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田芬 張艾靈 雷紅云 周蕊
【摘 要】肛腸疾病術后疼痛令患者望而卻步,不愿忍受痛苦,疼痛與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麻醉方式、感染、水腫、大便、心理密切相關。該文就肛腸疾病術前、術中、術后疼痛的控制方法進行綜述旨在為臨床提供借鑒。
【關鍵詞】肛腸疾病 無痛管理方案 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R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33--01
疼痛是指組織損傷或潛在組織損傷所引起的一種令人不愉快感覺和情感體驗。隨著生活水平和對疼痛認識的提高,人們對鎮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1],1995年美國疼痛學會提出,疼痛已成為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四大生命體征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2]。肛腸疾病發病率高,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3],在臨床中要通過手術治療,因位置特殊,神經豐富,手術后創面較多,手術后每日都要進行大便,手術中及手術后的疼痛使患者產生恐懼,無痛成為肛腸手術患者追求的目標。近年來,我科綜合無痛技術,制定程序,建立無痛病房后,取得較好的成績,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隨機抽取300例,包含的疾病有痔、肛瘺、肛裂、肛周膿腫。納入標準:①患病為肛周疾病;②在本科室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③能正常交流。男性為158名,女性為142名,年齡為16-88歲。
2 方法
2.1 評估工具
目前,比較常用的疼痛評估量表有數字評定量表(NRS)、面部表情疼痛評量表(FPS-R)。為更加準確地幫助護士和患者評估疼痛的程度,本研究結合二種量表的優點制定符合科室的評價尺,0級(0):無痛;Ⅰ級(1-3):輕度痛,為間歇痛,可不用藥;Ⅱ級:中度痛,為持續性,影響休息,需用止痛藥;Ⅲ級(4-6):重度痛,為持續痛,不用藥不能緩解疼痛;Ⅳ級(7-10):嚴重痛,為持續劇痛并伴隨血壓、脈搏等變化。
2.2 程序化
要求一切按照已定的規章制度、日程安排、時間節點來執行[4],明確提高了護士的依從性,便于護士熟練掌握工作流程,有效提高護理質量。科室建立了以肛腸科主任為組長,以副主任、護士長為副組長,以主管醫師、責任護士為主導,麻醉師、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的疼痛管理小組。
3 無痛管理具體實施
3.1 術前護理 告知患者術前一晚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以清淡、少渣易消化的食物為宜,如稀飯、面條、湯;術前晚清潔灌腸;引導和術后的患者進行交流,解除心理壓力;護士對患者疾病的輕重、麻醉、病種、年齡及性別進行耐心細致的講解;測量患者的T、P、R、BP、血糖;耳穴壓豆。
3.2 術中護理
麻醉醫師根據病人情況,選擇麻醉方式,一般以骶麻為主;護士給予心理護理;手術結束給患者一杯葡萄糖水,及時補充患者身體需要,體現護理的人文關懷。
3.3 術后護理
3.3.1 手術當天
3.3.1.1 一般護理 患者回病室后,由護士、手術室人員共同抱患者至病床,同時交接病人,記錄時間生命體征,局部有無滲血等;讓患者平臥2小時,護士在前2小時內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外敷料;2小時后重點觀察疼痛、小便是否自解,對于排尿困難者進行指導、誘導排尿;護士盡可能幫助患者完成基礎護理。
3.3.1.2 飲食護理 指導患者無渣飲食,如藕粉、湯等,解釋為何要無渣飲食,避免過早大便引起疼痛、出血;告知患者適量飲水。
3.3.1.3 遵醫囑正確用藥 幫助患者口服第一顆止痛藥,起到預先鎮痛的效果,6小時后再服一顆。控制疼痛能有效地抑制應激反應,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保證手術質量。有研究提示注射曲馬多、利多卡因、亞甲藍等方法控制疼痛,我科抽取300例,有18例使用曲馬多肌肉注射。用口服藥代替注射,既減輕了病人的痛苦,又減少了費用。
3.3.1.4 疼痛評估 護士于術后6小時進行第一次評分,統計結果顯示,重度以上疼痛人數是45例,比例為15%,有研究顯示,重度以上疼痛的比例為21%。
3.3.1.4 心理護理 術后疼痛是肛腸手術的首要并發癥,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時有效的對癥疏導。
3.3.2 術后第一天
鼓勵患者繼續飲用無渣食物,觀察患者的外敷料有無滲血滲液,實施個性化護理。本研究統計顯示,重度以上疼痛人數是29例,比例為10%,未使用注射類止痛藥。
3.3.3 術后第二天
重點是教會患者第一次進行中藥坐浴,必須要泡夠1小時,目的是讓填塞肛門的紗布濕潤,為換藥時緩解疼痛起到關鍵作用,統計顯示取紗布時疼痛為重度的有6例,比例為2%;及時讓患者進食,要求足量飲食;護士根據病種按時發放中藥,每日換藥2次,大便后及時中藥坐浴并換藥;詢問患者是否解大便,大便時疼痛反應,有無出血等,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對癥處理;囑患者盡可能休息,能躺不坐,能坐不站。
3.3.4 術后第三天至出院
常規觀察患者的飲食、大便、睡眠、出血、疼痛,尤其是脫痔期有無出血,疼痛統計重度以上有1例,其余均為0分;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導,一周內不能洗澡,忌食辛辣刺激易發的食物,手術日算1月到醫院復查,注意休息。
4 小結
隨著舒適護理的發展,疼痛越來越多的被人們重視。目前國外對疼痛控制觀念有了根本的轉變,由以麻醉師為主體的疼痛控制模式逐漸轉向以護士為主體的對疼痛及時有效管理模式。無痛病房的工作模式,讓醫生、護士、患者及家屬共同常與到疼痛管理中。肛腸科護士的疼痛的觀察、評估、控制、心理疏導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夠隨時與患者溝通,及時向醫生報告患者的疼痛情況,盡量減輕或者消除患者的痛苦。無痛病房程序化工作模式的實施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疼痛,防止疼痛對患者造成的身心的不利影響,整體提升護理服務水平,對于患者的順利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更加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創優服務內涵。
參考文獻
胡樹紅.無痛護理在骨科臨床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0,7(3):130.
劉順莉,杜艷英,孟令民, 等.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質量與心理健康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1):143-144,145.
李慧,熊百煉,李秀娟.中醫治療失眠的研究概況[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S2):508-509.
魏革.護士長對程序化管理的認識與實踐[J].護理研究,2009,17(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