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昆

他將藝術根植于鄉土,用詩歌記錄農民工的生活百態;他情深義重,秉持一顆孝賢之心行走中原?!熬徘y泓天上落,回腸化作母親河”表達了他對中原大地的北風之戀,“賞心唯有詩書畫,閑把金樽對月明”反映了他幾十年來走過的藝術歷程?!掇r民工之歌》是他對勞苦大眾的關懷備至,《與娘蕩秋千》是他對父母雙親的烏鳥私情。他,就是北京東方中國詩書畫院院長,被譽為“中原孝賢士,百姓藝術家”的劉迅甫。
劉迅甫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書畫委員會委員、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詩書畫網總編輯、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詩歌學會書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繪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師范大學國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國學院詩詞研究與創作中心常務副主任、北京東方中國詩書畫院院長。其藝術作品多次在國際、國內重大賽事中參展獲獎、多次在海內外交流巡展。著有詩集《屋檐雨》《三月雪》《八詠堂吟草》《劉迅甫絕句精選》《劉迅甫絕句三百首》《農民工之歌》等?!秳⒀父^句精選》榮獲“中國第五屆大眾文學百花獎”《習近平總書記親民詩話》榮獲“第五屆華夏詩詞獎”。《農民工之歌》被譽為“時代的圖騰,民族的歌謠”,先后兩次在人民大會堂專題研討,中國作家協會曾為其召開專題座談會,并入圍“第六屆魯迅文學獎”。
嘔心瀝血,為農民工奔走呼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民工人數已達2.5億多人。他們在最艱苦的崗位,奉獻著最誠實的勞動,在故鄉與城市之間奔波,完成了中國最繁重最密集的體力勞動,是這個時代真正的奉獻者。
二十年來,為了寫農民工,劉迅甫跑遍了東莞、上海、深圳等很多地方,他也是對這個群體了解最深的人。
劉迅甫是第一個提出來農民工文化建設的人。 “我想記錄他們,書寫這個時代?!?劉迅甫也曾有過15年的農民工生涯,這些經歷讓他品嘗了生活的百般滋味,也貼近了農民工的精神世界,他將自己當年做農民工的時候所創作的詩歌一一找出來,積數月之功,嘔心瀝血,創作了一部展現中國農民工生成和發展的全景畫卷的紀實詩報告《農民工之歌》。作品通過“打工篇”“留守篇”“鄉戀篇”“開拓篇”,對農民工現象進行了全方位的審視、多角度的表現、深層次的思考,以詩人的激情,充分肯定了農民工的社會貢獻,贊美了農民工的美好心靈,對農民工內心的那份堅守與夢想進行了充分的挖掘。
中國詩歌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作家》雜志社在人民大會堂為《農民工之歌》舉行詩歌朗誦會和研討會,專家贊譽《農民工之歌》堪稱“時代的歌謠,民族的圖騰”。中華詩詞學會顧問、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李一信評價說:“劉迅甫的紀實詩報告《農民工之歌》是中華民族文學史長卷中的輝煌篇章,他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出現的農民工史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里程碑。”
隨后,劉迅甫又投資將這部作品翻譯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讓其走向世界?!掇r民工之歌》分別于2011年、2012年和2014年三次被載入中國文學大事記。他又與河北省大廠評劇歌舞團達成合作,共同打造大型音樂舞蹈詩劇《農民工之歌》,用文藝演出的形式,把《農民工之歌》搬上舞臺。
2015年10月15日,大型音樂舞蹈詩劇《農民工之歌》演出在人民大會堂如期舉行。
當晚,萬人大禮堂座無虛席,數千名農民工朋友和首都各界群眾觀看演出。演出現場,多次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在某種意義上,我也是一個打工詩人?!彼f,不管以后農民工這個名詞還在不在,但是農民工文化會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長河里,靜靜流淌,源遠流長。
踐行孝德,向人間播撒大愛
作為藝術家,劉迅甫以一顆赤誠之心詮釋對祖國、對人民、對藝術、對家鄉、對真善美無限的忠誠與熱愛。劉迅甫說:“作為藝術家必須有推己及人的情懷,情系蒼生,心懷百姓,視百姓為父母,和百姓同歡樂,共憂愁?!?/p>
從1981年他退伍回鄉后,每年春節前,為農民義務書寫春聯就成了他的“例行公事”。后來,劉迅甫在詩詞、書法界已大有名氣,但是他依然保持著在每年春節給家鄉父老、農民朋友、留守兒童等寫春聯這個習慣。令人感動的是,2007年,剛進入臘月,他便早早地訂好了到滎陽泗水寫春聯的日程。不料,出發前一天,他的痛風病犯了,硬是讓人架著前往,在凜冽的寒風中為農民寫了一百多副對聯。就這樣,他堅持為農民義寫春聯,一寫就是30多年,從未間斷過,被農民朋友譽為“最接地氣的藝術家”。
他滿懷深情,把靠勤勞的雙手掙來的錢回報家鄉。村小學的房子年久失修,他出資修繕;集資建校,他第一個捐了款,成為 “普九功臣”;村里鄉親凡是有困難的,他慷慨解囊,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他通過辛勤的努力,向社會奉獻大愛。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他立即組織全院藝術家、通過慈善總會第一時間捐物捐款共計160多萬元,支援災區重建家園。
“霜飛兩鬢已成翁,娘蕩秋千兒攥繩。猶記嗔嬌懷抱里,天真依舊是頑童?!边@是劉迅甫50歲時攥繩與娘蕩秋千的實景詩錄,孝心愛意,流淌筆端,讀之催人淚下。
不僅是自己的母親,家鄉敬老院的46位老人同樣是他心頭的牽掛。每次回家鄉,他都要抽空去看看。天涼的時候,為老人添點被褥,換上毛衣;節日的時候,送上祝福,嘮嘮家常。每次離開的時候,一群七八十歲的老人們都攙扶著送他到大門口,久久地望著他走遠。
去年臘月二十五,驅車返鄉過年的他,想到了敬老院里那46位老人,馬上從提包里拿出一萬元,去商店給這些老人買來了46件棉衣和46床過冬的被子。回到家鄉,他到敬老院里,把“溫暖”送給老人。然后,他又為敬老院里46位老人每人寫了一張大紅的“?!弊?,以示對老年人新春的祝福。
2015年初,河南影視集團計劃以劉迅甫為原型,拍攝、制作中國當代首部省孝故事片《孝子樓》。6月21日,故事片《孝子樓》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映,令人難以忘懷的是,電影放映結束后,現場觀眾自發鼓起掌來,掌聲持續了一分多鐘。
多年來,劉迅甫始終踐行著“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劉迅甫的藝術造詣、孝行和對社會的奉獻得到了全社會高度的贊譽,他也因此獲獎無數。2013年他被評為“中原十大孝子”;2014年12月,被評為北京社會組織系統先進個人;2016年7月榮膺“中國文化藝術十大領軍人物”;2017年當選中國詩書畫藝術領域十佳卓越影響力人物;2018年5月榮獲“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詩書畫印藝術領域卓越成就獎”;2019年7月榮膺“中國正能量十大榜樣人物”。