近三年來全縣聯考、學區(qū)聯考和聯盟考成績,根據需要,向教研室討要更多數據。通過大數據比對,重點關注縣前400名、1500名、1700名和學區(qū)前80名、350名、500名以及聯盟校前100名、300名和前400名我校學生數據縱橫二維變化,得出初步判斷。再具體到本校總體、各班級、各學科、尖子生、中等生、學困生(后20%)、特長生乃至邊緣生等類別,予以逐一把脈,又落實到各班主任、科任教師乃至學生本人及其家長,學生也可通過互聯網查看閱卷痕跡,找出會做而又失分的原因,形成錯題本。做到各相關對象了然于胸。
在 “服務、責任、質量”的管理理念的驅動下,開足馬力,“研、管、教、學”四方聯動,呈波浪式層層推進,呈現良好態(tài)勢。“研、管、教、學”看似獨立,實則整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難以徹底劃清界限。為了便于表達,只好姑且將其割裂。
研,就是讀《導引》,析學情,猜考法,群論證,定對策。讀《導引》就是研讀《中考說明》和《復習導引》,我們不止讓畢業(yè)班老師研讀《中考說明》,每學年伊始,利用教研組會議,由畢業(yè)班資深老師引領,七八九年級教師共同研讀,落實到近三年來每個考試條目中一個字的變化可能導致的考試形式的變化。析學情就是根據大數據提供的信息,分析我校各檔次的人數、各學科的優(yōu)劣、相關學生學科知識體系中的短板及其應對措施。猜考法就是就是猜題,但不是為了猜中,而是引起多方位的思考。群論證,除備課組內討論外,每年中考命題前夕,我們都要聘請溫州中考命題資深專家到我校講座、指導,會后與教師交流。市縣教研活動不許全員出動,而是派代表參加,回來后通過反思,在學校論壇上報告、交流。定對策,我們主要抓教學常規(guī),抓集體備課,讓集體智慧為我們的教學質量保駕護航。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根據各班實際突出教師上課的個性。
管,就是聽課,檢查,巡視,開會。聽課和檢查人人都在做,不再贅述。巡視一圈又一圈,我們觀察什么呢?觀察學生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可以看出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和求知欲望。通過聽課,檢查和巡視,把發(fā)現的問題通過會議予以解決落實。行政領導全方位為畢業(yè)班工作做好服務。
教,就是定難度,定進度,講方法,重反饋。本校備課組和聯盟校備課組經過商量討論,確定統(tǒng)一的進度和難度,確保在相同區(qū)域范圍內進行聯考,更有可比性。在教學、復習過程中,我們要求教師課前多思考,勤下水,避免無效的重復勞動,以提質減負,切實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反饋分口頭反饋和作業(yè)反饋,口頭反饋就是平時多聊天交流溝通,個別作重點談話;作業(yè)反饋就是制訂并實施《龍港三中教師作業(yè)設計、布置與批改、講評規(guī)范》,推行分層作業(yè)。要求教師努力做到“五精五必”:精編、精選、精批、精評、精練;有做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有錯必糾,屢錯必測”。重視作業(yè)批改的及時性、全面性、準確性,重視對學生作業(yè)的面批和二次面批,養(yǎng)成以作業(yè)分析結果為依據改進教學方法的良好習慣。突出“以生為本、學為中心”。實現“有效作業(yè)”。
學,就是訂計劃,守習慣,爭細節(jié),重規(guī)范,多提問,勤反思。研、管、教都是為了“學”,因此學很重要,必須要有嚴密的學習計劃,而這計劃是指認真聽課,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外制訂的自己的復習計劃。為確保有效執(zhí)行,必須訂得很詳細,什么時間段刷題第幾頁第幾題到第幾頁第幾題,并且要留有足夠的反思時間。為確保學習質量、提高學習、睡眠效率,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和科學的生物鐘,關鍵是充分利用好碎片時間,其實很多人高喊課業(yè)負擔太重,主要是習慣差,碎片時間浪費大和動作慢。同時,要求學生非常注意回答問題的高度和細節(jié),注重規(guī)范回答問題,做到分數應得盡得,對于經常失分和屢錯現象及時載入錯題本并經常翻閱。我們不主張學生碰到難題,花大量時間冥思苦想,以求頓悟,因為這不是科學前沿的難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多提問,上課提問,課間追著老師或同學問,晚上10:00以前大膽借家長的手機問老師,有時間多從全局的寬度和高度反思,鼓勵奇思妙想。
當然,“研、管、教、學”四方聯動,肯定離不開領導專家的指導和學生家長的配合,包括中考信息和大數據的獲得,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家庭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學習過程的監(jiān)督以及學生營養(yǎng)的保證等等。
家庭教育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歷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學校教育永遠無法完全替代。那么,讓兩種教育勁往一處使,形成合力,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校歷來重視家長學校的工作。每學年,根據不同年段不同情況制訂統(tǒng)一的工作計劃,推出家長學校菜單式課程服務。校內20多位老師根據平時積累沉淀形成固定課題供各班選擇,學校不時聘請一些校外專家予以補充,而本人則做課程緒論式大型講座《讓我們陪伴并引導孩子一起成長》。平時則通過《龍港三中家校聯系本》保持與家長的互動,及時發(fā)布學生在校表現和學習、考試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在家表現、學習習慣、作業(yè)量和完成作業(yè)時間等情況。九年級時還要增加學生營養(yǎng)情況、學習(睡眠)狀態(tài)、體育鍛煉情況、人際關系及女生生理期情況等,做到及時掌握并有效處理。通過家校互動,校—師—生—家之間配合更默契了,感情更融洽了,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