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月菊,1962年出生,2012年開始參與志愿服務。她是一名公共文明引導員,是倡導綠色文明出行的文明使者。在北京市順義區南法信地鐵站的站臺上,每天都會聽到梁月菊的聲音,“低碳生活,綠色出行,文明禮讓” ,這不僅是她每天要重復上百遍的口號,也是她一直銘記在心里的語錄。梁月菊以“3510”為標準,堅持綠色低碳出行:3公里步行、5公里騎行、10公里公交、遠距離綠色駕駛。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

梁月菊
多年來,無論風雨,梁月菊一直堅守在保護城市環境、倡導綠色文明出行的陣地上,她用自己的行動,為和諧社會、綠色環保事業奉獻著自己的微薄力量,用辛勞的汗水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還記得8年前,梁月菊剛剛進入公共文明引導員隊伍時,在公交站臺執勤的樣子——穿著檸檬黃的制服,舉著小旗,在公交車站為乘客指路,引導乘客有序上車,引導公交車進站,宣傳精神文明,綠色出行和公益環保。為了在上下班早晚高峰時段志愿服務,她每天早出晚歸,夏天酷熱,她的臉從皮膚白皙曬成了黝黑的小麥色。冬日嚴寒,梁月菊的腿凍成風濕,冷的時候腿用塑料膜纏上堅守崗位,她的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也擔心汽車尾氣和沙塵暴會對她的身體有害。但是這些都阻止不了她成為一名志愿者的決心,多年來,梁月菊的付出是巨大的,收獲也是顯著的,當然過程也是艱辛的。
經過國家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強化精神文明建設,政府對公交站臺的投資建設,文明引導員們的宣傳和維護,公交站臺美觀整潔,乘客有序排隊,公交車按線停靠,市民出行的安全得到了保證。她見證了市民乘客從無秩序上車到有序排隊的素質提升,見證了公交車從汽油車到燃氣車再到電動車的進化,見證了順義15號地鐵線路的從無到有,也見證了人民從崇尚開車出行到以綠色出行為時尚。這是歷史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很驕傲也很自豪地講,這也有她的一份功勞和奉獻。她告訴筆者:“我在工作時,看著大家上車過程從無序到有序,我的心里非常高興,成就感滿滿。自己所堅持的、所付出的,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對我來說,一切都值得。”
除此之外,她還積極帶動家庭參與綠色公益,為保護環境貢獻力量。她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購買了新能源汽車,她的女兒從上班以來每年植樹節都積極參加公司在懷柔舉辦的植樹活動,參加內蒙古治沙活動員工志愿者團。這都離不開梁月菊在社會公益與綠色環保的觀念上帶給孩子的影響。
梁月菊說:“我一直都在環保公益志愿者的長遠大道上砥礪前行,作為一名京城‘檸檬黃,我們是V·藍北京的參與者,我還是綠色城市的護旗手。我堅信我們的努力會讓北京的藍天再多一點。”
(順義區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