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愛鈴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全程優質護理對ESD治療上消化道早期癌的效果及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1月到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觀察的對象,利用隨機分組的辦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的例數為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及時接受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安排常規的疾病護理工作,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全程優質護理的內容,護理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和生存質量評分。結果:實驗組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接受全程優質護理后,患者的整體恢復情況更好且預后生存質量評分更高,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ESD治療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采用全程優質護理能夠有效提高疾病治療的有效率,提高患者的預后生存質量,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全程優質護理;ESD;內鏡黏膜下剝離術;上消化道早期癌;效果;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734.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33--01
社會發展,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也同時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結構,生活節奏加快,飲食不規律、不健康的人群也越來越多,這就導致了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消化道腫瘤屬于消化系統的常見疾病類型,多以惡性腫瘤為主,該病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加重具有極高的死亡率,給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巨大傷害。本次研究通過選取我院收治的共計40例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觀察的對象,分析了全程優質護理對ESD治療上消化道早期癌的效果及生存質量的影響,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到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觀察的對象,利用隨機分組的辦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的例數為2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齡為(49.1±2.4)歲,實驗組患者男性1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為(50.3±2.6)歲。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對于上消化道早期癌疾病的診斷標準;符合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手術條件;無手術相關禁忌癥;本次研究經過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配合本院研究工作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存在嚴重精神疾病或者溝通障礙;合并嚴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中途退出、死亡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患者。
本次研究選取兩組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結果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入院后均及時接受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進行治療,對照組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安排常規的疾病護理工作,實驗組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全程優質護理的內容,具體如下:手術前做好患者的體征優化,并開展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以人性化的態度加強和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的具體訴求,降低患者對疾病的恐懼,減少患者的應激反應,保障患者能夠積極的配合手術順利進行,做好手術器械準備,優化手術室環境,在手術開展的過程中做好患者心律、血壓、體溫的護理,積極配合主刀醫師開展手術,出現意外立即處理,保障手術的順利進行。手術結束后根據患者的清醒情況,對患者開展體位護理,如患者未清醒,則輕緩地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如患者已經清醒,則輔助患者保持半坐半臥的姿勢進行休息,同時密切觀察患者血壓、心律、呼吸的變化,如果患者術后血壓飆升,則要在臨床醫師的指導下合理應用降壓藥物,如出現感染,要合理應用抗生素。術后再次對患者及其家屬開展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該疾病的具體知識,并介紹手術的方法和預后情況,進一步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1],鼓勵患者積極配合醫院的護理工作。如患者術后因感覺到焦慮、悲觀,要加強和患者的溝通、交流,通過聊天的方式盡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輕痛苦,如實在難以忍受再合理使用止痛藥。在生活、飲食方面,醫護人員也要囑咐患者保持居住環境的通風、干燥和清潔,注意飲食的清淡、營養,不要抽煙、喝酒,適當外出鍛煉呼吸新鮮空氣,提高機體的抵抗能力。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通過對比兩組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的整體恢復情況和預后生存質量評分得出結果。
整體恢復情況:根據所有患者的具體恢復情況、癥狀改善和精神狀況等進行判斷,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具體的指標,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預后生存質量評分:通過護理人員向患者發放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質量評價專用量表,即是FDDQL進行評分,分為日常活動、睡眠、飲食、疾病控制、健康感覺這五項內容,本次研究主要對比睡眠和健康感覺具體數值,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生存質量更好。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統計所得所有相關數據均利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當P<0.05的時候,差異具有一定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恢復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具體內容可見表1。
3 討論
上消化道早期瘤臨床大多選擇手術進行治療,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2],相比傳統的開腹手術而言,該手術方式具有創傷小、出血量小、疼痛輕且恢復快的特點,成功率更高,對于患者的疾病治療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該手術需在患者的體內置入內鏡,因此可能給患者帶來心理和生理上的雙重應激,為了保障手術的順利進行和預后恢復,除了基礎的手術治療之外,做好全程優質護理干預也十分重要[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接受全程優質護理后,患者的整體恢復情況更好且預后生存質量評分更高,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ESD治療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采用全程優質護理能夠有效提高疾病治療的有效率,提高患者的預后生存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苑永青.ESD治療上消化道粘膜下腫瘤圍手術期護理技術進展[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7):194.
佘琬嫻.消化道腫瘤行ESD術的全程護理[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6):116.
施利娟.快速康復護理在上消化道病變ESD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51):9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