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萍
【摘 要】目的:分析針對性護理應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于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期間收治的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為分析對象,按照隨機抽取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0例,研究組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對比兩組護理后癥狀改善時間。結果: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發熱、流涕、咽痛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性護理措施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護理中效果顯著。
【關鍵詞】針對性護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良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33--01
前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臨床中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是鼻腔、咽部或喉部急性炎癥的總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受涼、淋雨、過度勞累等各種原因而導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使得原以存在的病毒或者細菌迅速繁衍,從而誘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其老年人、嬰幼兒、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易感染。采取相關的干預措施可以提高療效,增強患者預后,有助于患者恢復病情。為此,臨床多采用護理措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患者的預后,但常規護理方法對患者的護理缺乏針對性,效果較差。因此,本次研究選取本院于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期間收治的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為分析對象,對針對性護理應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期間收治的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為分析對象,按照隨機抽取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0例。納入標準:患者經醫師確診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現為咳嗽、鼻塞、流涕等;血常規檢查結果顯示白細胞計數多正常、淋巴細胞比例上升;當細菌感染時結果顯示白細胞增多;患者愿意服從護理安排,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伴隨其他嚴重疾病者、精神障礙者。研究組有男患者27例,女患者23例;年齡14-67歲,平均年齡(41.56±6.25)歲;疾病類型:普通感冒21例、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18例、扁桃體炎11例。對照組有男患者22例,女患者28例;年齡15-69歲,平均年齡(42.69±6.78)歲;疾病類型:普通感冒24例、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15例、扁桃體炎11例。患者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的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發現其兩組的男女比例、年齡、疾病類型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其措施包括護理人員遵照醫囑給患者服用藥物,并監督;告知其護理期間的注意事項包括飲食習慣、生活作息等。
研究組采用針對性護理方法,其方法包括:①心理干預,針對中老年患者可以對其講述該病的病因、治療方法等,同時告知其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藥物治療的效果及會產生的不良反應等,緩解患者不良情緒;針對未成年患者則采取聊天式的緩解心理不良情緒,同時可以給其書籍、播放輕音樂等;再向其講述治療后成功康復的同齡人,增強其康復自信心。②日常干預,針對性格較活潑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適當指導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能,同時指導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酒、多飲水;針對性格較安靜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主動跟其聊天,放松其對陌生人員的戒備,鼓勵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③知識宣教,針對對疾病認知較匱乏的患者,護理人員可將關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知識裝訂成冊,并每日重復對患者進行知識宣講,增強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針對對疾病知識有了解的,護理人員可給予其小冊子,讓其自由翻閱,同時可以以知識問答方法與患者進行知識競賽,增加患者對疾病知識冊子的興趣,從而能夠更好的了解。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其臨床癥狀消失的時間,癥狀包括流涕、發熱、咽痛。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所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用t檢驗,若檢驗結果為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流涕消失時間為(36.18±3.89)h,發熱消失時間為(24.15±2.48)h,咽痛消失時間為(37.15±3.45)h;對照組患者的流涕消失時間為(46.59±3.45)h,發熱消失時間為(31.15±3.48)h,咽痛消失時間為(46.14±3.14)h;研究組患者流涕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t=10.02,P=0.01),發熱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t=7.77,P=0.01),咽痛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t=9.64,P=0.01),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論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臨床中是頗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其多呈自限性,但發生率較高。該病全年皆可發病,尤其是冬季與春季發病率最高,這是由于冬季干燥、寒冷,而春季氣候變化快,使原本就存在于人體上呼吸道或者從外界侵襲的病毒或細菌迅速繁殖,從而誘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患炎癥部位多位于咽部、喉部、鼻腔,患病程度較輕者,經藥物治療后,其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患病程度較重者,由于治療不及時或缺乏護理措施進行改善的,則會誘發并發癥,而增加治療難度。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采取護理措施是不可缺少的。
本次研究發現,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發熱、流涕、咽痛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由此結果可知,針對性護理措施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護理中效果顯著。針對性護理中,對患者的年齡、性格、知識了解程度進行細分,再對其進行護理,可以有效的增加護理有效性。首先對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干預,針對患者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可以極大的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從而改善不良情緒,緩解焦慮、抑郁等。然后對患者日常行為進行干預,可以使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身體技能,從而縮短病程,降低發病率;最后對患者進行知識宣講,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程度,使其能夠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癥、治療方法、并發癥等,增強警惕心理。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措施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護理中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王春紅.目標策略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應用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9,25(5):72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