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

梁實秋先生的《雅舍談吃》里,有《酪》一文。文中說:“酪就是凝凍的牛奶,北平有名的食物,酪有酪鋪。我家附近,東四牌樓根兒底下就有一家。最有名的一家是在前門外門框胡同北頭兒的路西,我記不得他的字號了。掀門簾進去,里面沒有什么設備,一邊靠墻幾個大木桶,一邊幾個座兒。他家的酪,牛奶醇而新鮮,所以味道與眾不同,大碗帶果的尤佳,酪里面有瓜子仁兒,于喝咽之外有點東西咀嚼,別有風味。每途經其地,或是散戲出來,必定喝他兩碗。”
對北京美食了解的人一看就知道,梁實秋先生說的其實就是“麟記酪鋪”,也就是“奶酪魏”。
提到“麟記酪鋪”要追溯到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出生在廣安門內牛街回民聚集區里的魏鴻臣憑著人品與勤勞好學,從曾在御膳房做事的趙姓廚師那里學到了做宮廷小吃中奶酪的手藝。后憑著辛苦掙得的一些積蓄,在廣德樓東側正對著同仁堂的門框胡同中租下了一間門臉兒,取名“麟記酪鋪”,開始了正式的店鋪經營。魏鴻臣先生將奶酪制作手藝進一步做精、做好,贏得顧客一片贊譽,人送美名“奶酪魏”。“奶酪魏”擅長制作炒酪干、奶卷、傳統奶酪。一年四季都有奶酪賣。
我接觸“奶酪魏”純屬偶然。2011年,西城區文委負責非遺的賀艷春同志找到我,說:“咱區著名的‘奶酪魏想申請西城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您幫助寫寫材料。”當時,“奶酪魏”的第三代傳人魏廣祿,已經是耄耋老人,文化水平不高。于是,我主要與“奶酪魏”的第四代傳人魏寧接觸,從他那里了解了許多“奶酪魏”的故事。我一直想拜訪并親耳聆聽魏廣祿老爺子講述“奶酪魏”的傳奇故事,但兩年后的2013年7月,老爺子過世,讓我頗為遺憾。
“奶酪魏”的第四代傳人魏寧有著四方大臉,一米八多的個頭兒,說起話來聲音十分洪亮,用他自己的話說:“我這個頭、說話都挺像我家老爺子的!‘奶酪魏之所以能夠傳承到今天,按老爺子生前的話講,傳承首先是要守好業!”
“奶酪魏”的發展跟創始人魏鴻臣的人品分不開,跟老北京的戲園子分不開,更跟登門的食客和傳播分不開。
話說當年魏鴻臣尚未在門框胡同租門臉房前,就把做好了的奶酪碼在大桶里,背到當時的大柵欄附近的許多家戲園子門前去賣(即三慶、慶樂、廣德樓、中和等)。那時候的戲園子出入不乏達官顯貴、梨園名流,嘗過“奶酪魏”的奶酪都成了回頭客。起初,魏鴻臣不過是拎著木桶,每天守在戲院門口,等待來看戲和唱戲的老主顧們光臨。奶酪也叫乳酪,在老北京叫賣起來就叫酪!而梁實秋先生在《酪》一文中提到:“我個人就很怕喝奶……可是做成酪我就喜歡喝……久離北平的人,不免犯饞,想北平的吃食,酪是其中之一。”
奶酪原本來自宮廷,卻由于某種機緣巧合成為平民口中的珍饈。“奶酪魏”開張后,最開始登門的食客首先是皇族及后代居多。后來,隨著口口相傳,來光顧的各界名人越來越多。
除梁實秋先生經常光顧“麟記酪鋪”之外,還有溥儀、溥杰、魯迅、老舍、胡絜青等各界名人也常來光顧。當年吃奶酪要數京劇曲藝界、文藝界的人士最多,像譚小培、譚富英、譚元壽三代人,馬連良、金少山、李萬春、王佩臣、常寶坤(小蘑菇)、李麗華、謝添,還有馬三立和常寶華等各界文化名角。
1992年春天的一天下午,天氣乍暖還寒。時間已是臨近關門了,忽然急匆匆來了一位顧客,他一邊擦著汗,一邊問道:“這是奶酪魏家的店嗎?”當時正在收拾炊具整理物品、清點原輔料的魏廣祿和藹地對他說:“您別急!喘口氣,您買什么?”這位先生說:“剛剛去醫院探望了病中的溥杰先生,溥杰先生說特想喝‘奶酪魏的奶酪。因為您家奶酪在老北京特別有名,溥杰先生過去常吃您家的奶酪,覺得味道正宗!”魏廣祿略帶點歉意說:“對不起!今天的酪已經賣完了,明天您來我一定準備好。”
魏寧對我說:“當時老爺子還真沒想過溥杰是不是名人,是不是需要‘特殊照顧。只是覺得‘奶酪魏無論是從前拎著大桶在戲園子前做生意,還是在門框胡同門臉房做坐商生意,都是以誠信待客而贏得回頭客,無論顧客有什么樣的要求都盡量滿足。”
奶酪制作的工藝流程的特點是不單做,一做就是一批。首先,將鮮牛奶放鍋中燒沸,加入白糖攪勻,放在陰涼通風處涼涼;將干凈輔料瓜子仁、葡萄干、山楂糕放在消毒的碗里;將適量自制的米酒慢慢地倒入涼涼的牛奶中,攪拌均勻盛在準備好的每個小碗內;再將所有小碗放在盤里后,放到烤箱烤至凝固成型;烤好后冷凍三四小時才最終制作完成。
所以魏廣祿老先生十分客氣地說:“麻煩您明天來,我做好了一定給您留著!”第二天上午約11點左右,這位先生還真又打了個出租車來了,老爺子將早已打好包的幾份奶酪遞給他,他連聲道謝。在付過錢后,他又要了一份奶酪,坐在店里親口品嘗,邊喝邊贊不絕口!后來,這位先生曾經專程登門拜訪過魏廣祿老爺子,訴說自己在美國定居,美國的奶制品無論從銷量還是消費量都很大,但他覺得沒有咱北京“奶酪魏”制作得精細,口感這么好!他邀請魏廣祿到美國去開店,但被老爺子婉言謝絕了。他回到美國后,在洛杉磯的一家報紙上刊發了半個版的文章,介紹北京的“奶酪魏”。
1990年代初的一天,87歲的老舍夫人胡絜青來到奶酪魏牛街店。當時的胡絜青老人精神健碩,真不像80多歲高齡的耄耋老人。老人不用人攙扶,一進門,就坐在店里的長條板凳上,嘴里念叨著:“還是坐著這長凳子舒服!”胡絜青一連氣兒吃了兩碗奶酪,很高興地對魏廣祿老爺子說:“30年了,你家的奶酪還是那個味兒。”這一句“還是那個味兒”,彰顯了“奶酪魏”幾十年未變的品質,也是老人家對咱北京老字號優質品牌的肯定。

著名相聲演員馬三立最愛吃“奶酪魏”的奶干。1990年代的一天,馬三立的一位在北京的好朋友要去天津探望馬三立,馬三立特意囑咐這位朋友一定要從北京帶點“奶酪魏”奶干到天津。此人就找到魏廣祿老爺子,魏老一聽就趕緊準備并親自包好送到來人手里。后來這人從天津回來,還專程來店里代馬老表示了感謝!
“奶酪魏”的故事講的是北京老字號的一份堅守,是不忘初心,誠信經營的故事。這才是京味兒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