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裕 徐雄波 韋源源 陸建宇
摘 要:鄉村振興是新時期鄉村建設發展的主要路徑,而在實現鄉村振興過程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和創新的關鍵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以南寧市上林縣和隆安縣為調研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兩縣人才結構、人才培養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同時,分析得出兩縣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和導致問題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結合兩縣的實際情況提出鄉村教育振興的人才培養策略和下一步的工作方向,為上林縣和隆安縣在新時期提高鄉村振興工作水平、加強鄉村教育振興與人才培養和應用能力,繼而助力鄉村建設。
關鍵詞:鄉村振興;教育振興;人才培養策略;南寧市
一、 引言
鄉村振興,人才先行。在“鄉村振興戰略”快速推進的背景下,提升鄉村產業發展質量、促進鄉村文化和社會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同時,也是實現全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就目前來看,鄉村建設發展過程中人才短缺問題仍然嚴重,人才瓶頸已經成為限制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為深入了解上林縣和隆安縣實施鄉村教育振興,引進現代化人才的實際情況,我們在分管農村基層教育工作和鄉村建設工作領導的帶領下,對兩縣人才發展的基本情況進行調研,并得到相應結果。本調研通過設計微信二維碼網絡問卷對南寧市上林縣、隆安縣鄉村干部、駐村大學生、鄉村教師進行調研,共計輻射2480人,問卷完成度達到100%,問卷的有效填寫率為92.5%。
二、 調研結果
(一)調研區域人才隊伍建設情況
1. 人才隊伍建設整體情況
在參與調研的鄉村人才地域分布方面,本次調查中本地戶籍受調查者占比41%,廣西壯族自治區內戶籍占比75%,其次為來自廣東省(占比11%)、云南省(占比5%)、福建省(4%)、江西省(3%)、山東省(2%),區內人才遠多于區外人才,也說明當地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是以區內人才為主。同時,上林縣和隆安縣鄉村人才呈現出高學歷化、高水平化及年輕化發展趨勢。
2. 人才總體分布情況
目前上林縣和隆安縣教育系統和鄉鎮公務員及事業單位人才分布較為集中,擁有本科以上學歷及中高級職稱的人才占比較高,但總體來看這一數字與南寧市及廣西壯族自治區平均水平還有一定差距,人才規模總量較小、創新型人才缺乏,教師、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較多。
3. 各部門人才分布情況
首先,兩縣教育系統人才根據行政級別存在一定分布差異,在教師的學歷構成方面,高學歷教師(碩士及以上)較少,占比不足20%,本科和大專學歷教師占比最高,接近70%。在教師年齡分布方面,25~40歲以下青年教師與40~55歲中年教師比例大致相同,但縣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主要以40歲以上教師為主,高水平教師分布嚴重不均。
其次,兩縣黨政人才隊伍主要分布在縣級、鄉鎮級黨委、政府等行政機構和相關事業單位中,調查涉及的348人中295人為編制內人員,其中在編259人,空編36人,編制率84.8%。
(二)上林縣和隆安縣人才服務鄉村振興存在的問題
1. 鄉村基層干部組織能力問題
在鄉村振興的工作部署下,鄉村基層干部具有較高的學習與理解能力、規劃和安排能力,同時也要有實踐和苦干的意志和決心。而在實際調研過程中,大多數基層干部對鄉村振興戰略和具體實踐無法有效對應,大學生村官脫離農村生產生活實踐,無法有效組織變革農村生產力調整,統籌市場與資源的能力不足,往往存在自顧不暇的問題,導致“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局面出現。
2. 高素質人才引進困難,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缺乏
通過人才結構可以看出,上林縣和隆安縣高素質、高學歷人才占比不高,與鄉村經濟發展、產業建設有關的農技人員、管理人員仍有較大缺口,村鎮建設服務部門長期存在有編無人、人力配置不齊的問題,并且在人員招錄的過程中統一考試方法單一,專業型和技術型人才較難突破分數限制,因而導致為農民產業增收提供服務的專技人才短缺。
三、 可能的建議與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實施脫貧攻堅人才鍛造計劃
通過組建駐村扶貧工作辦公室,精選責任心強的優秀年輕干部,專職從事鄉村脫貧攻堅工作,培育大學生扶貧干部和農技服務團隊,同時開辦“農技小課堂”和“農民夜校”等,從農民隊伍中壯大基層農業服務人才規模。
(二)實施農村電子商務人才育苗計劃
采取“基地+人才”的定向培育模式,對接兩縣產業扶貧優勢企業和電商平臺,定向輸入人才進行培養,并結合特產電商運營和物流體系建設等構建電商教育體系,實現人才專業技能豐富化。
(三)實施農村鄉土人才培養和專業人才引進計劃
以農村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為依托,發現一批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積極弘揚工匠精神。積極實施鄉土人才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專業培訓和技能鑒定,幫助鄉土人才進一步拓展知識面、提升專業水準。與廣西大學、廣西農業大學等高校簽訂“產學”戰略協議,將人才定向培養與針對性引入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劉楊,李祥.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的教育境遇及時代使命[J].教育評論,2018(12):47-50.
[2]溫濤,何茜.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農村人力資本改造研究[J].農村經濟,2018(12):100-107.
[3]祁紅亭.新鄉賢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思考:以浙江省海寧市為例[J].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18(6):34-38.
作者簡介:林裕,徐雄波,韋源源,陸建宇,南寧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