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曦


【摘 要】目的:比較乳酸亞鐵與常規鐵劑對缺鐵性貧血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比較應用乳酸亞鐵與多糖鐵復合物治療后,患者實驗室指標、療效及不良反應等。結果:治療6周后,乳酸亞鐵治療總有效率為90.7%,多糖鐵復合物為85.2%,兩組總有效率差異不顯著(P=0.157);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不顯著(P=0.105)。結論:口服乳酸亞鐵對IDA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依從性好。
【關鍵詞】乳酸亞鐵;多糖鐵復合物;缺鐵性貧血;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4.2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33--01
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在貧血中較為多見,治療以口服鐵劑為主。本研究通過對比乳酸亞鐵和常規鐵劑,旨在為IDA治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8例IDA患者,入選患者均確診IDA[1],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4例,男20例,女34例,年齡19~63歲,平均年齡(40.3±9.5)歲;對照組54例,男22例,女32例,年齡18~56歲,平均年齡(39.7±8.9)歲。兩組在年齡、性別、貧血程度等方面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及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采用非盲態下的隨機對照試驗,觀察組服用乳酸亞鐵口服液(通化金馬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4874),10~20毫升 /次,tid,于三餐后服用。對照組口服多糖鐵復合物膠囊(商品名:紅源達,青島國風高科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033),1~2粒/次,qd。兩組治療并觀察6周。
1.3 觀察指標
密切觀察患者臨床表現,對血紅蛋白(Hb)、紅細胞計數(RBC)、網織紅細胞(Ret)、血清鐵蛋白等。療效方面[2],顯效:患者貧血表現消失,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或Hb比治療前升高≥50g/L;有效:貧血表現顯著改善,Hb比治療前升高30~50g/L;無效:貧血表現、實驗室指標均無改善。總有效率計算顯效和有效的例數。觀察不良反應發生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5.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結果以表示,運用t檢驗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取c2檢驗。雙側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實驗室指標比較
如表1所示,兩組治療前Hb、RBC、Ret、血清鐵蛋白均無明顯差異,治療4周及6周后,Hb、RBC均較治療前有了顯著增高(P<0.05),兩組前差異不顯著(P>0.05);兩組治療1周后,Ret即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5),治療6周后,Ret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0.05)。治療6周后,兩組血清鐵蛋白均有明顯升高(P<0.05)。
2.3 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肝腎功能指標在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均正常。觀察組發生2例(3.7%)出現較輕的消化道反應,其中1例惡心、1例便秘;對照組為6次(11.1%),其中3例腹痛、2例腹瀉、1例惡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X2=2.16,P=0.105。兩組未見其他不良反應。
3 討論
在本研究的108例患者中,兩組選取的鐵劑分別為乳酸亞鐵與多糖鐵復合物,都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其中乳酸亞鐵組每支含乳酸亞鐵0.1g,鐵含量為24mg,治療IDA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0.7%,而多糖鐵復合物每粒含鐵69mg,總有效率為85.2%。從實驗室相關指標可以發現,兩組起效很快,Ret在治療后1周即出現明顯升高,表明鐵劑治療有效,而治療6周后Ret的下降表明RBC等恢復正常后,骨髓紅系的代償性增生變緩[3]。
不良反應方面,口服鐵劑治療最常見消化道反應如惡心、腹痛、便秘等,這可能降低患者的依從性,對藥物耐受不好者療效較差。多糖鐵復合物僅有輕度胃腸道反應,患者耐受性、依從性均較好。本研究觀察發現,乳酸亞鐵片僅會引起輕度的消化道反應,與多糖鐵復合物相比,患者的耐受性更好,不良反應更少。
綜上所述,乳酸亞鐵用于治療IDA療效顯著,且胃腸道反應較輕,患者依從性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紅細胞疾病(貧血)學組,邵宗鴻,張連生.鐵缺乏癥和缺鐵性貧血診治和預防多學科專家共識[J].中華醫學雜志,2018,98(28):2233-2237.
夏紅燈,胡天鈺,史德寶,等.鐵代謝指標對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性能評估[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8,53(9):1465-1468.
董巍巍,江穎藝.用三種不同的鐵制劑治療缺鐵性貧血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4):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