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思想起源于先秦時期,先秦諸子哲學是中國哲學思想的一部分。意象油畫是一種新興油畫語言,結合了中西的繪畫語言和內在的人文精神。本文主要探討意象油畫語言中的中國哲學思想的理論支撐,即從先秦時期的哲學中找到期與繪畫藝術的連接點,并將其轉移吸收到意象油畫語言這一中西結合的藝術范式中。
一、意象油畫概述
(一)意象的含義
意象在《辭海·美術卷》中有兩層含義。一專指中國文人寫意畫中注重主觀表現、不重客觀再現而“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形象,其特點是主觀大于客觀、神似重于形似、筆墨勝于造型;二泛指一切美術創作中介于具象與抽象之間的藝術形象。另外,意象在《辭?!ふ軐W卷》美學部分的中國美學史中亦為術語,也有學說之意,屬中國美學史范疇,指主觀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和藝術形象?!耙庀蟆币辉~最早出現在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的《文心雕龍》中:“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
(二)意象油畫與我國傳統繪畫
油畫是原本來自西洋的畫種,在傳到中國后,歷經多年的發展,漸漸本土化、民族化。其間,油畫吸收了我國很多傳統文化藝術思想,運用了不少文人畫和寫意畫的繪畫特點,在表現技法和情感體驗上加入了中國畫語言和中國傳統的人文情懷,使得中西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意象油畫語言。意象油畫的美學形象為“似與不似之間”,這也正是我國古代文人寫意畫家所追求的畫面效果?!八婆c不似之間”在繪畫上可以表述為:“似”即是物象的客觀模樣,原本的不加臆構的樣子,俗稱“畫得像”;而“不似”則是脫離了原本物象的客觀模樣,加入了主觀的意和想,二者之間的場域就是意象所帶有的繪畫語言上的表達。關于意象油畫與我國傳統繪畫的關系,學者謝意佳在《談油畫的意象造型》中指出,意象繪畫應以意境和神韻的表達為主旨,中國畫家把“意在筆先”作為繪畫的第一要訣,把意境和神韻視為藝術的最高境界,這是傳統繪畫的精神所在,也是意象造型的基本精神。意境和神韻是中國古代畫家極力追求的表達,二者也是意象繪畫所強調的。南齊的謝赫提出了“六法論”,其第一法就是“氣韻生動”,這是中國古代品評美術作品的最高標準,而吸收了意象繪畫表達所產生的意象油畫同樣適用。
二、中國先秦哲學思想與傳統繪畫藝術的聯系
(一)中國古代哲學——先秦諸子思想
先秦時期,我國出現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如孔子、老子、墨子、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等。當時,禮崩樂壞,諸侯混戰征伐,他們發展、傳播自己的主張或是存世之道。有的四處奔走,宣傳仁愛之路,提倡圣賢之道,有的不與世爭,保真求己,不論出發點如何,他們留下的寶貴哲學思想都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淵源。
孔子提倡“禮”,在“周文疲敝”背景下,孔子提倡恢復周禮,并通過“禮”來達到“中庸”,同時重視學習,即外學,如六藝的禮、樂、射、御、書、數。而內求就是“求仁”,儒學思想影響了中國幾千年。老子的思想主要圍繞“道”來展開,這個“道”主要是解釋萬事萬物是如何生長的、怎么創生的,最終將其上升為宇宙的本根,“道”既是有又是無。老子的另一個思想是“無為”,這個“無為”不是什么也不做,“無為”的目的是“無不為”,這是老子獻給當時的諸侯的。
同樣,在“周文疲敝”背景下,墨子提倡“十事”,即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非樂、非命、天志和明鬼。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墨家漸漸失傳。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仁的思想,孟子的著名思想有王道思想、性善思想等。莊子進一步發展老子的思想,莊子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并且認識到認知和語言的局限性。老子和莊子的道家思想同樣深深地影響了中國文化幾千年。荀子對孔子“禮”的思想進一步發展,并提出了“性惡論”,性惡論的本質其實是由惡轉善。韓非子是法家代表,核心思想是“法”“術”和“勢”。
(二)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與中國古代藝術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代表主要為儒家和道家,這兩家思想對我國古代藝術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其一部分具體體現為對于藝術的態度、藝術的相關術語或者品評標準。儒家對于藝術的態度基于“禮樂”,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币簿褪钦f,藝術“詩”和“樂”是成為圣賢君子所需要具備的條件,儒家對藝術的看法多表現為禮的教化意義,對后世的文人畫有一定影響。文人畫講究修身,提高自身的涵養和品味,從而更好地入畫。
道家對于藝術的態度更加友好寬泛,顯得更為自然?!独献印な隆吩唬骸拔迳钊四棵?,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聘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老子批評了當時人們對名利的追求,指出這會使人“耳聾”和“目盲”。老子認為,藝術應該同生命的自由一致,藝術不應產生令人目盲、令人耳聾的效果,更不應該成為支配人的東西。莊子認為,藝術可以通向“道”,成為尋道的途徑,莊子認識到語言的局限性,并提出“得意而忘言”。道家思想在山水藝術中體現得更加明顯。學者蔣偉在《道家哲學與山水藝術》中指出,山水藝術與道家哲學具有深刻的內在聯系,道家哲學精神在山水藝術中得以全面呈現。道家哲學精神通過山水思想的“道”“氣”“象”的哲學范疇衍發至山水藝術中,從山水藝術表現出來的“以形媚道”的實踐主旨、“氣韻生動”的生命主題、“大象無形”的總體范式中,人們可以探究山水藝術中的道家哲學主題。山水畫吸收了道家的思想精髓,“道”用來解釋宇宙中的萬事萬物,而山水豈不是在這萬物之中?《老子·四十一章》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贝蟮南笫菬o形的,道又是萬不象,萬物皆有象,而道無象?!皻忭嵣鷦印焙螄L不在“自然”之中?《老子·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二十五章》曰:“人法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p>
這些都是中國先秦哲學思想中儒道兩家與繪畫藝術的交融,其他學派對于藝術也有一些這樣或那樣的看法,但是出于篇幅和其影響的程度并不深遠,文章不再贅述。
三、中國先秦哲學思想在意象油畫中的具體體現
意象油畫與我國傳統繪畫有著不小的聯系,在創作思想和筆墨意趣上和我國古代繪畫藝術有著不少共通的范式,那么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對于意象油畫的創作同樣適用。不論是“意在筆先”“氣韻生動”“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還是其他思想,很多藝術家將其運用在意象油畫創作中。在品評意象油畫作品時,這些有著先秦哲學內涵的藝術品評標準同樣可以運用于意象油畫作品的品評和欣賞中。畫家在創作意象油畫作品時融入中國藝術哲學思想,使得“似與不似之間”的意象審美達到充分的表現,追求意象油畫的意境與神韻。中國先秦哲學思想在意象油畫中的體現,是更好地表達油畫意象這一中式語言的重要途徑,也是其重要的理論支撐來源之一。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的意象觀不斷發展,吸收著不同時代的人文思想。這種精神思想更多地先被創作者吸收,其用這種中式審美來主導創作體驗,而這種吸收又是自然而然的,是本土油畫藝術家或多或少都會帶有的,這是一種中國本土文化底蘊的特性,而這些特性源于中國先秦哲學。
(吉林藝術學院)
作者簡介:趙靜(1994-),女,河南新鄉人,碩士,研究方向:意象油畫語言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