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玲
(江蘇省靖江市實驗學校天水分校 214500)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標準下,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要把學生放在課堂的核心,以學生為基礎來開展教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認知水平,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再結合快樂體驗式教學優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1.學習具有主動性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和思考往往是被動的,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知識,被動地學習知識,無論是課堂教學活動還是學習活動,都以老師的指導為中心,失去了自身對學習的主動性.在快樂體驗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的核心主要是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主動地去思考和探索知識,并且賦予學習更多的主觀能動性.除了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學習,也能夠通過自身的能力和思考去探索新知識,從而鍛煉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從根本上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質量.
2.學習具有興趣基礎
俗話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也主張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這個“樂”不僅是教師需要把學生所感興趣的知識結合教學內容中來為學生展開知識的補充和講解.在此基礎上,還要提高學生對學習和課堂的興趣,來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學生對課堂保持一定熱情的前提下教師才能夠充分地把學生學習變得更加主動和靈活.在快樂體驗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給學生的學習生活融入更多的新知識,真正實現初中數學課堂的寓教于樂.
3.學習具有實踐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教師當下的教育活動不僅是要給學生傳授新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理論涵養;還要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能夠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課堂學習的實踐性,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有一定的鍛煉.
隨著現代化教育技術的發展以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所接觸到的學習資源質量越來越高,學生的理論文化素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學生很難把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在快樂體驗式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帶領學生學習如何把所學知識進行合理的運用,把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力轉化為自身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1.創設教學情境
為了給初中數學課堂帶來更多的新素材以及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提高課堂的直觀性和形象性,這也是快樂體驗式課堂教學活動的基礎環節.在一定教學情境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學習更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夠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和思考,提高學習的效率,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如何測量旗桿”這部分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問題情境,提問學生:你們覺得學校升旗臺上的旗桿有多高?為什么會這樣認為?如果讓你去測量,你會采用怎樣的方式?你采用這種方式測量的原因是什么?在帶領學生正式學習前,先讓學生圍繞學習內容進行一定的思考.有的學生會想到用標記的方法來測量升旗的拉繩,從而測量旗桿的高度;有的學生會想到利用小棒及陰影和旗桿及陰影的比例關系來求旗桿的高度;有的學生會想到把升旗繩拉成斜線后構成直角三角形來求解旗桿的高度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后得到的結果.對于這種開放性問題教師要多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從課堂教學到生活素材都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之于學習和生活的意義,才能夠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2.實施教學計劃
教師在正式進入課堂教學前,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來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以及教學目標和教學手段的制定.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情境是教學的基礎環節,在這一環節之后,教師要根據教學計劃來實施方案,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后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來激發學生對課堂的求知欲,才能夠提高學生在思考和學習過程中的效率.在實施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教師要保證師生關系的平等交流,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才能夠讓學生在沒有心理負擔的基礎上和老師進行知識的交流與合作.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加強對教材的理性知識指導,提高學生對部分邏輯性較強、較復雜的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下進行快樂的學習.

新課程的改革在我國現階段的教育過程中推進的力度越來越大,也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為了讓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和標準,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快樂體驗式教學,明確開展教學工作和教育活動的目標,并通過實際的教學手段去實現教學目標.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幫助學生鍛煉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并且在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和理論涵養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提高初中學生的核心能力和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