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逸
相信中美關系有較高概率重新達成新時期的戰略穩定。
2020年的美國總統選舉,在各方高度關注下,迎來了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的結果。不管相關的爭議會持續多長時間,但這種看似出乎各方意料之外的結果,本質上仍然是美國國內政治合乎其自身演化邏輯的產物。對來自中國的研究者以及觀察者來說,毫無疑問,更加重要的當然是中美關系未來的發展。整體看,刨除在戰術或者細節層面的不確定性,基本可以研判,中美關系將在新時期達成新的戰略穩定。
中美關系新時期的戰略穩定首先將回歸客觀實力變化的基本面。從20世紀40年代末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立至今,70余年中美關系發展的真正基礎,依然是中美兩國總體實力的對比,以及對這種客觀實力對比的主觀認知。一個基本的事實是,什么時候各方,尤其是美方,對中美實力對比變化的主觀認知更加貼近客觀現實,中美關系就更加容易進入一個穩健和良性發展的建設性階段;相反,錯誤認知將導致中美關系進入本可以避免的摩擦、沖突乃至碰撞之中。相信在選舉之后產生的新一屆美國政府之中,2020年8月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的“靈魂之問”,即美國是否準備好與中國和平相處,將引發更多積極應對的思考。中美關系因此也將獲得進入新戰略穩定的必要前提。
中美關系新時期的戰略穩定同時要求美方能夠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無論是看歷史,還是看2017年以來的現實實踐,中美關系發生波折的絕大多數場景,都源于美方不負責任的政治表態;尤其是在美方相對實力處于相對弱勢的情況下,美方認為可以通過主動“放炮”形式對華極限施壓,除了惡化中美關系之外,不會因此收到任何效果。對所謂的“極限施壓”,美西方有越來越多的精英開始表現出厭倦、厭煩乃至厭惡,因為他不但不能讓中國屈服,而且也在持續透支美方原來就不足的戰略資源,這也意味著這種惡化中美關系的舉措,正逐漸觸及某種邊界,開始要往回調整了。這就是所謂的動態自穩定。希望在政治選舉年過去之后,美方能夠重新回到中美歷史上形成的良好關系的氛圍之中,大幅度削弱別有用心的第三方進行惡意滲透的空間與可能,為中美關系的良性健康發展奠定積極的因素。
中美關系新時期的戰略穩定同時要求中美兩國能夠真正以21世紀的開放認知,去認識和理解當下中美關系的核心需求。中美兩國合則兩利,在2020年的今天,這句話解釋了中美兩國在面臨全球化沖擊和挑戰時的基礎與能力。毫無疑問,有效的合作,對推進中美兩國新時期關系的良性發展,具有相當顯著的建設性影響。尤其是美方部分政客,應該盡早實現有效的認知調整,構建對中國新的認知。從2020年的實踐看,對中國而言,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就是用各種辦法幫助美方修正和調整自己的認知,從而在正確認知的情況下,推動中美關系的良性變革。
美國的選擇很清楚地告訴人們,美國民眾無意充當霸權的ATM取款機,無意無限制地承擔美國充當霸主而必須支付的成本;對美國的觀察,必須首先回到美國人民的選擇基礎上,去認識和理解美國人民對美國護持霸權的意圖和能力。美國現在的問題是國內政治結構,過于強調黨派利益,無法解決問題;美國國民的教育以及文化,傾向于出了問題找其他人的原因,不愿意承認自己有問題。
中國古代俗語說,否極泰來。相信中美關系在經過這一輪復雜變化和變動之后,有較高概率重新達成新時期的戰略穩定,并因此獲取更多的溢出的外部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