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去大理,想去看看那一山、一水、一城池,想去感受那里的細雨綿綿、白雪皚皚,想去領略“風花雪月”的旖旎風光,也想去探訪金庸筆下的南詔國……
天空的底色是純粹的藍,肆意渲染在頭上,像是隨手打翻了天藍色的墨水瓶。暈染開的,是千絲萬縷的藍。那潔白的、沒有絲毫雜質的云,與蔚藍色的天空搭配,就好像明與暗有了顏色,碰撞出了不一樣的色彩。
從空中俯瞰,洱海的形狀宛如一輪新月,靜靜地依臥在蒼山和大理壩子之間。
遠遠望去,一面明亮的“鏡子”在陽光的照耀下晶瑩清澈,美輪美奐。唯美的天空,洱海波光粼粼的湖面,絡繹不絕的游人們,都映射在了這面“天空之鏡”上。我緩緩踏上臺階,“鏡子”悄悄映出了我的面容,讓我仿佛站在明澈的天空中。
如果說白日的洱海是嫵媚的,那么夜晚的洱海更添了一絲文靜。玉鏡高懸,清風徐徐,此時的天空已經像墨汁一樣濃黑。不妨乘船在洱海之上,看著湖面蕩起的陣陣漣漪,盡享極靜之美。
一條條被歲月磨得發亮的青石板路,貫穿著大理古城的繁華。
白日的古城是靜謐的。三三兩兩的游人漫步在石板路上,靜聽流水。當地人熱情似火,總會把上海罕見的水果贈予游人。輕咬一口,汁水充盈在口中,甜而不膩。走累了,便可去茶館小憩。“風花雪月”是這里著名的四道茶,前兩者甘甜可口,后兩者略帶苦澀,這味道讓人欲罷不能,回味無窮。
夜晚的古城則是動感的。夜深人靜,皓月當空,一條條酒吧街就開始熱鬧起來了。婉轉動聽的歌聲,璀璨奪目的燈光,激情動感的音樂,無不讓人精神振奮。這,才只是夜生活的開始。
大理古城正是憑借著“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魅力,俘獲了不少游人的芳心。
那是一間不起眼的小染坊,但那青墻黛瓦卻別有一番韻味。小院是由兩層樓房圍成的,一根根竹竿橫跨整個院子,竹竿上面晾著扎染過的布料。
出乎意料的是,板藍根竟是扎染的原料。
一位婆婆為我們示范扎染的步驟,只見她靈活的手指上下翻飛,細線在她手心里旋轉著,舞蹈著。爺爺則將布料小心翼翼地垂入染缸,為了不讓布料沉于缸底而導致染色不均,他用一根棍子挑著布料,沿著染缸內緣順時針攪拌著。
展開染好的布料,雖還未干透,但可清晰地看見藍色的精巧圖案點綴在純白的手絹上,充滿了古城風韻。婆婆微笑著把它遞給了我,她淳樸的笑容也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
“我停留的每一個地方都是一片風景,我走過的每一片風景都將是一段人生。”一路向西吧,去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