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2日,湖南省長沙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長沙新聞》在直播節目中正式啟動人工智能AI手語翻譯,虛擬主播閃亮登場。這也是人工智能AI手語翻譯技術,在全國城市廣電的直播新聞節目中的首次運用,這是長沙廣電宣傳創新的又一有力舉措,此舉為聽障人士收看電視節目提供了極大便利,彰顯了主流媒體的公益情懷和服務職能。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長沙廣電堅持守正創新,狠抓內容生產和形式創新,緊緊圍繞中心工作,精心策劃選題,臺(集團)領導和編委會成員帶頭深入采訪,創作精品力作,拓展融合傳播,涌現出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原創作品,探索出了一條城市廣電媒體優質原創內容生產的路徑,大力提升了主流媒體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一、高站位抓選題策劃。以臺(集團)編委會為抓手,強化了編委會對各媒體節目生產的指導、協調,每周召開策劃會,圍繞當前宣傳重點,加強主題策劃。成立了重點報道組,重點組織好新聞頻道《長沙新聞》欄目每日重點報道、新聞頻道“長沙觀察”微信公眾號每日深度觀察文章、融媒體專欄《總編輯調查》每周重點調查報道。圍繞脫貧攻堅、經濟復蘇、春耕備耕、生豬養殖、農村電商、交通整治、國企改革等重點內容策劃推出深度報道,重大主題報道策劃體現時度效的要求。如2月2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全省20個縣市脫貧摘帽。長沙廣電策劃團隊憑著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到這一重大新聞題材,當即派出兩路記者,分赴湖南省龍山縣等地,推出了重點報道《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長沙廣電反應迅速,緊扣打贏脫貧攻堅戰這一重大主題,敏銳地抓住新冠肺炎疫情這一特殊事件背景,于3月24日至4月27日推出系列報道《這個春天第一書記在忙啥》,生動記錄長沙駐村第一書記們在面臨疫情時的所作所為所想,在全國媒體中率先集中展示了第一書記敢于擔當、敢于作為的群體形象,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凝心聚力。該系列報道選題有高度,充分體現了采編策劃人員的政治站位高、敏感性強,報道選材重大又有貼近性。
二、俯下身真踐行“四力”。“說實話,察實情,總編輯在基層。”長沙廣電認真踐行“四力”,認真落實“走轉改”,于今年3月24日起,在新聞頻道、智慧長沙APP、“長沙觀察”微信公眾號同步推出的融媒體新聞調查類欄目《總編輯調查》,總編輯帶頭策劃采寫、臺編委會成員積極參與。帶著問題去調查,是《總編輯調查》的鮮明導向。《總編輯調查》欄目推出的開欄之作《這個春天第一書記在忙啥》,開篇就問,“今年這么大的疫情,會不會讓村里剛剛脫貧的貧困戶又返貧?”記者深入基層,與村第一書記同走訪同工作,通過深入調查,記者發現意想不到的困難的確不少,如貧困戶無法外出打工掙錢,種養產品難以銷售出去,家里大學生就業難,子女不方便上網課等,報道就圍繞第一書記怎么解決工作中的這些新難題展開,隨著采訪不斷深入,問題逐一得到解決。報道聚焦難點,用一線實情回答新冠疫情影響下脫貧攻堅的最后100米怎么跑。由于這些問題頗具代表性、普遍性,報道備受關注。為做好長沙幫扶龍山脫貧攻堅的報道,臺(集團)執行副總編輯率隊前往龍山,在六個多小時的長途車程當中,采訪團隊顧不上路途顛簸,在車上邊走邊議,當天晚上討論制定出了詳細的采訪報道方案以及在移動端和電視大屏進行融媒體傳播的方案。
三、重實效推融合傳播。長沙廣電注重融合傳播,提升傳播效果,持續推進內容+傳播,形成深度報道在多類型媒體平臺的良性互動,為受眾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原創內容,形成更廣泛、更強大的傳播影響力。如龍山系列報道在電視端、新媒體端發稿20余篇,并在智慧長沙APP上開辟“決勝脫貧攻堅”專欄,有4篇報道被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選用,所有報道都被龍山當地新媒體轉載,在長沙、龍山兩地引起強烈反響。“第一書記”在電視端播出,還在智慧長沙、今日頭條發布,在“長沙觀察”微信公眾號推送,在扶貧工作隊伍中產生了很大的反響,很多隊員轉發該報道,同時也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氛圍。《總編輯調查》每期報道都被“學習強國”平臺在首頁專題推薦,總閱讀量達800萬次,點贊達30萬次,多條稿件單篇閱讀量突破100萬+。又如,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長沙廣電全媒體平臺首發和集納相關報道7000多條(次),系列報道充分發揮電視媒體的制作優勢,文字、圖片、視頻有機結合,可讀性、可視化強,形成了獨家特色和核心競爭力,吸引了受眾的持續關注,并通過央視網、頭條號、微博、抖音等平臺全網分發,收看量超過2億,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長沙觀察”微信公眾號推出的《穿梭在武漢街頭的90后長沙小哥,你一定要好好的》,報道了曾受到長沙廣電資助的長沙小哥鄭能量,正月初一獨自開車前往疫情最嚴峻的武漢,在一線做志愿者的感人事跡一經推出,產生裂變式轉發,閱讀量14萬,引爆長沙、武漢兩地正能量。
四、強精品產優質內容。精品力作永遠是主流媒體最核心的競爭力。多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實現“個性化制作、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優質內容產品的閱讀率、到達率、點贊率、轉發率才能不斷提升,用戶規模才能不斷擴大,用戶黏性才能不斷增強,主流聲音價值增量才能真正實現。長沙廣電新聞廣播主創的新聞專題《“一個人”的籃球隊》,講述了16歲的少年葉沙因突發腦溢血不幸離世后,他的父母捐獻了他的部分器官,讓7名患者重獲新生的感人故事。該作品被國家廣電總局評為2019年第一季度全國優秀廣播電視新聞作品,實現了全國省會廣播電視臺在這一獎項上零的突破。作品主創人員應邀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向全國廣電同行分享了創作體會。今年3月,國家廣電總局將《〈“一個人”的籃球隊〉創制經驗分享》制作成課程,納入專題網絡培訓課程體系。今年以來,長沙廣電圍繞抗疫,精心策劃推出不少精品。如4月8日,武漢解封。4月9日,由長沙廣電城市之聲出品的系列新聞廣播劇《青春戰“疫”》在湖北人民廣播電臺湖北之聲和“學習強國”平臺同時上線。這既是對湖北和武漢的一次特殊“聲援”,更是長沙廣電為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輿論氛圍唱響的最強戰“疫”好聲音。該劇視角獨特,充分展現了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以“90后”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擔當奉獻的群體形象。該劇在中央、省、市20余家廣播頻率及融媒體客戶端上高規格發聲亮相,其中,“學習強國”平臺及新湖南門戶網站還在顯著位置為之開辟頭條大屏推送。又比如,5月16日、17日,由長沙廣電旗下中廣天擇傳媒出品的全民抗擊新冠疫情紀錄片《守護我的城》在湖南衛視、芒果TV《新聞當事人》欄目播出。5月18日,該節目在長沙廣電各媒體播出。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偉大的“戰疫”為背景,《守護我的城》攝制團隊與醫療、公安、社區、公益團隊等社會各界抗“疫”勇士,以及海外華人華僑、國際友人一路同行,深入武漢、長沙等醫療急救現場,聚焦“最美逆行者”和他們親歷的故事,展現一場場人與病毒搏斗的生命保衛戰,用離現場最近的真實記錄,將這段難忘的歷史銘刻在全媒體記憶里,銘刻在全民族記憶里。節目充分彰顯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崇高信念,播出后引發強烈反響。
五、活機制激內生動力。為進一步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進一步增強臺(集團)重大主題報道、重大活動的策劃、組織、引導、創新能力,全面增強優質內容供給能力,全面提高宣傳水平和精品質量,全面提升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長沙廣電積極探索以體制機制持續創新創造性開展工作,相繼出臺了《編委會工作實施辦法》《編委會獎勵基金實施細則》《宣傳創優獎勵辦法》等。其中,《編委會工作實施辦法》明確,臺(集團)編委會設立獎勵基金,對媒體建設和宣傳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宣傳作品、單位或個人進行特別獎勵。《編委會獎勵基金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了獎勵范圍和獎勵標準,獎勵范圍包括季度優秀廣播電視新聞作品、季度優秀網絡視聽節目,《總編輯調查》融媒體報道,在重大事件、重大主題報道中產生較大影響的宣傳作品、單位或個人,以及在推動廣播電視宣傳創新創優、媒體融合發展中有突出表現的項目、單位或個人等。《宣傳創優獎勵辦法》則進一步完善了年度政府獎的獎項設置,并適當上調了獎勵標準。通過建立健全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了采編播人員創新的內生動力,長沙廣電采編團隊鉆研業務蔚然成風,推動宣傳質量上臺階,促進了廣播電視的創新創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