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風
廣州珠江新城對岸,一所學校掩映在高樓和綠樹之間,純白的校舍連接著珠江碧水,碧水連接著無際藍天,藍天下的紅色操場又連接著綠草紅花。這所美麗的學校就是廣州市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北校區),第二實驗小學還有一個南校區,是由原來的江海小學合并而來。校長林秋玉告訴記者,學校極力創立教育民主和公平,保持北校區“精致教育”和南校區“溫潤教育”的辦學特色,通過愛與意志、剛柔相濟的“人格教育”,使進入學校的每一位孩子都獲得關愛和幫助,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把人格教育作為第一教育
林秋玉校長認為中小學時期是可塑性最強的階段,是形成健全人格的關鍵時期。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嚴格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人格教育”作為第一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愛與意志。這是推進素質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促進學校高水平內涵式發展的重要舉措,同時有助于學生道德、情感、意志、信念等意識、能力的養成,對于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引導學生成長為一個獨立而強大的人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集團圍繞“把人格教育作為第一教育”的核心觀念,構建了具體的課程與教學體系,并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實到教育教學中:一是“培根教育”,以德育為根,涵養學生愛與意志。集團把德育作為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情感教育的基礎,致力于培養身體好、學習好、性格好的“新三好學生”。二是“食物教育”,發展學生的感恩意識、責任意識。集團致力于構建食育本位自食其力的勞動課程體系,鼓勵師生參與家務勞動、學校勞動和社區服務,尤其重視以食育為中心的勞動課程。三是“家庭教育”,培養學生規則意識。集團開發和利用家庭與社區教育資源,加強家校合作,并以工作坊、專題講座、讀書沙龍等方式,為家長提供優質家庭教育課程資源,鼓勵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南北校區因地辦學“和而不同”
目前,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有南、北兩個校區,南校區原為海珠區江海小學,于2018年1月合并到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校區。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為正確處理校區的統一理念與特色發展,兩個校區在發展過程中遵循“和而不同,共同發展”的宗旨,在確保兩個校區攜手并進、共同進步的同時,實現兩個校區的個性化、特色化發展。
一方面,兩個校區依照集團辦學的核心理念“把人格教育作為第一教育”,圍繞著集團總校訓“剛柔相濟,文質彬彬”,確立了統一的指引學校發展方向、凝聚學校發展共識的辦學愿景,并依照集團化辦學目標,重點將培養學生的美好人格放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將德育課程作為第一課程。其中,北校區確立“精致教育”辦學思想,形成以“追求精致,化育全人”為核心理念,秉持“五觀”(差異觀、細節觀、過程觀、品質觀、幸福觀)與“二為”(事之為、人之為)皆精彩的特性;南校區確立“溫潤教育”辦學思想,形成以“柔澤才品,愛暖人心”為核心理念,打造一個讓師生有美好回憶的溫情校園。前者培養“身心靈同歡 真善美共生”的全能學生,后者培養“德才兼修 溫暖自信”的溫良學生,從本質上而言,兩者都創新發展了集團的核心理念“人格教育”,剛柔并進,將學生的道德培養放在首要位置。
另一方面,結合各自的辦學條件及發展需求,兩個校區在辦學思想融合發展的基礎上,又各自打造了具有個性化、特色化的發展之路,重點體現在課程設置、教學管理、德育管理、環境建設、教室文化等方面。其中,北校區主要從精品意識、精當課程、精妙課堂、精良德育、精美環境、精細管理方面,打造學校的辦學特色;南校區則主要從潤正管理、潤朗課堂、潤澤課程、潤美校園、潤養德育方面,實施特色化發展。兩校區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差異既是學校實際發展的需求,也是學校特色化發展的體現。
保證辦學思想融入少先隊活動

為了將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的“人格教育”辦學思想融入少先隊活動中,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落實“新三好”學生的評選。學校德育處與集團內其他學校德育組共同研究,將原來的爭當“紅領巾小達人”變成了爭當“新三好”之星,主張從性格好、身體好、學習好三個方面,落實“新三好”之星的評選。同時,制定了嚴格且詳盡的評選標準,將“新三好”之星細化成十個不同方面的校園之星,使評選更具有指向性和可操作性,確?!叭烁窠逃笨茖W全面地融入學校少先隊活動。二是開展“九分鐘中隊議事堂”。旨在確?!靶氯谩敝堑脑u選質量,充分調動每位學生參與少先隊活動及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學校為每周的校園之星評選確立了一個有趣的名字——“九分鐘中隊議事堂”?!熬欧昼娭嘘犠h事堂”安排在每周五的午會,以小班會的形式召開,主持人是每班的中隊長或中隊委,會議內容是根據每周校園之星評選要求,投票產生每周的班級之星和校園之星。不僅有效推動了校園之星的評選,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組織力、參與力及競爭力,培養公正、民主意識。

以“精致教育”辦學思想為引領,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呵護每個孩子的天性,讓孩子體驗成長的幸福。一是組織策劃“童心向善”項目。開展了“雛鷹爭章”“校園之星”“最美班級”的評選活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及行為習慣。二是組織策劃“童眼視界”項目。開展了“小書蟲” 、“小義工”、 “小社團”等活動,在擴充學生視野的同時,挖掘并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三是組織策劃“童采飛揚”項目。開展“禮儀日”、“才藝周”、“節慶月”等活動,為學生的才藝特長搭建了展示的平臺,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逐步引導學生會玩審美游戲。這些少先隊系列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發展為“身心靈同歡,真善美共生”和“德才兼修溫暖自信”的時代新人,使“精致教育”、“溫潤教育”的辦學思想在兩校區得到了具體外化。
圍繞身心特點和時代主題打造品牌活動
林秋玉校長表示,當下要圍繞時代標準和少先隊員身心特點打造活動品牌,正確引領少先隊員的思想,培養他們成為新時代的接班人。
一是要圍繞少先隊員的身心特點來展開。要結合學生的學齡特點、興趣愛好等,策劃了主題豐富、形式多樣的少先隊活動,確保每位學生都可以從活動中收獲成長的幸福,這為青少年思想的引領以及少先隊品牌活動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二是要依托學校辦學思想及文化內涵來展開。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就是通過“精致教育”、“溫潤教育”辦學思想為引領,確立“身心靈同歡,真善美共生”和“德才兼修 溫暖自信”的育人目標,從而有計劃、有節奏地開展少先隊活動。
三是要圍繞時代發展需求來展開。結合重大節慶日,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策劃了“節慶月”系列活動,設計了體育節、讀書節、科技節、藝術節、志愿節等12個主題各異的少先隊活動。多樣的活動讓學生獲得了歡愉與成長,真善美的價值觀也在無形之中感染了學生,引領了學生的思想養成。
四是要依靠外界的支持與配合來開展。家庭資源、社區資源等校外資源擴寬了青少年成長的路徑,為少先隊品牌活動的建設注入了活力。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充分發掘與利用校外資源,加強家校合作,鼓勵家長參與到少先隊活動中。例如,在新冠病毒肺炎防疫期間,學校呼吁家長把親子勞動和親子游戲作為在家學習的第一課程,鼓勵家長參與到“在家學習”計劃中,協同共育,強化少先隊員的勞動與生涯教育,開展德育小課程項目學習。此外,加強與社區、文化站等機構的合作,與珠江帝景苑社區、赤崗街文化站、助勵社會服務發展社等開展少先隊活動,拓寬了青少年的學習視野,助力了少先隊品牌活動的打造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