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蟲

位于浦東的森億智能對海量醫療數據進行深度整理、轉化分析和研究。攝影/孫中欽
作為浦東新區目前加快發展的六大硬核產業之一,數據港比起中國芯、創新藥、智能造、藍天夢、未來車來,似乎更看不見、摸不著。大數據是“川流不息”的,卻又是隱藏在背后的。正像張江集團專職董事張愛平所說,大數據根本的價值取向就是預測未來——不僅僅在商家通過顧客消費習慣預測商場銷售品類上起到作用,更會在企業降低能耗、城市公共安全領域發揮越來越多的作用。
數據港,是數字經濟的基石產業。過去五年,浦東的這一“基石”在不斷優化、強化——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經營收入年均增長12%,居全國前列。
如今,浦東聚焦數據港,將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推進銀行卡產業園、軟件園、信息園“三園”融合,提升張江人工智能島集聚度,拓展更多應用場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收目標力爭達到4300億元。在營收增長的同時,浦東更在探索各領域進一步的互聯互通。
一句話——5G來了,浦東,準備好了。
隨著20世紀90年代浦東的開發開放,國內第一家軟件園在這片熱土上誕生了——浦東軟件園的建設,成為浦東乃至上海、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進入啟動發展期的重要標志。
到了2012年,浦東啟動創建首批國家軟件名城示范區,推動產業進入繁榮發展期。以IBM、微軟、SAP為代表的跨國企業,以寶信軟件、銀聯數據、華訊網絡等為代表的百強企業,以展訊通信、萬得資訊、喜馬拉雅等為代表的創新創業企業在浦東落地生根,蓬勃發展。
回顧這段歷史,可以發現,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是浦東新區經濟密度最高、增長幅度最快、創新成果最多的產業,更已是浦東的老牌優勢產業。然而,這一老牌優勢產業真正駛入發展快車道,還是最近5年的事。在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經營收入年均增長12%的同時,目前,這一行業的從業人員,在浦東已達25萬人,人均營收超過150萬元,在全國名列前茅。軟件著作權達到3.3萬件,年均增長超過30%。
“他是一位CEO,她是一個設計師,他是一個程序員……他們是一個創業團隊。帶著夢想,在這里發芽。他們激情澎湃,扎根上海東部門戶,他們充滿年輕的悸動,選擇一座城鎮,種下一顆種子。他們,像所有年輕人一樣,為愛,為理想而奮斗。他們,有權利選擇更好的快樂地工作,快樂地生活。一切美好,從上海浦東軟件園三林園開始?!边@是2018年上海浦東軟件園三林園開園時的一段廣告語。這一總規劃面積達50萬平方米、總投資50億元的項目,既是上海市重大產業項目之一,也是浦東新區軟件信息產業轉型升級的標志之一。
原本提到浦東的IT業者,譬如“張江男”,十多年來給人一個刻板的印象,就是會編程序,卻不解風情。當三林園開園時,提出:“我們提供的不是一張辦公桌,而是一種工作方式。我們提供的不僅是簡單的空間,更有溫暖的社區。不僅是看得見的服務,更是有力量的扶持。不僅是現實發展的需要,更是創造發展的機遇?!边@時候,人們發現,浦東的老牌優勢產業正在風情轉身。按照張愛平所說,就是“通過大數據發現企業之間的關系,發現人與人之間各種可能的關系”。
在張愛平看來,大數據產業包括大數據的產生、存儲和數據分析應用。他說:“從廣義上來講,浦東與大數據相關的企業數以千計。當然,如果單以大數據分析企業的數量而論,浦東大數據企業的數目會少一些,但卻是在茁壯成長的?!鼻铱慈绾巫聣殉砷L——以三林園為例,其將吸引超過200家科技企業入駐,年營業收入超過200億元,將成為上海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新的產業基地及集聚區。
預計,到2025年,浦東新區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收規模達5500億元,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0%。
與三林園不同,臨港科技城將以工業互聯網數據為核心,吸引國內外工業互聯網企業落地融合。2019年11月20日,“臨港新片區國際數據港啟航儀式暨簽約儀式”在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舉行,當時披露——國際數據港將以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為核心,建設覆蓋整個新片區的工業互聯一級解析節點,探索工業數據及節點解析交換互通業務、工業互聯網數據互聯互通和標準認證業務;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為服務對象,探索以企業為基礎的二級解析節點建設。在此基礎上,力爭擴大行業、企業類別及數據流向,吸引中外企業將跨境科創研發相關的生產數據中心、設計數據中心、智慧城市數據中心等落戶。
以生物醫藥為例。上海寶藤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樓敬偉稱,大數據可以為三甲醫院提供分子診斷分析。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大數據還能助力遠程醫療、遠程手術。寶藤非??春迷谄謻|發展這一產業。
2019年5月,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在上海啟動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上海市政府支持建設上海(浦東新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打造人工智能核心產業集群,推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建設人工智能創新支撐體系,種種努力,浦東從加強組織領導、整合政策資源、加快改革創新、建立標準制度、強化資金保障等五個方面進行保障。預計,到2025年,浦東新區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收規模達5500億元,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0%,在產業規模、增加值規模、百億和十億企業數量方面實現倍增。
上海社科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認為,數據港的建設,在營收增長之外,更可觀之處在于讓未來生活更美好。
浦東新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企業服務中心主任蔣紅軍曾提到大數據支持的一網通辦帶給企業、社會的好處:“‘一網通辦的‘一,就是要打造網上總門戶,企業辦事就會更方便,只要到統一的門戶當中,就可以辦理各種各樣的事情?!W是一個大網,是線上的網、線下的網,實行線上線下融合。‘一網通辦這個‘通字是核心,主要有三種做法,一是‘一網通辦,二是‘全市通辦,三是線下的服務模式,也是我們浦東新區率先推出的,叫‘單窗通辦。‘辦就是一次辦成,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目標。”
蔣紅軍認為,隨著數據港的建設,一個嶄新的,比目前的一網通辦更便捷,擁有更好的互聯互通的浦東將展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