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新興媒體層出不窮,融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在融媒體的大環境下,民眾雖然可以通過更多的渠道獲取信息,并參與其中發表自己的見解,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再加上民眾對事件的認識不夠全面,導致輿論導向難以正確把握,有可能產生不利的社會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權威媒體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更需要正確發聲,提升輿論的引導力,宣揚正能量,將“真實的聲音”更多、更廣、更好地傳到廣大人民群眾中。
近些年來,網絡媒體發展迅速,傳播人數和受眾人數與日俱增,網絡輿論的影響也變得越來越大。網絡的信息傳播速度和能力是傳統媒體不能比擬的。在網絡新興媒體出現的初期階段,網絡輿論一般都是跟隨主流和權威媒體而產生。隨著網絡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部分信息傳播呈現出“倒掛”狀態,很多熱點新聞都是先由網絡新興媒體爆出,然后權威主流媒體才進行被動跟進,同時對熱點事件進行擴展報道,發表觀點,對其中不真實的信息進行辟謠。如果主流權威媒體只是跟隨網絡輿論,那么輿論引導的作用就非常有限,很多民眾先入為主,對權威媒體的報道存在懷疑態度。新聞宣傳是權威媒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權威媒體具有傳播先進文化、積極引導社會輿論的責任和義務,權威媒體應該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增強自身輿論引導能力,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弘揚社會正氣,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
那么,權威媒體要想在輿情事件發生之后快速、有效地進行輿情引導,最直接的一種方式就是借助網絡發聲。權威媒體一定要著力加強網絡傳播能力的建設,如微信公眾號、微博、自建的媒介傳播平臺等。首先,要加強對這些平臺的日常維護,積累訂閱、關注、下載的用戶,以獲取更多的關注度,從而保證輿情發布之后可以有更多的民眾關注到權威媒體的發聲。其次,提升主流媒體輿論引導力。在輿情事件發生之后,權威媒體網絡渠道要采取各種方式擴張發聲的廣度和深度,在眾多新聞平臺形成熱點新聞。例如,權威媒體可以借助新浪、騰訊等商業網站,加強與商業網站在輿情引導中的協同配合,從而形成正面輿論的規模效應,實現網絡輿論正向引導。
我國目前正處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轉型時期,這一階段,新興媒體層出不窮,各媒體之間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有些媒體為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傳播信息時容易貼標簽、做標題黨等,導致民眾在接收信息時出現認知偏差,表現出一種“二元對立”式的解讀,比如潛意識將新聞事件中的人和事簡單地劃分為強弱、貧富等很多對立面,這種解讀方式容易導致事件的真相嚴重偏離,產生不良后果。有些自媒體在解讀新聞事件時也存在強調突出對立面的情況,并表現出對立矛盾的不可調和,這對于民眾的輿情解讀以及再傳播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因此,加強權威媒體輿情矯正方式的建設十分迫切。權威媒體傳播信息除了利用網絡渠道外,還需要綜合利用電視、報紙、廣播、雜志等多種媒介形態,以便更好地對輿情進行報道和矯正。在對輿情進行矯正時,權威媒體需要不斷拓寬思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全面、深度地對輿情事件進行擴展報道,將突發事件發生的背景、地點、相關人物、過程、動態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第一時間傳達給公眾,從而對網絡信息的零散化、碎片化進行矯正,掌握輿情引導的主動權。二是深入評論網絡輿情事件,采用新聞評論等對網絡事件進行深度挖掘和剖析,注意發表正向觀點,矯正輿情的負面導向。三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傳播信息要真材實料,對事件的真相進行探求,務必做到信息準確無誤,向民眾還原真相,從而終止謠言,糾正不公正、不客觀的信息。在輿情矯正的過程中,權威媒體的發聲要保證公正客觀,向社會傳導正能量,同時要避免陷入與網絡輿論立場形成截然相反的對立局面,防止出現可以供網絡媒體和民眾調侃、消費的槽點,降低權威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在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空前,致使輿情發展出現快、進展快、結束快,很多輿論事件在網絡空間中基本具有10天的生命周期,3—5天達到白熱化,然后事件的熱度會迅速下降被新出現的事件所掩蓋。在新媒體時代,人們閱讀信息表現出碎片化特征,對一個事件的注意力持續不了太長時間,遺忘得非常快。
因此,在合適的時機發聲是權威媒體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選擇合適的時機發聲可以提高信息傳播的質量,讓其發聲獲得更多的關注度,實現發聲的目的。要想準確把握發聲時機,權威媒體要認真研究當前社會輿情傳播的規律。具體來講,權威媒體需要根據事件的不同,要么在第一時間對事件進行傳播,加強輿論引導,提升傳播時效性,這一點強調一個“快”字;要么找準一個合適的時間點對輿情進行全面深入的報道,揭露真相,這一點強調一個“巧”字。在輿情發展的后期階段,權威媒體要在不同的時間點進行信息的巧傳播,對各個階段輿論傳播的動向進行跟蹤報道,不斷引導輿論方向,鞏固輿論傳播效果。
近兩年,國內外傳播學界和輿論學界出現一個熱點概念,即“后真相”。這一概念主要是指當前社會,部分民眾面對網絡輿論并不去探求事件的真相,而是發泄自己的情緒,一旦民眾個體和群體的情緒得到宣泄,那么事件的真相就變得不那么重要,甚至到最后變成真相無人問津。目前,民眾對輿論事件的負面態度主要表現出以下幾種情緒,如憤怒、調侃、諷刺、憐憫等。因此,權威媒體要想提升信息傳播效果,提高發聲的權威性,就需要提升主流媒體的傳播藝術思維。輿論引導屬于“硬新聞傳播”,為提升傳播質量,需要在“硬新聞傳播”當中融入軟性的藝術以及智慧策略,從而提升新聞傳播的質量和效果。藝術思維有助于社會情緒的集中反映,藝術看起來無關緊要,其實無所不能。權威媒體應注重藝術思維能力的提升,有效地將其應用于傳播中,通過軟性的藝術思維及智慧策略,改善新聞質量,推動思想的解放。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權威媒體應該緊跟時代潮流,在進行輿論引導時一定要重視藝術思維的傳播,不斷解放思想,使民眾可以更充分地理解信息,引導民眾進行有益的思考,宣揚正能量,真正將民眾作為對話的主體,不斷提高新聞的質量及傳播效果。
隨著自媒體的廣泛應用,各類信息呈現出便捷復制、即時傳播的特點,民眾獲取信息量急劇增加,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無法進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斷,很容易出現群眾情緒失控以及網絡輿情事件。公共社會如果出現重大突發事件,任由謠言擴散可能會導致事件影響擴大,演變成聲勢浩大的公共事件。權威媒體在重大突發事件中對網絡謠言的應對以及主流信息發布的及時與否、權威與否等決定著事件的走向。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針對這種情況,權威媒體一定要做好“導航儀”,為新聞事件的走向指明方向,明確導向,不斷強化民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等權利,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傳遞正確的信息、澄清真相、消除矛盾、凝聚力量,這也是權威媒體的重要功能。對于網絡謠言,權威媒體不能采取回避的態度不作為,應該找到網絡謠言的源頭,在其出現伊始便強勢介入,準確、高效發布權威信息。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時代,權威媒體一定要認清社會媒體發展形勢,正確定位自身,明確自身的職責,積極進行創新,正確發聲,加強輿論引導,向民眾提供更具權威性的新聞信息,宣揚積極向上的理念,引導民眾正確看待新聞事件,并從新聞事件中獲得人生啟迪。只有這樣,權威媒體才能準確、高效地發聲,增強自身權威性,引導輿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