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慧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9)
(1)旅游英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構成要素。導游職業能力主要指導游服務隊伍在為游客服務過程中所具備和體現出來的技能和專業素質核心素養,包括職業品質、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三個方面。其工作職責包括講解服務、帶團服務、生活服務、安全保障等,這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職業技能作為導游人員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旅游人才的職業素養提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高職旅游英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現狀。導游職業技能和道德素養影響旅游活動的開展,學生職業能力建設關乎學校未來發展。經過走訪、調研,導游相關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現狀堪憂。首先,學生對自身所學專業認可度不高;其次,大多數學生在語言技能上比較欠缺。以S 學院為例,80%的學生英語語音語調有所欠缺,只能用中文進行講解;最后,旅游英語專業的學生講解禮儀及講解技能有所不足,不能很好的進行導游講解服務。
(1)授課方式和授課觀念陳舊,語言、專項技能欠缺。當前,我國絕大多數高職旅游英語專業授課方式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較深,教學過程重理論輕應用,忽略了學生專業技能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旅游英語專業教學應該脫離原有的教學場所,進入實景進行景點講解,實現教學效果的新突破。與此同時,語言技能的培養,應該改變以往局限于導游詞的背誦,進行現實的帶團講解。S 職業學院由于旅游英語專業2018 年才開始招收學生,實習基地尚未完善,在平日的教學里,專業教師只限于要求學生會講導游詞,而沒有實際考察學生的現場講解技能。
(2)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學生技能發展滯后。當前,我國旅游英語專業的教學側重于理論教學,學生實際工作技能的提升被忽視。理實一體化教學缺乏自身獨立的教學體系,成為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此外,旅游英語專業教學過程中,理實一體化程度較低。由于對實踐教學的理解存在偏差,實踐教學被等同于實踐技能操作的培訓,日常教學中的認知實習和專業課程實習的時間常常不能得到保障,許多實驗都集中于對理論知識的重復性驗證或是對行業崗位操作技能的訓練,綜合性實習也多淪為學生的頂崗實習,實習內容單一,很少能接觸到中高級崗位的管理實習。
(3)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不完善。旅行社作為以營利為直接目的的企業實體,規模大小不一,可大規模吸收學生實習實訓的企業少之又少,直接局限了學生的職業技能實踐??晌{的企業又缺乏系統的培訓,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從業熱情。此外,由于旅游英語專業是S 職業學院的新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尚處于建設階段,各種實訓設備不完善,教學過程中學生實際職業技能的培養受到了一定局限。
產教融合是指將教學與市場經濟、企業單位等相融合,變傳統的校內理論講授為采用校企合作式的理實一體化人才培養方式,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基地,推廣學生進入企業學習,提高其崗位技能。實踐教學應該作為一門獨立的系統化的課程設計,將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作為重中之重。
(1)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的意義。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的建設,可以依托現代化教學設備,生產性實訓功能齊全,給學生提供真實的仿真實踐環境,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和職業能力的提高,為學生參與各種職業競賽提供條件;積極引進旅行社、景區管理企業、酒店、展覽館、會展服務公司和社會力量參與實訓基地的日常管理與運營,促使學校把教學內容融合到項目研究和生產過程中,增強學生實操技能培訓與考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實訓基地的項目化操作,有利于理論課教師融入企業真實項目,解決實際問題,以此不斷檢驗林潤成果,也有利于企業產生更大的效益,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2)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的目標。旅游英語實踐教學模式立足于形成以學生自主性學習為中心的教學形式,加強學生旅游業務技能的培訓、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旅游職業意識的培養與塑造,努力建成資源共享的“2 中心6 室”旅游綜合技能實訓基地,基地建成以后,實現旅游實踐教學功能、生產功能、服務社會功能、技術技能鑒定考核功能等。
高職旅游類專業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以及職業規則意識,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引旅游企業入駐實訓基地,將企業營運與教學充分結合,實現“前店后院、工學結合”式的實踐教學基地;實訓基地與旅游企業合作,向旅游企業提供人才培訓和咨詢服務,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建設實訓基地為人才培養、員工培訓、職業資格鑒定相結合的多功能辦公區。
(1)建成資源共享的綜合技能實訓基地。緊密對接山西各大景區以及酒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校企協同建設旅游綜合技能實訓基地。基地分“2 中心6 室”,即基礎技能實訓中心(形體與禮儀實訓室、形象設計實訓室)、多功能仿真中心(語音室、會展/餐飲模擬室、綜合管理軟件實訓室、VR 模擬室)(表1)。基地采用校企合作運營模式,打造成山西旅游、會議、會展等服務領域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素質服務技術技能人才的孵化基地。

表1 旅游綜合技能實訓基地建設內容
(2)建立實訓基地常規化運行及考核評價機制。產教融合目標下,人才的培養既要滿足學校對于學生理論知識培養目標要求的實現,又要考核學生的實操能力。對于人才的考核既要進行學分制評價,又要結合企業的員工考核評價標準進行學生考核,達到“雙標準”人才培養。在此,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雙標準”一定要有利于人才的發展。同時,借鑒旅游企業管理制度建立的實訓室管理制度,并模擬旅游企業的管理運行模式進行嚴格管理,使實訓室與旅游企業“零距離”。
(3)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職業教育改革的著力點在于人才培養隊伍的培育,師資隊伍教學水平、人才培養技能直接作用于人才培養質量。產教融合、理實一體化的推進有賴于教師隊伍的建設。職業院校要積極推動校園“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注重教師隊伍理論知識以及專業實操技能的同步提升。同時,依托相關企業,推進學院“百師百企”、教師企業學習、教師企業實踐工程,推動教師實踐技能提升,在此基礎上豐富并提升教師的理論知識體系。進而搭建起校園名師工作室,推動學院專業教師對標“雙師型”教師這一發展目標。此外,還可以在校園建設專家工作室,吸引專家人才進入校園,指導學生專業技能。
職業教育對于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實現產教融合、理實一體化教學推進教育強國目標的實現,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機結合,從而優化旅游人才配置,創新職業院校與旅游相關企業合作途徑,優化職教服務產業模式,實現產教協同推動專業建設、校企互動開展人才培養,助推旅游英語專業職業教育的發展,為地方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撐和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