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博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實現了由弱變強、由小變大的發展,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根據2017年統計數據,河南省民營經濟產值占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71%,貢獻了財政收入超過61%的主要來源,提供了超過90%的新增就業,也為自主創新提供了重要動力。《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報告指出,河南有13家企業入圍,在全國各省份名列第10,表明河南在全國民營企業中發展相對較好。然而,相比其他省份,如浙江92家、江蘇83家、山東61家、廣東60家民營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河南仍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從研發披露、投入和產出的角度,以河南省82家上市公司為樣本,分析了2006年至2018年44家民營上市公司創新發展現狀。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河南省82家上市公司對研發投入、費用進行披露的有75家公司,披露比例為91.46%,研發費用總額109.07億元。而44家民營上市公司對研發投入、費用進行披露的有41家公司,披露比例為93.18%,研發費用總額52.46億元,略高于河南省上市公司整體水平。同時,河南省開展研發活動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多,投入的研發費用逐年攀升,平均研發費用呈現上升態勢,特別是2015年后增加速度較快(表1)。

表1:2006~2018年河南省上市公司研發費用披露情況
根據河南省上市公司財務報告,2016年至2018年河南省上市公司整體技術投入比率分別為3.75%、3.81%和4.27%,同期民營企業技術投入比率分別為4.45%、4.71%和5.33%,均呈上升趨勢,且略高于整體水平。本文對各行業上市公司尤其是民營上市公司的技術投入比率進行了分析,發現近年來河南省上市公司普遍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民營企業研發投入力度更大。
截至2019年,河南省82家上市公司共擁有專利數31867個。其中,河南省民營上市公司擁有專利數44.86%,在農林牧漁業和信息技術業擁有的專利數均超過80%。
通過河南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現狀分析可以發現,河南省民營企業在產業結構上,相對集中在低端、低附加值的傳統行業中,如制造業、采礦業、電力、熱力、燃氣和水生產等行業。這些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較小,缺少自主創新成果,所以同樣也缺少主導產品和核心技術。然而,在中國經濟增速降低的新常態下,面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各種市場風險與技術保護風險,民營企業需要轉變發展方式,由創新驅動發展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轉變。近年來,河南省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大力發展新興的金融行業和互聯網+行業,也為民營企業提供了轉型發展的引導。為了生存發展壯大,民營企業必須加快整合資源、尋求轉型升級,通過增加研發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提高市場競爭力。
河南民營企業自身創新能力相對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意識不強。目前,許多企業的創新仍處在外觀設計、服務等方面,在技術創新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部分企業家觀念保守,缺乏順應形勢進行創新改變的勇氣。二是創新投入不足。河南省民營企業的研究經費投入強度僅僅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8%。雖然從現狀分析可知河南省民營上市公司相較于國有企業來說更加重視研發活動,更注重對創新、研發的投入,但和全國相比,創新投入處于較低水平,提升空間較大。三是管理創新不足。如今,多數民營企業因粗疏的管理方式、較低的效率、較高的經營成本、不注重創新的商業管理模式而面對不斷加大的生存壓力。
多數民營企業從成立之初就存在著人才不足的問題。一是高水平創新人才的缺乏。眾所周知,高校不僅為當地企業培養創新人才,也是創新發展的重要研究陣地。河南雖然有鄭州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和河南大學3所相對較好的高校,但是只有1所211大學、2所“雙一流”大學,缺乏知名高校和拳頭高科技專業,高技能人才和擁有核心技術的人才嚴重缺乏。另外,經過調查,發現河南省民營企業創新型、技術型企業家少,高學歷企業家少,企業家整體的創新思維能力不強。同時,特別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創新型科研技術人才、創新型管理人才缺失問題尤為嚴重。二是高質量培訓的缺乏。河南缺乏高質量的培訓機構和科研院所,對人才培訓工作重視度不夠,河南省民營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和科研技術人員能夠接受高質量培訓的機會有限。
截至2019年,河南省民營上市公司擁有專利14295項,取得了一定的創新成果。企業要想在創新方面膽子大、步子大,就需要保護知識產權,企業進行研發創新活動的投入才會不斷增加。和經濟較為發達、機制較為健全的省份相比,河南省在知識產權保護中仍存在如下不足之處,一是法律保護機制相對不健全。目前,河南省在包括知識產權這方面的法律體系存在著較大的問題,相關部門執法力量有待加強,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訴訟、舉證、執行過程存在較大困難。二是處罰力度小。在知識產權的創造方面,企業一般會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成本很高。被其他企業抄襲、模仿之后,處罰力度較輕,賠償往往不足以彌補虧損,從而對企業自身利益造成極大的侵害。三是保護意識不強。知識產權意識淡薄是目前的一種普遍現象,大多數企業對其重要性認識不足,未能制定出知識產權合理有效的保護機制,一旦權益受到侵害,就無法及時準確地維護自身權益。
1.加大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政策支持
民營企業進行自主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人員和資源投入,且存在一定的外溢效應。為了引導民營企業加大自主創新,政府應為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大力提供政策支持,幫助民營企業建立自主創新體系。民營企業對推動經濟發展不可或缺,其作用和地位日益凸顯,但值得注意的是,民營企業發展依舊障礙重重。政府理應發揮協調作用,推動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加強對研發費用的稅收優惠。民營企業的研發費用有限是阻礙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可以考慮加大研發費用的優惠力度,擴大稅收優惠范圍,將與研發費用相關的各類費用也都納入到稅收優惠中,同時因企業研發而產生的各類行為,如院校捐贈的技術資產,也可以納入稅收的抵免政策中,降低企業創新面臨的稅收成本,扶持民營企業進行創新活動。
2.優化營商環境,完善創新機制
不敢創新是廣大民營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造成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為切實提高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政府應該加大創新引導和支持力度,加大宣傳力度,注重保護和激發企業家的創新意愿和創新能力。政府應繼續優化經營環境,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則,鼓勵企業創新并制定獎勵制度,降低民營企業稅務負擔,積極幫助企業開展創新活動。
3.加大創新人才培養和引入力度
自2018年起,河南省舉辦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強建設人才強省,旨在加大高端人才吸引力度。缺乏創新型人才是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關鍵問題,政府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幫助。
第一,政府應當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從而培養社會和企業真正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第二,政府應當制定更多的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來到河南,并且愿意留到河南發展。第三,政府牽頭開展各種高質量的職業培訓,提升人才資源的素質水平,培養他們自主創新的意識,尤其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家。
1.積極進行轉型升級
目前,我國經濟從過去的粗放型向著節能環保型、可持續發展的集約型轉變,河南省2019年GDP總值在全國各省中仍穩居第五位,所以河南省企業更應該積極進行轉型升級。在河南民營企業的發展中,應對大型民營企業在資金、技術、管理和人才方面進行引導,與中小型企業形成產業聚集,推動企業抱團發展。同時,民營企業也應積極進行企業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轉變,將企業發展成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創新型企業。
2.提高創新能力
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經濟增速下滑新常態和國際競爭異常激烈的大背景下,民營企業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必須形成核心競爭力,提高自身創新能力,加強創新投入。
第一,應當加大研發投入,重視基礎研發的投入。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創新需要企業長期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和資源。第二,應加大對于新型產業和新產品的研發經費投入。目前,河南民營企業在先進性產品、新興產品和產業上的研發投入相對較少,更多的是出于企業利潤最大化考慮,只注重短期項目的研發。這不利于企業長期的可持續發展,也不利于企業形成有競爭力的自主品牌、核心產品。第三,應當加大對創新人才的投入,形成有效的激勵、獎勵機制,從機制上促進企業內部自主創新,以此來激勵員工的積極性。
3.加強與研究機構的合作,營造創新文化
引導、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充分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層次研究人才、實驗室和基地,實現“產、學、研”合作機制,分擔研究成本、分享研究成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收到共贏的合作效果。
第一,加大創新人才引進力度,借助河南省招才引智平臺,尋求適合企業創新發展的高端人才,給予關鍵的技術人才具有吸引力的薪資,甚至考慮給予一定的股權激勵計劃,制定強有力的創新激勵政策,優化引進人才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多途徑解決民營企業人才的生活問題。第二,營造企業重視創新、尊重人才的企業創新文化氛圍,打造創新人才培養平臺,對企業內部作出貢獻的創新人才及時進行表彰、激勵,形成企業尊重創新、尊重人才的創新文化。
4.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民營企業只有實現創新成果的應用和轉化,帶來真實的收益和利潤,才能形成創新環境,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長期進行創新活動。民營企業為保護知識產權應當做到三點。第一,提高對知識產權保護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企業管理層、治理層的重視程度,將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法規在企業內部,尤其是對涉及的科技人員、部門和管理層組織宣傳學習。第二,健全制度,設立專門機構和專門人員從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明確責任,規范管理,嚴格保密,建立知識產權管理的制度和機制。第三,建立相關的預警機制,制訂有效防范機制,防患于未然,及時阻止和避免知識產權受侵害事件的發生,必要時積極進行維權,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